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在外贸公司的十年(完整篇)
(一)
生活总是和我们每一个人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计划的事情往往不会如期而至,而意外的事情总是不期而至。
接着上篇《遥想十八年前在春天旅行社的日子》,继续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时光倒流。
03年非典肆虐,对旅游行业是个不小的打击,旅行社纷纷被勒令暂停营业,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开业,要等通知。
为了糊口,虽然我当时在亲戚家住,但自己手里没钱,总是不行,便决定去找其他工作,这就是我来上海从事旅游业美梦破裂的开始。
当时找工作主要通过报纸或者招聘会,跑了几个招聘会,面试了几家公司,皆没音信,投的简历也石沉大海。
后来在一份招聘报纸上的夹缝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美商独资企业找外贸业务助理,便去应聘。
上午面试,下午便被通知第二天(03年5月21日)去上班。
这面试结果来得太突然,着实让我有点惊讶。
现在想来,那时候公司马上到出货季,我们所称的“大月”,也就是最忙碌,需要很多人手的时候,公司每年都在这时候招一批新人。
刚进公司时,给开1300块的基本工资加全勤奖和交通补贴,到手现金1500多块,外地员工一律交综合保险。
说是美商独资,其实是台湾老板加入了美国国籍,在上海办的公司。
公司总部在台湾,主要产品是纺织品的配饰,例如帽子、围巾、手套、袜子之类的,主要出口欧美。
老板买了地皮,自己建的办公楼,仓库,工厂车间,南通还有一家自己的工厂,其他都是外发工厂。
(二)
初进公司,觉得很好玩,有和我在之前旅行社完全不同的体验。
因为是在非典期间,大家每天早晨到公司之后,要在门卫打卡,测量体温,然后发一个口罩戴上。
初次见到的同事,也并不能看到真实的脸,只能看到眼睛和额头。
带我的师傅,也是我后来的小主管,是个长我两岁的上海男孩子,眼睛大而明亮,声音温和清脆,标准的上海小男人,手下还有两名女孩子在帮他。
做纺织品外贸这一行的,需要耐心,因此大部分都是做事细心的女孩子。
从来没见他对会手下人大吼大叫,总是温和有耐心,不得不说,这也是我能够在这个公司呆下去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因为办公室比较大,部门比较多,外加需要经常跑仓库,人多盘子大,上班之后并不需要天天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那种感觉就像在大学里上大课或者自习一样,比较随意。
更不像当初在旅行社的办公室,总是局促于个人的办公桌前,除了吃饭喝水,基本原地不动,在这个“杂乱”的外贸公司,可以楼上楼下到处跑,总有种很自由的感觉。
自从有了这个工作后,我就搬出了亲戚家,和同事一起租房子住。
两人住一间,700块,包水电煤,每人平摊350元,中午饭自己带,上班骑自行车,这样每个月都能有点节余。
工资到了秋天涨了500块,然后每年都会涨,到05年的时候差不多就拿到3200元了。
自由归自由,时间一久,新鲜劲一过,又总感觉这个公司干的活太杂乱,而且因为一直是助理,总是要干一些当时被我戏称为“低级而又没有营养”的事情,例如要不停地领料发料,发完大货料,发辅料,理样品,寄样品,出货等等一些琐碎小事,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提高。
(三)
就这样干到三年之后,在06年的时候,我彻底厌倦了,就想辞职。
非典早就结束了,那个想进军旅游行业的梦想又回来了,我打算边做兼职导游边学习,准备考研或者读个在职研究生。
于是跟领导提出辞职,主管我们业务部门的黄先(台湾人喊老总都是姓氏加“先”,先生的意思;女的就加“小姐”或者“太”),也是公司的总经理,找我谈话。
他说公司3年培养一个人不容易,然后承诺会给我涨工资,比以前加工资的幅度都大,办A类人才居住证(因为我错过了第一年的应届毕业生办理上海户口的机会,只能办理居住证,当时A类居住证要公司给办才行,学历必须是本科及以上)。
我说我考虑下。
因为我提出辞职的时候,说要帮公司做完大月,等到秋天不忙的时候再走。
再加上后来有同事劝说,说我们部门还不错,虽说“台巴子”很小气,但是黄先人却很爽气,除了脾气大些,人很好。
并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你没有过硬的工作经验和本事,去哪里都一样要干低级的活。
我想想确实也是这么个道理。
过了这段时间,辞职的想法也没那么强烈了,而且师傅负责的客户订单做得也越来越大,到了秋天,领导的承诺也兑现了,给我加了工资,年底奖金也多了不少。
因为业务量持续增加,我下面也慢慢有了两个小助手可以使唤了,终于不用再做杂七杂八的事情了。
07年底的时候,工资加奖金,年薪就可以拿到十万了。
也正是靠了这笔钱,我08年便开始在复旦经济学院读在职研究生,并于09年贷款买了套二手小房子。
79年出生的我,到09年,正好三十岁,从一个农村娃娃,到在魔都扎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我来说,还算是蛮幸运的。
(四)
我经常想,如果当年我不提出辞职,即使黄先觉得我是可用之人,看我任劳任怨,做得开心稳定,他肯定不会这么大幅度的加薪。
现在看来,我能被破例加薪的条件有二:
一是我们做的客户订单持续增加,那时候外贸正是最好做的时候,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客观原因;
二是他觉得我是可留之人。
黄先曾经说:你别看我天天在办公室坐着,像病猫一样,看似啥也不管,其实每个人我都会看,每个人写的邮件我也会看(我们业务和国外客户联系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谁能干什么我一清二楚。
碰到一个能认可你的老大确实不容易,这是我的荣幸。
但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地想,如果我当初成功辞职了,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是在做旅游吗?
