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母亲,困在“好”字里
阿梅刚升了职,又随即辞了职,原因是老公阻拦。
像往常一样,那天她出门上班,在家的孩子却忽然发起高烧,下班回家后,老公对她忍不住发火:
“作为一个母亲,你怎么能没有照顾好孩子呢?”
“辞职回家吧,别犹豫了,为孩子想想,为咱家想想。”
阿梅心中不愿意,但更多的情绪是愧疚:身为母亲,我居然没有照顾好孩子,我对得起他吗?我配当妈妈吗?
于是刚升职的阿梅,“自愿”成为了家庭主妇。
——这是《听见她说》里的故事。
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妈妈,“好”字就像一枚勋章,牢牢刻在阿梅头上。
可是,要是能重来,阿梅和阿梅们,还会选择成为母亲吗?
劫难,从准妈妈开始
成为母亲的痛苦,怀孕生产时便有了预兆。
还记得何雯娜吗?怀孕之初,为了不饿着孩子,很多准妈妈哪怕不喜欢吃肥腻的红烧肉,也要为了孩子吃到吐;
因为听说顺产对出生婴孩更好,很多临盆产妇哪怕胎位危险也不愿意剖腹产,即使有了无痛分娩的办法,也因为“听说”“可能”对孩子有损伤而坚决不用;
生下孩子后,为了下奶,要忍住恶心和反胃喝掉各种油汤……
然而生育带来的所有痛苦和屈辱,产后的漏尿、涨奶、情绪失控,被折磨的仿佛就只有“母亲”自己。身边人只会机械地说着各种“一切都会过去的、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生下孩子,真是辛苦了”的客套话,如果你有情绪,不外乎就是几句: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么过来了,为什么就你特殊?
别人做妈妈都这样,你为什么不可以?
成为母亲的困难无处诉说,因为没有人能理解,毕竟所有的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抱怨就是矫情”。
更难的地方,还在于周边人的诈尸式指责。
一位网友说:“所有人都告诉你,孩子还在吃奶,你不能减肥,你不能这么自私……孩子哭怪你,奶水不好怪你,孩子生病也怪你。”
产后抑郁的情绪和暴躁的心情,让人心情糟糕到极点:女人不是女人,只是妈妈;自己不是自己,是生娃工具人。
与之相对的,男性即使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可以在育儿中收到集体的表扬和赞赏,只因为育儿是母亲的天职和本分。
除了要默默忍受,一个想要当好母亲角色的女人,面对的自责和挫败感也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
在《我们离婚吧》中,已经离婚的夫妻在检讨失败的婚姻中,女孩最后没忍住说出了自己的育儿艰辛。
和轻车熟路,可以规范流程做计划的工作不同,育儿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自己摸索。
作为孩子的母亲,更是时常处在一种自责的情绪中,在于一边被折磨憎恨,一边又对孩子充满爱意。
一位7岁女儿的母亲说,孩子几乎是24小时粘着自己,每天网慢了哭喊,不会打字哭喊,跟别人玩哭喊,不如意就哭喊。
“我明明教了好多次,能用的方法都用尽了。我真的想掐死自己,让她永远没妈,可是有的时候她可爱懂事,你又会感到自责,这种情绪让我非常想离开。”
一个生了二胎后回到了工作岗位的母亲,她从单位到家里没有过一刻休息,回到家后要理解带娃老人的发火,也要承受领导因为自己不能加班动不动而给的难堪。
“我家不远处有条河,我不止一次想要用绳子将我们娘三栓起来,然后一跃而下。但我有什么权利剥夺他们的生命呢?我又怎么能让他们成为没有母亲的孩子呢?但是现在这样的人生,真的太难过了。”
这种育儿的焦虑充斥在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处鸡零狗碎的日常,无法喘息、无法暂停、无法逃避。
家庭和孩子作为女性天职的一部分,父亲能借着工作的借口逃离育儿的重责,但没有一个母亲能这么干。
因为,男人永远是少年,
——而女人不能不当好妈妈。
成为母亲,有时是一种惩罚
什么是“好”?
