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太阳病之中风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那么假如太阳病它又发热汗出,这个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有这个(现象),身上潮乎乎的出汗并不太多,而且那个汗啊,觉着有臭味。

发热,不但恶寒而且还恶风,恶风比恶寒厉害。

“脉缓”,缓脉和紧脉是相对应的,紧脉就像烟卷一样,裹得很紧,拿手一摁,很清楚。你要是倒出去一半,烟卷就是缓了,你按着也就软了,就不是那么硬了,这叫缓。

为什么脉缓呢?

就是因为出汗了,汗出来了,水分丧失了一部分,所以这个脉一按就缓了。

那么后面要讲的伤寒,就一点汗都不出,脉特别紧。

这一段它说太阳病里头有这么一种太阳证:发热,汗出,不但恶寒还脉缓,这类的太阳病就叫做中风。

这个“风”在古人的意思就是风邪了,就是中的风邪,这是错的。

它是因为怕风,所以古人给它起名叫中风,其实就是个类型的问题。

我们前面讲的太阳病要出汗达不到出汗,才有太阳病这种情况,这会儿见汗了,应该好了,但没好,这就是出汗的机能的关系了,这个汗达不到驱除疾病质和量的程度。

虽然出汗但不能驱除疾病,(这就是中风)而下面的伤寒干脆就达不到出汗的目的,分这么两种情形(中风与伤寒)。

那么古人说中风,就是把现象当本质了,这是古人的一个错误。

古人嘛,仲景的时候,两千多年前,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没法说别的(只能这么说)。

现在咱们不能这么说了,现在把中风当一个证名看就对了,并不是真有风邪在这里。

可因为(中风)这个名字的关系,对于解释(清楚什么是中风)就成问题了,我们过后再谈,现在先不说这个。

中风,这个“中”字还是有用意的,这个“中”就是拿箭射东西谓之中,“中者中于内”,这就说明出点汗但邪留到里面去了,出汗表就虚呀,可是表虚肌肉不虚,邪就深入到肌肉这个部位,所以古人叫中风。

中风者,言其邪深也。

这个邪就是病邪,所占表的部位较伤寒要深,所以搁个“中”字,这个“中”字还是很有意义的。

但“风邪”的说法,现在不要信了,不要说恶风就是风邪,恶风是因为出汗,身上有热则一有汗非恶风不可。

洗澡大家都常经历,从热水里出来,出一身汗,那就怕风,你非披上点衣服不可。

(中风的时候)身上热又有汗,那就要恶风,不但恶寒还恶风,所以恶风比恶寒厉害。

由于恶风,古人说是风邪,这风邪(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但是这种证(中风)不妨碍我们治疗,例如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类病,它有脉缓、发热、汗出,这一类的太阳病就叫中风症,这个病邪比较深,不在皮肤这一层,而在肌肉那一层。

古人有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外表出汗了皮肤疏松,所以邪趁着这个虚,它就往里面去,到哪呢?

表还没整个罢,它进步到里面去,就在肌肉这里,所以后面我们要讲了,桂枝本为解肌,不叫发表了,这是第二条。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第3条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讲解: 太阳病,为表阳证,是迟早要发热的,不过开始得病的时候,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一定是怕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

    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温病,热,湿热.不管是哪种都来自伤寒. 冬天主收藏,气候是寒冷,这是正气,在伤寒论中会有时疫,就像今天的新冠肺炎,冬天本来是寒冷的,如果气候与节令不和,冬行春令,这个时候不男女老 ...

  • 伤寒论第2条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讲解: 太阳病,就是指上条提到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时又有发热汗出,这种汗出不是大汗出,是潮乎乎地出汗 ...

  • 《伤寒论》5-6解析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得了伤寒两三天后,没有见到阳明的大渴大热脉洪大,也没有少阳证的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满闷.这就不会往下传了.作为大夫,要知道疾病的轻重缓急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太阳病之风温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假若发汗的话,发汗最伤人津液.里头有热,就怕发汗,你越发汗,它越热,像壶在炉子上坐着似的,火蒸着它,你再一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太阳病之七日自愈者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问日: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日?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头一节说明由太阳病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身如虫行皮中状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身如虫行皮中状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伤寒论> 阳明病里热蒸汗外出,依法当多汗,如果反无汗,原因有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病有出入,方子还是得加减变化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平时就有喘的人叫喘家. 那么他患了桂枝汤证,你打算也给他作桂枝汤服之,可他平时就喘,当然得了外感他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小陷胸汤的用药经验

    守正学堂 今天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 还有一种小结胸,"小结胸病,正在心下",也通顺.<玉函经>是&quo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炙甘草汤非“复脉”

    守正学堂 昨天 第177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脉结代"不一定要用炙甘草汤,但是"心动悸",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真正的由于虚,现在(的术语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反不恶寒,不欲近衣

    第121条: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这个是陷入里的热比较重. 太阳病,宜发汗不宜吐,而医误吐者. 太阳病在表,应该发热同时恶寒,现在"反不恶寒&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第74条: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六七日不而烦",原先这个人得的是中风证,中风没有不发热的,在六七日这个过程,当然暗中就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什么是“胃家实”

    守正学堂 今天 我们研究阳明病,就是我们说的里阳证,就是研究病邪充实于胃的这么一种病. 实和热都属阳,所以这就是阳明病. 那么这一章书就是辩阳明病了.前面是根据阳明病有这么些不同的来历,他说太阳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