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有的永远是未知和已知的我们脚下走过的路。
(十)
关于在外贸公司的十年,连续发了两篇,都是粗线条大事件,按照这样的叙述风格,很快就到我辞职创业了,但是我还有很多琐碎小事想写。
这么多年,所有经历的人和事,让我渐渐明白,现实生活中没有所谓多好的人,也没有多坏的人,好坏只是立场不同,大部分人都是按照自我立场,根据对自己利益的大小来选择行为的。
同样的立场,性格不同的人,做事风格也会截然不同。
当然这结论也只是建立在我自己所处的圈层,所接触的人都是普通人的缘故,有一定的个人局限性。
我后面会写一些压在自己内心的事情,这些事情不写出来,心里就会憋闷难受,每个人都有隐私,但是要不要把自己的隐私说出来,那是自己的事情。
我所写的很多事情,会牵扯到很多和我有联系的人,我再次声明一下,这些人没有好坏,大家都是为了生活,为了自己过得更好,所有的行为都是从实际出发而来的。
每次茫然,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我都会写东西,一是对自己过去进行一种梳理,二是在梳理的过程中慢慢找到出路。
(十一)
初进公司,正逢大月,对外贸一无所知。
什么是客户,什么是订单,什么是EMAIL,甚至连谁是老板,自己部门的老大是谁都不知道,没有专门的培训,师傅也不会专门给你讲。
每天师傅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师傅也忙地团团转,一天到处跑,也不知道在忙啥,很少在位子上,反正整个公司乱哄哄的,电话此起彼伏。
像是复印啊,发订单,确认书,发辅料,都是让他的其他小徒弟带我着发,所谓徒弟带徒弟,具体要发几张,发给谁,小徒弟都指点到位,并给我讲坐在这边的是什么部门,坐在那边的是什么部门等等。
我们这些新人还经常被调去返工,挑次品、剪线头、沾灰、打吊牌、包装,甚至还要缝缝补补。
返工的时候也是慢慢了解公司事情的时候,一帮人叽里呱啦,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各种话题都会讲起。
反正新进员工,在大月期间,有做不完的活计,除了帮自己师傅做事,还经常被调来调去,干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很多新人,呆不了几天就辞职不干了,能呆下来的都是吃苦耐劳的人,呵呵,有点自夸的嫌疑,不过确实是这样。
当时公司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活还这么杂乱无章,很多人上海小姑娘确实受不了。
公司里流行的一句是:在我们公司,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
不过貌似很多员工都这么形容自己公司。
(十二)
摸爬滚打在这些乱七八糟的杂事中,慢慢地了解了公司办公室布局以及各部门设置。
公司办公室分两层,上层是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办公的地方;下层分布比较简单,分别是大堂、样品间和会议室,会议室在大堂和样品间两侧,一侧各有三间,用于会见客户或者验货,样品间在大堂后面,两侧会议室之间,样品间挂了各种各样的样品。
上层办公室,南北两边各有几间房间,西面厕所,东面是复印间加机电室。
靠南的一边有三间,分别是老板(袁先)办公室,总经理(黄先)办公室,黄经理办公室(专管招人发薪,负责内销US polo),还有一间财务室。
靠北的一面有三间,一间是袁太办公室(老板太太,生产部门老大),一间是SKI部门老大(专做滑雪手套的生产部门)林先办公室,一间是打样间。
总经理黄先,也是我们业务二部的老大,下面有个得力助手小黄,和他一个办公室。当时小黄的办公桌正对门口,搬到新公司之后,黄先单独给又小黄加了一间办公室,那时候小黄也名副其实地成了公司副总。
剩的广大的区域就是员工呆的地方,按部门划分,一排排办公桌椅,都排列在各个部门领导的房间前面,每一排的最后面都是这正排的小组长,不管是小组长还是小喽啰,大家都在领导的眼皮子底下做事。
公司除了台湾人,大家彼此都直呼姓名。
每间领导所在的房间都有个透明大玻璃窗,坐在里面的领导,能够一清二楚、一览无余地看到外面的动静,当然外面的员工只要回头,也能看到领导在干啥。
能有独立的办公室的人除了财务室和打样间,都是台湾人。
按上面办公室布局,公司部门也基本出来了:
两个业务部,业务一部和业务二部。业务一部是由老板袁先负责的部门;业务二部也就是我们部门,由总经理黄先负责,我们业务部门又分两个小组,另外还有一个雪兰毛的生产部门也隶属于我们部门。
