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和生气,以及精致利己主义
和平的日子,每个人的生活都差不多,琐事缠身、日复一日、平淡无奇。但有些无形的压迫是一直存在的,既是压力也是一种归属,其中的牺牲是随机的,其中骄傲自豪的人只是因为这种随机尚未落到自己和家人的头上。那些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能怎么办?说实话,多数时候一点办法没有,但我们不能因此合理化或者假装看不见。
即便方方老师是对的是我错了。那么认同方方老师的人更不应该生气,而是自信地继续支持方方老师。这个道理似乎不难理解,但人就是很容易因网上的信息和观点而愤怒。我以前也做得不好,现在淡然了许多,还在一点点进步当中。并非自己绝对正确,而是事情本来的面目就是说出个人看法,就如同方方老师说出她的看法。一个模范读者应该是看看,想想有没有道理,这才是阅读可能带来的收获。如果只剩下了愤怒,尤其是那些刚读了两行或者只是看个标题就着急留言骂娘。我感觉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害。
今天的互联网尤其社交媒体上,人人隔着手机屏幕,自我感觉是匿名的,完美具备了无名和责任缺失的条件,看似每个人都独立参与评论,但精神上已经相当类似于群体聚集时的状态了。
说到群体聚集必然让群体中的每个人智力下降,人们会首推《乌合之众》这本书。这书确实是研究群体心理的经典著作。今天的多数人都没参与过真正的群体事件,无法在现场感受那种狂热和失心疯。我在07年的夏天参与过,可能天生就意识警惕,所以当时感觉格格不入。但即便是旁观的心态,身处现场的恐惧和激动很难忘。
疫情期间我每天在看的一本书是荣格的《文明的变迁》,虽然不是专门讲群体心理,但其中有针对德国人在二战起来之前的精神状态分析,故而涉及较多群体心理的篇幅,比《乌合之众》深入得多。并且对权力和个体的关系的描述也极其深刻。我随手摘两段吧。
雪崩已经爆发,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集体的人威胁要掐死个体的人,而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最终都依赖于个体的责任感。严格说来,群众总是没有名字的,也总是不负责任的。所谓的领袖是群众运动无法避免的症状。人类真正的领袖一直都是那些能够进行自我反省的人,他们不顾自己的重担去解除群体的重载,有意识地远离运动中群体的盲目势头。
集体力量的激涌能给性格带来难以置信的改变。明理的谦谦君子可以变成狂热分子或凶残的野兽。人们总是想怪罪于外部形势,但如果这些东西不是早已存在的话就不会在我们心中爆发。事实上,我们一直都生活在火山口。火山一旦爆发便会毁灭所能触及到的任何人。据我们所知,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防止火山的潜在爆发。宣扬理性跟常识自然是件好事,但如果你给处于集体癫狂中的宣扬对象或人群提供了避难所会怎样呢?这两者之间并无多大差异,因为疯子和暴民都是被非人的巨大力量所驱动……
这篇文章若是有弹幕,我猜上面说到“莫名其妙的骄傲自豪”时也许会有“精致利己主义者”这几个飞出来。正好,我早就看这个词十分不顺眼了,跑个题,随手解决下这个词。第一,这是个早就应该被淘汰掉的烂词,任何人去搜索查看出处和解释也会一头雾水,纯粹为渲染情绪为修饰而修饰的华丽空洞词组。第二,抛开“精致”和“主义者”这无用的修饰,生活中有几个人的行为不利己?请诚实回答一下,我不是,你是吗?第三,利己和利他不是非此即彼,多数人自私自利,与此同时他们也都有同情心。第四,评价他人是“精致利己主义者”除了证明自己懂得用时髦词汇在道德上扣帽子,还证明了自己的虚伪和无知,当然我认为主要是无知。
大家都很熟悉“刷存在感”这个说法,但又有多少人意识到在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自己在网上的很多行为其实就是在逃避,一头扎入狂热之中,或自豪或愤怒或感动,用外界事件的刺激来缓解存在的迷茫,回避必须面对的自我存在问题。当所有这些重大热点事件过后,当注意力不得不再次回归到真实的生活,留给自己的除了空虚和悔恨,还剩下什么呢?
最后说这些并非我自己做得有多好。并不是。我本人脾气暴躁,以前经常生气,现在少多了。而且我特别知道如何在网上激怒别人,无论是带脏字的还是不带脏字的均熟练掌握,文字辩论更是天赋异禀。前面说了,我在一点点进步,不是为了照顾出言不逊者,只不过觉得这东西不值得我去生气。至于我对存在问题的思考,请参考我前面写的: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