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死去哪儿了?||史记次元夏世代009

启不是一个开创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政治遗产。这一点,禹早早就为他准备好了。在禹执政的时候,已经确立了夏王朝的国号,并且把”姒”定为国姓。那是否意味着,禹一开始就没打算把天子之位传给别人?

在经历了尧、舜两代的所谓“禅让”之后,好像权力的承继关系重新回到正道。益,那个曾经被指定的接班人被抛弃了,他实在没那个能力和威望去处理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关系。那是黄帝家族内部的斗争。它和历代王朝里继承者之间的争斗很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司马迁的《史记》次元里,说得更加隐晦。

不过,这也让《史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有了更开放的解读空间。

009

进入太康的故事之前,我们再翻到《夏本纪》的结尾处,寻找一个极其被容易忽略的细节,这个细节是关于有扈氏的。也就是被启一战灭掉的有扈氏。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清楚了吗?夏后启不是禹唯一的儿子,有扈氏也是。有扈氏不服的应该不是启取代了益。极有可能是作为禹的另外一个儿子,他觉得自己更有继承权。那么,甘之战很可能就是一场夏后氏和有扈氏兄弟之间的夺位之战。一旦到了这份上,父子兄弟之间都会下狠手的。这一仗下来,其他的弟兄们估计也都要自己掂量一下。生在帝王家并非是件幸运的事。

启承继了他父亲禹留下的政治遗产,成为新创立的夏王朝的第二任执政者。除了和有扈氏这一仗,他做过什么,司马迁在《史记》次元里并没有记录,从有扈氏的结局来看,启最终用暴力稳定住了局面,在他执政的时候,应该没有谁再敢出头闹事了。“天下咸朝”的局面很可能一直维持到他死。他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承了天子之位。

太康,如果从禹算起的话,这个孙子是夏王朝的第三代。

夏王朝到了第三代,就出了大乱子。在《史记》次元,这被称为“太康失国”。在这件事上,司马迁在《夏本纪》里记录得非常简单: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大概的意思是说,太康位子没坐多久,就被驱逐了。他流亡在外,他的五个弟弟在洛水岸边等他,一直都没有等到。

需要强调一下的是:这里我们只依据司马迁写下的内容,来解释司马迁创造的《史记》次元。除此之外,不做延伸。尽管在其他的古籍里,提到过太康做过的荒唐事和后羿的谋反,但是这些在《夏本纪》里并不存在。

仅仅从司马迁记录里来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里涉及的人物只包括太康和昆弟五人。几乎都没有提太康做过什么事,更别说他做的事对了还是错了。他是被驱逐了呢?还是他主动离开了那个政治漩涡呢?他和昆弟五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呢?他为什么会离开呢?总之,他没有回来。他去了哪里呢?似乎也没有人知道。

在司马迁的这段记录里,太康为什么离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五个弟弟一直都守在洛水岸边等他。

他们要等他干什么?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太康接替了他父亲启的位子。关于这一点,有人有意见吗?他没有他爷爷禹那样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他父亲启那样丰厚的政治遗产可以继承,甚至也没有像启那样掌握着极具震慑力的武装力量,谁不服就打到他服为止。他也可能也不那么贤明。在一次政治冲突中,他匆忙外逃,从此流亡在外。他是一个失败者,而这个流亡天子的去向也从此成为夏世代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流亡的太康知道有人在等他吗?一直在洛水岸边等他的弟弟们和他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他的拥护者,还是对他这个哥哥失望透顶呢?这五个弟弟的实力如何呢?他们等太康,是希望他回来做什么呢?如果太康知道有人在他,他为什么不回来呢?

也有可能是说,从政变的漩涡中侥幸逃脱的太康其实早早就死在了外面,只是这个死亡的信息一直无法确定罢了。关于这段记录的事实仅仅是:昆弟五人一直都没有等到他,应该也一时无法肯定太康是生还是死。

司马迁没有去说明太康还会是夏王朝的希望,同时也没有表示他的五个弟弟对他有特别的忠诚,但是司马迁记录了他们等待的执着。在这等待的过程中,除了《五子之歌》,他们还做过什么?一般来说,《五子之歌》被理解为五兄弟对那个不知所踪的哥哥的失望和抱怨,同时也像是宣布,太康作为天子是不够格的。

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另外几件事,在这次政变中,这兄弟五人应该是安全的,同时还成功的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他们好像缺乏主见,但又在坚定地做同一件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件事必然对他们影响很大。

这件事是什么呢?有一天,太康有可能会回来。

好了,这可能就是司马迁记录这个故事的关键所在,不管发动这场政变的是谁,洛水岸边的五兄弟可能还掌握着决定夏王朝未来走向的一股力量。流亡的太康可能永远不再回来,也可能突然又回来了。这种不确定性使掌握着这股力量的五个人一时无法做出决定:要不要重新立一个天子呢?当然,还可能包括立谁的问题。

好了,洛水岸边的五兄弟一直在等待,他们实质上不是在等待一个人,他们等待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准确的消息:太康是死了还是活着?