中国汉字告诉你,“女”旁有一“子”,才算好。
然而因为子女,很多妈妈的人生早就失去了作为个体的自由。
“我感觉我的大学白读了,工作经验也白学了。”这是许多全职妈妈的共鸣。
即使大学毕业,有过不错的工作,然而因为老公工作太忙或长年在外,孩子无人看管,她们也被迫成为了全职妈妈。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全职妈妈们辞了工作也24小时忙碌不停,没时间和朋友聚会,连独处都是奢侈。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儿园压力稍稍减轻,但还是因为要兼顾孩子,只能做没有社保、没有技术含量、机动性强的工作,甚至是兼职。
或许还会常常想念职场上叱咤风云的自己,但那又能怎样呢?
“为了孩子,你要当个好妈妈。”这句话,已经能杀死千万个不甘心了。
对于女性,厨房是主场,职场只能是茶余饭后,锦上添花的客场;
对于妈妈,事业再成功,家庭不宁孩子不行,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即使有“女强人”这样的称赞,主流对于女性价值的认可,依旧停留在对家庭的贡献,也就是相夫教子。
在被塑造必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母亲形象之后,与之相对的母亲都会被判定为“不合格”,也将面对来自社会层面“冷血、自私,她也算个女人”的指责。
有趣的是,事业越成功的女人,面对这样的指责就越多。
前有家里长期请保姆、不擅长做家务的林徽因,也被梁思成的续弦林洙论证其“不是一个好太太”;
现在有专心舞蹈事业的杨丽萍会被人讥笑“没有孩子的女人,活得真是失败”;
而如果生活里工作能力很强的女性,如果不具备家务技能,又常常被人指点议论:
“工作好有什么用?连家务都不会做,怎么管孩子?当这种人的孩子,活着有什么意思?”
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而家庭事务和孩子的存在,意味着必须要有人来承担付出的角色,因为女性的生育和哺乳的能力,女性天然的成为育儿的主要承担者,她们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应当将主要精力用在维系家庭上。
社会学有一个概念叫“母职惩罚”,是说生育会导致女性收入上的劣势地位,而相反的是“父职奖励”。
如果男性成家、有孩子,会被社会认为是可靠和成功的象征;
而女性在踏入职场门槛的时候,就会面临连环追问:
结婚了吗?
生孩子了吗?
要生二胎吗?
一方面说,因为这些琐事会消解女性的工作时间和生活重心。另一方面说,这些问题也是影响女性求职机会和薪资水平的重要杀手。
为了孩子和家庭,曾服务于希拉里、著名美国国际政治专家安妮,和很多人一样,选择了辞掉工作。
放弃事业的她,在自己的书《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中提出,和男性不同,女性出门在职场奋斗,会始终怀抱对家庭的愧疚感。
请注意,不仅是会“怀抱愧疚感”,而且是“和男性不同”。
在看似母亲伟大、母爱伟大的背后,暗藏的都是女性个人的自我阉割和被牺牲。
有网友说过一段令人眼眶发酸的话:
“我并不想成为一个母亲,一开始就不想。可是我结婚一年没有孩子的时候,全世界仿佛都认为我是有问题的。除了家人之外,甚至包括街上遇见的不认识的人。他们乐于打听你结婚了吗,你有小孩吗,你没有?你怎么会没有?
