【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李清云作品丨那些闪着光芒的记忆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一)

到达西安,是在一个夏日的黄昏,蓝天上的白云与天边的彩霞水草一般摇曳在夕阳的柔波里,风流绵延,气象万千。

站在大雁塔广场前,我恍惚如一朵云彩正从大唐的天空悠悠飘越而来,倒映在玄奘的目光里。此刻,我正仰望着玄奘手持禅杖的雕像,而他正神态端庄地俯视着众生。他的目光禅静笃定,照见了西去天竺的千山万水,照见世间九九八十一难,照见了五蕴皆空。

传说玄奘取经经过沙漠时被强盗抢了水和财物而濒临死亡,幸运的是遇到一群大雁带领他找到水源活了下来,为了感恩,他回到长安建塔时便将其命名为大雁塔。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玄奘之路》中则提到,佛祖曾化身大雁从天坠落而死以告诫世人不要杀生,当地信众因此由小乘佛教改信大乘佛教。因玄奘在印度求法期间曾见过一石塔名为“亘娑”,翻译过来就是雁的意思,所以回国后便仿照该塔的样式建造大雁塔。而历史真实的记载则是唐高宗永徽三年春,玄奘从印度带着经卷回到了长安。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与佛像舍利,传播佛教,引人向善,他奏请建造大雁塔并亲自设计督造完成,至武则天长安年间重修时,又在原有五层塔身的基础上改建为七层,高六十四米,一直保存至今。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印度佛寺建筑传入中原后融入了汉文化的典型物证。塔内有楼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凭栏远眺,可将长安街上的月色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相传出自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底层南门两边立有碑石,至今保存完好。左边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右边是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据说是由玄奘于高宗永徽四年十月亲手竖立。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久远流传。每次科举考试后,新科进士戴花骑马游长安,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唐代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就曾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到了明代,长安虽已不是国都,但当地的文人学士追慕唐代雁塔题名的韵事,每次乡试考中的举人都要相携登塔题诗留名。直到现在,大雁塔有的门楣和石框上还留存着前人的部分题诗。

大雁塔因玄奘而建成,大慈恩寺因大雁塔而知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报答生母文德皇后的慈恩,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并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慈恩宗,此寺就成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显庆元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称为“大慈恩寺”。由于高僧玄奘主持该寺,其地位和名声大大提高,加之寺内多植牡丹、芍药等名贵花草,不少王公贵族到寺院进香赏花,香火一度鼎盛。

时光远去了上千年,唐末战乱时寺院曾被损毁,至明末清初得以重建。然而,大雁塔上空的天光云影,依然绵延在我心中的万里长空。

(二)

回望秦时明月汉时关,我踏着一路黄土,怀着期待、兴奋与忐忑的心情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

在这片沉睡了数千年的陵墓里,在幽暗冰冷的地下,我屏住呼吸,虔诚敬畏地聆听数千年历史的回音,感受我们祖先数千年血泪的温热。

1974年,当地农民杨志发等人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了博物馆。这道隐秘的历史玄关就在这样一个偶然的、不可思议的机缘之下被触动,被开启。头枕骊山、脚蹬渭水、左手抱玉、右手抱金的秦兵马俑,以其宏大的规模惊现于人们的视野中,一段厚重的历史穿越烽烟而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馆内有一、二、三号三个兵马俑坑,展出了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约八千个。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约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约有六千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是一座地下土木结构的建筑,总面积约六千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一千三百多件、木质战车八十九乘,兵种有步兵、骑兵和车兵。其中,二号坑内的骑兵鞍马俑军阵布置主要以弓弩兵、战车、鱼丽阵法(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骑兵四部分组成,是一个面朝东的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阵法排列可攻守自如,为我们研究古代骑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将军俑,它们一个个身材魁梧、目光炯炯、头戴鹖冠、身披铠甲,一定久经沙场颇有了些经验,手握宝剑而神态自若;武士俑,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他们脚蹬前端上翘的战靴,着战袍、持兵器,威风凛凛而整装待发;骑兵俑,它们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锋;马俑,每一匹都形体健壮、肌肉丰满,好像一声令下就会腾空而起踏上征程。据说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都有颜色,出土后被迅速氧化变成青铜色;传说兵马俑并非土制而是由活人制成;甚至还有人传说兵马俑曾经复活过来追打盗墓贼。无论是哪一种说法,这些历史的物证永远披着神秘的面纱,变换着神秘的色彩,见证着历史和未来。

