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唐寅到底是什么样?
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他的书风不离赵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依据文献 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第 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征明。第 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 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这类风格作品甚多,如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和《行书三绝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赵孟頫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题等。
54岁那年,唐寅临终写下一首诗:一日兼作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虽然离他常常计算的“人生七十”还差了十六年,但经历了世事变幻、人情冷暖,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唐寅似乎还得感谢命运,让他个性了一辈子。
唐寅人生的转折点,悲苦的命运从此笼罩着他。唐寅不堪忍受屈辱,常常借酒浇愁,返回苏州老家后,和家人反目,妻子赌气回了娘家,唐寅精神颓丧痛苦,开始变得玩世不恭。为了排解内心郁闷,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春天,唐寅开始了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七省,历时十个月。这次壮游对唐寅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此,唐寅开始了读书卖画的人生历程。
提到唐寅,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关于他的称号有很多,比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江南第 一才子”等等,再加上一些影视剧的热播,唐寅可以说是名声大噪。
大师的背后,会有一群追随者,唐寅也不例外,他的画也有很多人模仿,就拿这幅《红树秋山图》来说,就有不少人跟着画了相似的画,但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几乎没有。
截至到目前,唐寅个人书法作品超过1,000万元的有2件,500万-1,000万元的有3件,50万-500万元的只有20件。相比其绘画市场,书法 市场中端价位的拍品较少,整体呈现价值两级分化的局面。其书法精品的释出成就了唐寅高端价位的市场,一方面因为唐寅在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品具有 的极高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近年来藏家对于高端精品的青睐与追逐,导致了唐寅高端市场的形成。而支撑其市场的中端价位拍品大量缺失,表现差强人意。这也是 目前其书法市场不如绘画市场的原因之一。其中端价位拍品的缺失原因有:中端价位的拍品重复上拍频率较小,藏家购买后不会轻易转手于市场。另外,唐寅书法流 传于世的真迹不多,加上赝品充斥,都是导致其中端市场缺失的原因。
唐寅是哪个朝代的人,对于唐寅的大名我们应该都听说过了吧,他是明代著 名的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大才子,当时有四大文人,唐寅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还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他的字画也非常的有收藏价值。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唐寅是哪个朝代的人。唐寅的人物介绍:唐寅:北宋人,生卒年不详。原名瞻,字望之,后名改为伯虎,字长孺。父为北宋经学大师唐淹,有弟,唐庚,唐庾,均成名。为人真率,平易近人,受人尊敬。曾注释《易》,《春秋》,很有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