那么,把这个问题抛给流亡的太康,如果他知道五个弟弟一直在等他,他是选择回去呢?还是选择继续流亡呢?

后来,“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

非常奇怪的细节,五个兄弟一直没有等到太康,又是怎么坐实太康死了呢?就是因为没有等到,最终视同为死亡吗?他们可能也等不及了。

(0)

相关推荐

  • 夏启都河东(安邑),别居黄台(新砦)

    夏启都河东(安邑),别居黄台(新砦) 文|黄饮冰 一.夏启登帝位是改变祖制的结果 上古氏族国家之间的兼并,有三种形式.第一是铁血征伐,毁人国家,绝人祭祀:第二是以铁血征伐为基础,通过建立宗亲关系(认祖 ...

  • 纲鉴易知录 | 夏纪

    开元四千七百十八年 纲鉴易知录 夏纪 (距今时间:约4090年 - 约3620年) 大禹 纲 丙子,夏后禹元岁,春正月,禹践天子之位于韩.以金德王,仍以寅月为岁首,改"载"曰&qu ...

  • 夏桀为夏朝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史记次元夏世代014

    后悔药很难吃.夏桀最终很后悔,他放过了能够杀掉商汤的机会.他确实是有机会的,而且也这么准备的. 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这会是因为夏桀的一时 ...

  • 夏王朝搞什么搞?||史记次元夏世代013

    仅仅依据<史记>的记录,我们跨越几个世代来对比一下,关于夏王朝,我们还会看到些什么呢? 我们从这个王朝的创立说起,如果夏禹和商汤.周武在他们所属的王朝中扮演着相同的角色,皋陶(以及益)和伊 ...

  • 大禹的德政真的会起作用吗?夏桀可不信||史记次元夏世代012

    至少在<史记>次元里,夏王朝是以德政立国的.这是夏王朝的立国之本,至少在口头上是这样的. 治水的大禹是德行的表率,他知行合一,以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创立了夏王朝,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政治遗产 ...

  • 大禹的孙子们都是摆设||史记次元夏世代010

    禹的威望和影响力延续了多久呢?也许只有一代而已. 启的暴力堪堪压住了反对的意见,他一死,各种一直被压制的矛盾就暴露出来.大家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了. 太康,启的儿子必然面临这样的挑战.他在一场<史 ...

  • 《夏本纪》的奇怪在哪里?||史记次元夏世代008

    在<史记>次元的十二本纪中,甚至包括在所有的故事里,<夏本纪>都算是非常奇怪的一篇.是司马迁写跑题了吗?还是别有用意呢? 简单统计一下<夏本纪>,大概九成的内容都是 ...

  • 有扈氏到底惹谁了?||史记次元夏世代007

    禹的儿子启在诸侯的拥戴下,取代了法定接班人益,成为了夏后启,所谓的夏王朝就这样建立了.这可以理解为一次和平夺权.启好像在这件事上也很被动,大家这么给面子,他推脱应该也不好. 当然,这过程也可能存在暴力 ...

  • 益,一个自己不够争气的失败者|史记次元夏世代006

    益是一个失败者,他被禹的儿子启取代.所谓的禅让制度也因此被破坏.在<史记>次元里,这被解释为启贤能,因而得到了更高的支持率. 但是,有时你会突然发现,有些记录之间有着明显的矛盾,或者是至少 ...

  • 三苗是个怎样的存在|史记次元夏世代005

    在<史记>次元里,三苗最早出现是在<五帝本纪>帝舜的故事里.作为历史的反面,他(他们)只是被简单地提了一下.用来证明帝舜很有手段和魄力的. 后来,在<夏本纪>里,又 ...

  • 番外:男二号皋陶,兼说相声的起源||史记次元夏世代004

    从内容的构成上看<夏本纪>更像是<禹本纪>,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说禹一个人的事迹.他后代,从继承夏王朝的启一直到亡国的桀,几乎都是略略代过.<夏本纪>是一个开创者的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