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里的易经 | 亢龙有悔:富贵到极致的贾府,应选择主动隐退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集大成的作品,《易经》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在红楼里,处处可见易经智慧。
曹雪芹写《红楼梦》,目的是警世,而《易经》原本就是一部教世人趋吉避凶的经书。孔子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每天都处在《易经》所述的道理中,只是我们并不清楚这些道理。随着对《红楼梦》以及《易经》的深入探究,我发现,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注解,于是,我尝试着写一个〈红楼里的易经〉系列,把红楼和易经串在一起,这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和了解《易经》都有帮助。
红楼主要讲的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历程,易经的第一卦乾卦同样提到了盛极而衰,那么就从这里开始吧。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一:亢龙有悔,富贵到极致的贾府,应主动隐退
读红楼,尤其是初读者,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宝黛关系上,从而忽略了作在要第一至第五回里刻意透露的信息。比如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因为贾敏仙逝,贾雨村才有机会遇到冷子兴,并了解到贾府的情况。此时,林黛玉只有六岁,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与宝玉连在一起。
在冷子兴的演说里,贾府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末世状态了。
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为什么会进入末世?其中遵循着怎样的自然规律?有没有办法规避?答案就在《易经》的乾卦里。
宁荣二公因战功卓著而享尊荣,达到了飞龙在天的状态。
贾府的繁荣其实来之不易,是先祖贾演和贾源兄弟俩经过九死一生才换来的。期间的艰难困苦,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仆人崔大“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可见战斗场面的惨烈,能活下来都是幸运。
但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九死一生,才建立了新朝代,开启了新生活,贾演贾源兄弟俩也因战功卓著,分别被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
公,是异姓爵位中最高的,也就是达到了地位和权势上的最高峰。在《易经》的乾卦里,这叫“飞龙在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乾卦的卦德,意思是人应该靠自己的能力、通过奋斗去实现人生价值。贾府的宁荣二公,正是通过自强不息、拼搏奋斗,才成为了万民景仰的国公,为百姓带来了安宁繁荣的幸福生活。
也就是说,“飞龙在天”的成功状态,是通过自强不息而得来的,像贾府后代世袭得来的爵位,都不属于“飞龙在天”。
因为“飞龙在天”的尊荣地位是靠自强不息奋斗得来,所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至今黎庶忆宁荣”。因此,宁荣二公享受着最高爵位、丰厚的封地和奖赏,人人都心悦诚服,都觉得是应该的。
“飞龙在天”是乾卦爻辞里的第五爻,其完整的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对这句爻辞,《文言》是这样解释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品德高尚而又能力非凡,所以做什么事都能一呼百应,上得皇帝信赖,中得同僚亲近,下得百姓爱戴,这正是宁荣二公贾演贾源当时的状态。
无功则不受禄,亢龙应知有悔,贾府从第二代开始就把路走错了。
因为世袭制,宁荣二公因自强不息而换来的尊荣,荫及后代,爵位、封地、奖赏都由后代继承。
这本无可厚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强不息到差点连命都丢了,不就是希望儿孙们能过上好日子吗?这是人之常情,世人皆作此想。
但是,这样的世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常常被世人忽略了。世袭的儿孙自身在品德和能力上并不能像先祖那样让人信服,因为其爵位不是自己挣来的,这就难免出现微词。
另外,功劳上降了一级,在位置上却升了一级。为什么说位置上升了一级?贾府到了第二代,皇帝也到了第二代。对于第二代皇帝来说,这些功臣之后,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必须恭之敬之,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诟病为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虽说都是二代或者三代四代,但彼此之间并无一代那种并肩战斗的情谊,只剩下礼节上的交往。
这种在“飞龙在天”的位置上升了一级的状态,就是《易经》乾卦中的第六爻:“亢龙有悔!”
亢龙,高亢之龙,有刚愎自用、居功自傲之意,比如以前辈自居、以功臣自居等。贾母对王太医说“拆了太医院”、王熙凤说“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都属于亢龙之语。贾母不会真去拆太医院,王熙凤也必定不会谋反,但这种话脱口而出,反映的就是一种居功自傲的心理:我们对朝庭有功,没有我们,皇帝哪有江山可坐?
即使是贾演、贾源在世,这种话也不能说,这种心理也不能有,何况贾母、王熙凤沾的都是祖先的光,自己并没有经历“自强不息”阶段。
所以爻辞说“亢龙有悔”,《文言》解释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处在尊贵的位置,但没有实权;地位很高却没有百姓拥戴,即使世上有贤能之人,也不会来辅佐无权无位之人。所以,处在这个位置,稍微行动不慎,就会发生让自己后悔的事。
贾府从第二代开始,就无功于国了,只是坐在先祖的功劳簿上高高在上。书中没有描述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的政绩,应该是没什么可拿来炫耀的,因为社会到了需要文治的阶段,而贾府的转型是从第三代开始的。第三代虽然出了个进士贾敬,却又不肯做官为治国出力。而贾政的官位是皇帝赐予的,当了官之后,并没有用心办差做出政绩。
因此,贾府从第二代开始,就属于无功而受禄了:整个家族没有做出利国利民之举,却享受着最高的物质待遇。
这个时候,当初“飞龙在天”状态所拥有的皇帝信赖、同僚亲近、百姓拥戴都已不在了,贾府已经“门前车马稀”了。第六十回,柳嫂子的娘家嫂子对她说:“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 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在门口连当五天的班,竟只有一个客人来拜访,可见冷落到何种程度。
无功而受禄,无群众基础而居高位,就像站在一个根基不稳的高处,岌岌可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摔下来。这就是“亢龙有悔”,也就是贾府所处的状态。
可飞龙不可亢龙,不能持续输出价值,就要及时隐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自强不息也是有限度的,比如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或者能力、观念跟不上时代了,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退休制度,该退的时候就要退,为后辈让位。
贾府对国家的作用,只是体现在了第一代,体现在建国阶段。到了国家安定之时,贾府转型不成功,后代不能持续输出价值,于国于民都没起到积极作用。这时候,再呆在高位就不合适了,飞龙变成了亢龙,积极作用变成了消极作用。因为社会资源有限,大量的资源被亢龙占用,后起之秀该怎么办?皇帝拿什么去给他们封地、奖赏?还有,以功臣自居的前辈们,会成为后辈前进的巨大阻碍,尤其是功臣们不懂得自我约束的时候。
比如贾政帮助贾雨村上位,就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属于公权私用。官场僧多粥少,多少有志之士在等着一个合适的位置报效国家,贾政帮贾雨村占了一个位置,就可能让一个国之栋梁失去了机会。
还比如王熙凤在铁槛寺弄权,用的是贾琏的名义。贾琏一个捐来的五品官有这么大面子吗?当然没有,人家看的是贾府的面子,“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见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
这就是功臣家族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他们不但不能输出对社会有用的价值,而且因其至高的地位和庞大的关系网,成为投机者的上升捷径,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因此,明智的功臣懂得“亢龙有悔”的道理,在功成、名遂之后,选择身退。大功告成,名声在外,这个时候,应该隐退,找一块山青水秀的田园,耕读传家,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让功劳和名声成为江湖传说,不让自己走到“亢龙有悔”的阶段。
“功成名遂身退”出自《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盛极而衰是天道,是谁都逃不脱的自然规律。功成名遂之后不懂得身退,就会像贾府一样,持盈、摧锐、金玉满堂、富贵而骄,然后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