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A水准的动画硬生生放电影院播,日本动画的这波操作可恨又无奈

我之前点评了最佳才能看到的《公主准则》的剧场上映版本的第一章,这个作品的剧场版将是TV版本的续作,将分为6个篇章分开上映,但看了第一章,我可谓非常失望,原因是制作的规模既对不起剧场上映的规格,故事也没有TV动画那么扣人心弦,那么整了一个OVA水准的特别篇,冠以“剧场版”之名,又是以何居心?

这波操作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少女与战车》的《最终章》也是这么搞的,分开多个章节,而不是一部完整的剧场版的形式“上映”。当然,不同的作品形式相近但质量不同,《少女与战车》可能算质量好的,但内容的饱满度还是令人唏嘘。毕竟一集只有50分钟,就算塞满6部,也很难叫人过瘾。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动画是有规格的,而根据规格不同,呈现的质量也是往往不同的。TV动画是底层,时长25分钟左右,一般为周更,也有月更45分钟的长篇TV动画,例如《刀语》。TV动画因为更新周期、工期、经费的限制,往往是质量最普通的一类,但相对的,故事内容依靠多集数的连载,节奏可以控制得较慢一些,细节往往比剧场版丰富……藏在TV动画内的彩蛋也更多;

第二类是OVA动画,OVA动画有两类,一类是从头到尾原创的动画,这一类原创动画往往拥有高的制作质量,以光碟的形式发售,而不在电视台播出。这类动画可以说是针对动画迷制作的,人群针对性很强,也往往以高质量的制作吸引固定人群;还有一类就是,改编动画以外的原创单集,这类制作质量未必出挑,但内容为漫画、小说、游戏没有的原创部分。

第三类是动画电影,也叫剧场版。一般时长为1个小时30分钟,这是日本动画最高的制作规格,往往拥有充足的资金和充足的周期,吸引各方势力完成,无论是画面、音乐、配音和宣传各方面都会比TV动画出彩。

这三种不同的制作规格往往有着明确的界限,很少人会直接拿TV动画跟剧场版比质量,因为投入的力量根本上是不同的。

但现在,日本动画业界可耻的地方就是,把制作规格达不到剧场版的内容,强行放到电影院播出,美其名曰“剧场放映版”。

其中最令我无语的就是《魔法少女伊莉雅 嘉年华》了。这种动画一看就是我说的第二类的OVA动画,以前一般都是放在TV动画的蓝光里做特典的……结果硬生生塞满无趣的内容长达1个小时,然后放去了电影院播出。要是我为看这个去了日本,然后被其内容雷到的话恐怕是血都能吐伊莉雅身上了……

我很喜欢的《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也干过这个事情。还整了2部,作为OVA,我觉得这两部都是合格的没问题,但综合来说质量还是难以支撑上映的规格。尤其是第一部《雪之回忆》,没有主线故事,明显就是福利向的内容,和《魔法少女伊莉雅 嘉年华》本质是一样的……

只能说,角川实在是“作恶多端”。

那么你要问了,TV动画和剧场版动画的本质是质量差异吗?不是。是收入渠道的不同。TV动画本身并不赚钱,主要是给原作的小说、漫画、周边打广告用的,因为这个时代很少有人会花重金去买动画的光碟来看,也就靠卖卖播出版权回本。但上映的话,一可以靠票房赚钱,二可以更加直接的在线下推进很多周边的宣传,来吸引粉丝。日本人很喜欢搞“观影特典”,也就是只有你去了线下的电影院观摩,才能得到的特别的周边,例如去电影院看了剧场版,就送你官方的IF小说等,这些周边都是限定限时的,你去看了才拿得到,如果一般人想要,最后就等着以高价从黄牛贩子那里买,反正这些限定周边就是越炒越高的节奏。

也就是说,一部OVA,如果包装一下以剧场放映的形式上映的话,官方可以在商业上解锁更多吸引阿宅的玩法,这种玩法本身对提升作品人气和商业价值来说的积极意义,比起在光碟里附赠一段OVA内容要高得多……所以这些版权方就不择手段,把原本只有25分钟的OVA内容,添油加醋,变成1个小时的内容后再想办法上映……赚更多的钱……

这样做,丰满的是版权方的钱包,而阿宅也可谓“死宅好骗”的典型。我记得特别清楚,就因为一段没有什么主线剧情的《《雪之回忆》的上映,爱蜜莉雅的人气上了当时《NEWTYPE》杂志的第一位。稀不稀奇?爱蜜莉雅的人气超越雷姆!当时可是第二季还没出的中间过程呢,这个短时间的人气爆发,不因为别的,就因为OVA和爱蜜莉雅亲密的内容的上映,阿宅手里的雷姆都不香了……

可以看见,日本动画版权方对日系阿宅心理的拿捏,可谓十分地道,所以才有这种下作的商业手法。

但是这背后也可以看见日本动画业界的无奈。真正的高质量的剧场版,投入多,周期长,风险也大,不如选择这种“分段OVA”的形式,以少量的投入,换来更大的回报。《魔法少女伊莉雅 嘉年华》的成功和好评,也可以看到,死宅是真的好骗……伊莉雅就是放个屁都是香的……啊……这个好像是真的。

但背后牺牲的,是那些真正追求高质量动画的爱好者的期盼之心。

日本动画会不会完蛋我不知道,但要是一直如此急功近利的去搞什么分段OVA上映的话,这是吃枣药丸的节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