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之“肾——作强之官”
刘杰(刘丹)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执业医师,经方杰出传承人,现任遵义经方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经方分会常务理事,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术传承人,禅门医学龟山派传承人。刘丹中医经方门诊负责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正宗传人,遵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遵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义经方学派副主任委员。
肾
肾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为生命活动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由于肾所藏之精是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肾的藏精功能减退,不仅可出现精关不固的遗精、早泄,还可因精气不足而影响机体的生殖能力,导致阳痿、不育。
肾主水液,在调节人体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若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司,可导致水液的运化障碍,而出现水肿、癃闭等病证;肾与膀胱相通,若肾与膀胱的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可导致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的淋证。
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不能上荣耳窍则可出现耳鸣耳聋。若肾精失藏,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失调,又可因虚致病,而成虚劳。
根据肾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将水肿、癃闭、淋证、阳痿、遗精、早泄、耳鸣耳聋、虚劳等归属于肾系病证。
此外,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导致眩晕;肾水不足,阴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可导致心悸、不寐;肾不納气,气不归元,可导致哮喘;肾阳虚衰,火不暧土,可导致五更泄泻;肾精亏损,脑髓失充,可导致健忘、病呆。依据其病证整体相关性,分别隶属于各个脏腑系统。临证时,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