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生动再现了秦军拥雄兵百万、战车千乘而横扫六国的宏伟气势。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构成一个个行止有序、进退有据、组织严密、固若金汤的军阵编列。历史在这里风云翻卷、激荡,像是一个巨大的暗物质瞬间把我吸纳了进去。我的思维游离、飘荡,一下子散落成历史的云烟,散落在了秦的历史天空里。

是非功过转头空,那空前强大而有力的统治如流星划过,如烟花凋落,将瞬间的炽热和漫长的岑寂留在历史的册页里,化作万千思考、一声叹息。

(三)

"三秦锁钥,五路襟喉",我一步一步仰望着陕北高原而去,终于抵达了这颗深嵌在黄土高原里的红色心脏,深厚的黄土和数不清的梁塬峁给人朴素苍茫的印象。

那夜,我住宿延安,仿佛一下子置身到了一个吹角连营的年代。我们知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延安以它贫穷却宏阔的胸怀接纳了走投无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新中国的摇篮。我们常说,是共产党人建设了延安、保卫了延安,可是延安从来不说它对人民、对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的恩情。

当长征的红军渡过金沙江甩掉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时,找个落脚处建立根据地便迫在眉睫。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延安,一住就是13年。日本鬼子败了,国民党败了,共产党人从这里走向了全中国。毛泽东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写下了《毛泽东选集》的几乎全部内容,从这里走向了中南海。他们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然而,却有无数的后人怀着敬慕之情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寻找遗落在喧嚣物欲里的简单、纯粹和热烈,一如陕北的信天游。

我读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陕北民歌《信天游》,喜欢那种扯开嗓子的唱腔。那时候,庄稼人的日子过得粗糙,庄稼人的孩子几乎没有出路,对于一个农村的女孩子来说,读高中几乎是个梦,读大学近乎神话传说。就在那时,这首信天游起兴作比、粗犷自由地横冲直撞而来,大风般呼啸而去,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不懂,像我这样文弱的孩子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这首歌。直到今天,当我站在这苍茫绵亘的陕北高原之上,站在延安的面前,一下子踩碎了贫穷岁月里的荒芜,让我从时光的背面看清了自己柔弱里的坚韧,懂得了那份精神的渴念,一如延安涌动的红色召唤。

延安被群山怀抱,被包裹在历史的深处。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共七大会议旧址杨家岭,历史烟云从这些旧址中呼啸而去又扑面而来。走上延河大桥,大桥跨河而立,往来的车辆繁忙有序。由桥东望,宝塔山耸立眼前,摘星楼隐约可见。摘星楼是座瞭望台,是北宋名将范仲淹镇守延州时为观察敌情指挥同西夏的战争而修筑的,站在台基之上,可将周围群山尽收眼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刻,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色的山夹着黄色的河,黄色的水织成黄色的瀑布,以奔腾咆哮的气势磅礴而来,胸怀960万平方公里的宏阔,忍受千里万里的寂寞,接纳千年万年的苦难,只要生命还需要营养,延安就一直在这里。

延安革命纪念馆背靠连绵山体,左青龙,右白虎,前方有一处开阔的广场。主席雕像威严注目,深沉眺望着远方,看着这方土地上的子民正扭着秧歌,唱着民歌,一派乐业祥和。忘不了当年的峥嵘岁月,主席长征万里来到此地,不但缺衣少吃,更有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围追堵截,革命的火种危在旦夕。

一种生存叫落地生根,一种精神叫永不言弃,一种胜利的夺取靠自力更生,靠枪杆子与笔杆子。在杨家岭的这片土地上,主席点燃的星星之火保留了下来。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军民击退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制定了渡过抗日难关的十大政策。主席在这里写下了《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人克服了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政策。在这里,全党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延安敞开它温情的怀抱,让我这个深情的人缓缓穿越。穿过它依山而行的街市,走进它傍山而建的窑洞,捧起它富含油脂的小米,品尝它深红甜蜜的大枣。我在主席的小菜园里驻足良久,清风徐徐,菜垄青青,正是当下的烟火,又恍惚是从前的时光。

延安的繁华深居简出,延安的精神内敛沉静,它用曾经的苦寒贫瘠庇护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至简至远的延安,至真至诚、至深至热,它处子一般的朴裸屡屡慰藉浮躁的世俗。那些遥远的、咫尺的、喧嚣的、沉默的,落脚在这里,都是那么昂扬、熨帖、温暖、纯净。

出齐鲁,过秦川,走上黄土高原,我远路而来,像一片云彩曾在这里短暂地停留。上下五千年,历史烟云苍苍茫茫,浩荡绵延,而那些闪着光芒的记忆,星汉灿烂。


作者简介:李清云,山东高密人,居青州市,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