喂奶的时候,上年纪的女性站在你身边希望你掀开衣露出乳房。她们不是在看你,你只是一个工具。
我想不到我有什么收获,我失去了性别,我只是一个母亲。除了母亲之外,我没有其他身份。”
后悔成为母亲,但我不敢说出口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丝曾发起一项调查,采访了23位 「后悔生孩子」的以色列母亲,写成了《后悔做母亲》一书。
在互联网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叛”的,不那么道德和正确的声音——后悔成为母亲的声音。
“我活生生的阉割了自己,扭转了自己的性格,去学习怎么陪伴教育孩子,我感觉自己要疯了。小孩现在上幼儿园,最近半年天天在家,我走走路就想哭,什么都做不了,就是陪她做家务,每五分钟就能来打扰我一次,我不能看书,不能做任何事。我听她讲话就忍不住想要呕吐,抱着马桶一边吐一边哭。”
“我就是后悔成为母亲的人,我非常爱我的孩子,她真的很好,但这并不能让我开心的成为母亲。自从生下她,我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由,所有的一些都变得不可控,放不下孩子,什么也做不了,还得了抑郁症,焦虑症,每天吃药。我真的很后悔,但我只会告诉我的孩子:妈妈很幸运成为你的妈妈,永远爱你。”
“没有公婆,老公长年在外地,一个人带娃无法工作,不能和朋友聚会,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是奢望,因为没人帮我看着孩子。他现在上幼儿园了,我可以工作了,可是因为需要提前下班要接送他,只能做没有社保、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感觉我的大学白读了,策划工作经验白学了。”
“一胎,女宝两个多月大,昨晚半夜和老公吵架,因为他下班回来一直打游戏,期间吵醒了我2次,而我白天一直带娃,根本没得休息。婆婆装傻,同住一个屋檐下也不帮我带小孩。自己带娃太痛苦了,所以我后悔。成为母亲之前,请先和家里老人以及老公说好任务的分配。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带不带小孩,而你必须要带,无法脱身。”
“成为母亲后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先把你看做母亲,其次才是你自己。没人帮忙的话,孩子月份小,你只能困在没有责任心的老公家里,寸步难行,感觉好像在坐牢。无数次想离婚。带娃的过程中快乐当然有,但痛苦来得更剧烈和频繁。父亲发挥的作用很少,最讨厌他说「别人做妈妈都这样,你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孩子,我不敢死不敢生病不敢晚回家不敢旅行,没时间读书没时间看剧没时间做在沙发上静静发呆,甚至没有和丈夫交流的时间和心情,因为会被插话打断。我爱我的孩子,但我想要原来的自己。”
母亲有必须无条件爱她的孩子,必须无条件为家庭和孩子牺牲的铁规,而这些不敢说出口的话,应当被看见。
我爱我的孩子,但也因为养育孩子放弃了很多自我,不再是自己,而是xx的妈妈,失去的不仅是名字,还有自我。
我爱的我的孩子,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选择生下她。因为失去自我,失去自由,这个代价在生孩子前从没有意识到,也没有人告诉我。
爱孩子,如果能重来,绝对不会生育。时间被占据大部分,从幼儿时期,到现在的小学阶段,烦恼不断,花了更多的心血,精力,金钱在学习和教育上,但不尽如人意。感觉自己很失败。
女性的未来,似乎只剩下一条“失去工作,失去自由,所有的一切都变的不可控,但又放不下孩子,只能被困在好妈妈身份里”的死胡同。
事实上,讨厌成为母亲,其实是讨厌那个“必须伟大”,和被强加一切责任的母亲。她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憎恨自己身上的枷锁。
而这些因为育儿产生负面情绪的母亲,则常常在“我这样太差劲了”的自罪意识中无穷尽地挣扎。
“每当我后悔成为母亲的时候,都会咒骂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我很讨厌我的孩子,这辈子最错的事情就是做了妈妈,拼尽全力为孩子做人生计划,读当地最贵的学校,但内心对孩子越来越冷漠,疏离,万恶。我经常觉得自己有病。”
承担大部分的育儿责任,忍受无理的责备,崩溃之后,又会陷入自责和自我厌弃。冷静之后,因为育儿的痛苦而后悔,然后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再次崩溃……
对女性来说,这仿佛是一个死循环。
好妈妈是行动指南,也是生活压力。
当孩子成为婚姻中的人质,女人为了当成社会语境的标准,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牺牲作为个体的自由,也许是一份工作,也许是一丝闲暇,也许是日后所有的空闲与时光……
“结婚就好了,生个孩子就好了,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孩子结婚了就好了,孩子生孩子就好了。”
这些周而复始的话,和一切被赋予给给好母亲的赞美都如同枷锁一样禁锢着母亲。
好女人、好妻子、好妈妈、母爱伟大,母职神圣化的背后,被困住的是所有母亲。
好妈妈的确是一句夸奖,但不应该变成枷锁和要求。
女性活在社会上的价值,不只是为了成为母亲,也是为了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