三个生产部门:袁太负责的帽子部门、林先负责的SKI部门以及黄先负责RAGG(雪兰毛)部门。
外加采购部门,船务部门,仓储部门,还一个US POLO内销部门,这些部门人员配置都相对比较少。
(十三)
随着对公司部门和人员的慢慢了解,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慢慢深入,知道了订单文件夹里东西的排列。
一张订单下面通常要有确认书、需求单、辅料单和包装单,还有各种异动书,需求单和辅料单有时候是另外归类。
说起辅料单,我想起有一次我发辅料时,粗心少写了一个零的事情。
有一天临下班前,黄先跑到我们这边对我师傅讲,工厂要求延交期,原因是我们发的成分标数量不够。师傅说辅料都是他买的,足额外加损耗,都发下去了,怎么可能不够,于是让我找出发成分标的那张留底,我看了一眼,原来是我少写了一个零。
黄先一看是新人做事,并没有责难,只是调侃说“那些成分标是你们加班太饿,被你们吃了吧”,我则惭愧难当,看似不经意的粗心,却让工厂抓住把柄,提出延期交货,虽然在黄先的介入下,事情很快解决,但这对我来说确是一个警钟。
我有时候确实比较马大哈,特别是在细节上,但是从此,只要涉及到公司数据的不管什么单子,我都会细心地多看几遍。
这次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和工厂质对一下即可。如果是开订单,或者买辅料、大货面料,少了一个零,那就要酿成大祸了。
一个员工的成长,一定要在这些事无巨细的小事里面磨练,否则即使给你一个大订单,你也接不住,出了错就是很大的损失。
(十四)
对公司领导以及部门人员配备了解的同时,也慢慢了解了公司的客户。
当时我们部门的大客户分别是出口美国的第一大超市Wal-Mart和第二大超市Target,以及出口欧洲的C&A,那时候这三个客户都不是DI客户,都有上海办事处帮他们Sourcing,对他们来说我们公司就是他们的Vendor。
另外还有个黄先在美国多年的业务合作伙伴Alan的Becker公司,也是大客户,外加一些零星小客户,属于美国人Paul联系的客户。
老板袁先负责的业务一部最大的客户应该是Tesco,外加其他客户,他们的业务量远没我们部门大。
而我师傅当时负责的客户是Target,那时候不直接叫Target,而是叫AMC-Target。
AMC就是Target的Sourcing公司,有什么事情,我们需要和上海AMC办事处联系,他们再去和Target总部联系,他们会把Target的要求内容转给我们,我们就是他们的Vendor。
我刚进公司那年,我师傅刚接手这个客户,产品只有女装的几款针织背包,当年就做了200多万美金,他们每款的订单量还是很大的。
第二年又加了几款男女装的帽子围巾手套套装,业务量逐年增加。
到第三年,Target觉得我们公司作为他的一个Vendor,已经很成熟了,想把我们变成DI Vendor,这样就不走AMC上海办事处了,等于节约了他们人员开支,直接把订单下给我们。
打样的时候,美国Becker公司的Gary会专门出设计图稿,和Target总部沟通,再把打样修改意见发给我们。
定好款式以后,Gary就不管了,后续的修改确认、订单出货,都由我们直接和Target总部的人沟通,
从只做Target的女装部门(D209),慢慢做到男装(D44),又到童装(D202和D217),还有Sport运动类产品(D91),五个部门在2007年我们做到1300万美金。
当年全公司那么多客户的总出口额也只有3000万美金,而我们一个客户就做了1300万,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黄先给我大幅度加薪。
不得不说,我是幸运的,一进公司就跟了这么一个潜力股的大客户,而且期间也没出什么乱子。
每年我们部门会餐,黄先请客的时候,都要搞个抽奖活动,参与奖300块,一等奖5000块,二等奖3000块,三等奖1000块。
在我初进公司,客户业务量激增的时候,每年年底也总能抽到不错的奖,还抽过最高的5000块。
台湾人比较迷信,他们搞抽奖一是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二是通过看员工手气,占卜下一年的业务量。
这确实很怪,等我们的业务量到了鼎盛,往下走的时候,我年底抽奖的手气也没那么好了,直到我2013年辞职离开公司,再也没抽到过5000块大奖。
业务量的下滑是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为了节约预算,压低价格,Target实行集中一个Vendor采购,从而可以拿到更好的价格。
于是从那开始,我们每年丧失一个部门,到2012年,终于我们没有PK过南通的一家公司,Target订单归零。
然后公司又重新分派我一个加拿大客户Loblaws,他们也有上海办事处,做习惯了DI客户,重新接受一个新客户,还得应对他们办事处的人,确实做得有点不爽。
那一年我刚生完孩子,一系列问题,再加上此前我早就有想自己做点事情的想法,就提出了辞职。
(十五)
在一个公司待久了,工作流程几年不变,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即使薪酬还不错,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来说,也难以忍受,逐渐对朝九晚五的工作生出一种厌倦之情,我想要自由。
那时候感觉一天到晚被困在办公室,只有去食堂吃午饭,走那几百米的几分钟可以晒到太阳,其他时候都坐在那里,太阳对我来说都是个稀缺品。
可是,之前上班的几年怎么没这种感觉呢,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时移世异吧,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觉。
这种情绪从2010年萌芽开始,一直持续到2012年,到2013年的时候就彻底爆发了。
这是2012年在天涯上记录的内容:
(十六)
2013年,孩子刚满一岁。
我自己带到四个月开始上班,婆婆不能来看孩子,不得已让我娘来看。在山东农村,婆婆不看孩子,让娘看孩子,这种事还真很少有,况且我还有个在老家弄大棚的弟弟,他的孩子也只有两岁。
这里面有很多故事,我后面会继续写。
总之,一个女人的人生,不受控制是从生了孩子开始的。
孩子永远是一个女人的软肋,除非家里有很稳妥的帮忙照顾孩子的人,即使这样,有了孩子之后,女人的精力也不会百分之百在工作上,这个是母性使然。
可以说婆家没人来看孩子,是我辞职的直接导火索,要不可能还会继续再干几年,等到孩子幼儿园毕业,上小学再说。
这些后面再说,先说辞职。
(十七)
生了孩子,换了个新客户,家离公司又近,那时候中午我还能开车回家奶个孩子,吃完饭再去上班,有时候去得稍微晚了点,领导也不说话。
公司领导以为我肯定是稳定下来了,绝不会想到我辞职。
2012年,我们Target的订单是零,也就是忙活了大半年的打样,到接订单的时候,接了个空。
其实这时候,经过美国次贷危机,客户调整了策略,而中国的大环境也不利于外贸,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外贸的鼎盛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就是说,整个公司生意并不好。
那年年底,我们部门几个比我资格更老的大业务的年底奖金,都被缩减了一些,包括我师傅,黄先挨个找他们谈话发奖金。
发到我的时候,黄先说:“你应该也知道了,我们今年业务量并不好,所以大家的部门奖金都降了一些。今年Target订单没有,正好你休息下(我那时候正在怀孕期间),但是你的奖金还和之前一样,我自掏腰包给你补上了。”
那年订单是零,在大家奖金都降低的情况下,我的维持不变,这确实是黄先对我的厚待和期望,到现在我仍心存感激。
他那时候肯定想,我结了婚,又生完了孩子,在公司肯定是稳定的了,然后等我产假休完之后,又给我分配了一个新客户Loblaws。
(十八)
Loblaws是个难搞的客户,公司两三个业务都是做这个客户做走的。我做了一年,做得也确实比之前的Target累,天天快下班了,他们上海办事处的人就发来一堆邮件,打来电话,根本不能准时下班。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牵挂,加班也无所谓,可是,有孩子后,一到七点钟,我的心就飞回去了。
那时候就想既然做得这么累,这么辛苦,还不如辞职自己干,累也是给自己干。
考虑了几天,终于下决心辞职了。这是当年在天涯上写的帖子。
(十九)
早在我辞职的时候,我的师傅,也是我们这一组的小组长,竟然先我一步提出了辞职,我虽然不知道他辞职的原因,但我想部门年终奖的减少肯定其中一个原因。
我师傅走后,黄先曾明确告诉我,想让我负责我们这个小组,这也是年终奖他自掏腰包的原因吧,他万万不会想到我会辞职的。
正因为黄先待我很好,在我提出辞职时,我才说要帮公司做完大月再走。
他又想起了我工作三年后的那次辞职,也是说要做完大月后再走,结果他给我加薪之后,我就留下来了。
这次,他以为我又是如法炮制,说可以再把你的薪资往上调一下。
这点他想错了,其实上次辞职也不是我为了要加薪才提出辞职的。
这次我的理由是没人帮我带孩子了,我得回家自己带孩子。
就这样,到2013年六月底,我就全身而退了,正式成了一名自由人。
十年,人生最美好的十年。
感谢公司,感谢领导,感谢同事,让我像又上了个大学一样,遇见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