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桐江名人 | 第十五期 “一代宗师”叶浅予
本节目由桐庐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携手推出
叶浅予
他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大家。20世纪30年代,曾参加革命宣传工作,为中华漫画界救亡会负责人。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本期节目由周保尔老师为大家介绍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叶浅予。
Part 01
“前无古人”叶浅予
叶浅予一生从事中国画教育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是中国人物画新风格的开创者、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叶浅予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画家有千千万,然而被称为“一代宗师”的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画家可能只在一个领域成为大师,而叶浅予在漫画、戏曲舞蹈人物、生活速写三个方面都是领军人物。
在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叶浅予毫无疑问是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名字。他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美术教育,但能够凭借自己勤奋创作逐渐积累起来的艺术修养,从一个练习生“闯”到了中国美术教育的高等学府,并且担任国画系掌门人,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徐悲鸿曾经这么评价他:“如果有10个叶浅予,中国的文艺复兴就到来了。”
Part 02
叶浅予和张大千
徐悲鸿、张大千都是当时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虽然徐悲鸿比叶浅予年长12岁,张大千比叶浅予大8岁,但可以说他们是属于同一时代的美术界大家。张大千对叶浅予的长篇漫画《王先生》是赞不绝口。但他们两个人的见面是在1937年。1945年初夏,叶浅予访问印度回来,决定去康定西藏采风,收集民族舞蹈素材,来到成都张大千家中,向张大千学习中国画笔墨技法,一住就是整整三个月。在此期间,叶浅予与张大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叶浅予回忆说,张大千作画有个习惯,旁边要有人陪他说话聊天。叶浅予就在旁边,一边看他画画,一边听他谈画。叶浅予曾经画过一张漫画,记录了这样的场景,非常的形象生动。
其实,张大千对叶浅予的印度舞蹈人物十分地感兴趣,曾经将叶浅予两幅印度妇女的舞姿画作为蓝本,用自己的笔法来模仿,并在画上题字说:“偶见吾友叶浅予作此,漫效之。”
从这个角度说,叶浅予、张大千是互为师友的关系。到了晚年,张大千与叶浅予还有书信往来。张大千称叶浅予为“浅予老长兄”。而叶浅予则称赞说:“张大千是所有中国画家中最勤奋的,他把所有古人的画都临过不止十遍。”叶浅予和张大千的交往,在中国画坛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Part 03
叶浅予的作品
叶浅予先生的著名的长篇漫画《王先生》,以及另外一部《小陈留京史》,是叶浅予先生在北伐失败后,拿起画笔针砭时弊,借鉴外国连续漫画的形象创作的,具有尖锐的批判意识和生动的艺术造型。通过两个典型形象“王先生”和“小陈”,用幽默的手法鞭挞了当时社会中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风气,对当时贪污腐败的官场,做了淋漓尽致地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在那时可以说是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一部漫画作品,还被拍成了电影。在抗战爆发后,叶浅予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宣传,曾担任过漫画队的队长,并主编《抗战漫画》。解放前夕,为迎接新中国的建立,他又满腔热情地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就有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北平解放》。
叶浅予一生创作了无数的优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叶浅予还曾经为茅盾小说《子夜》和老舍话剧《茶馆》等著名作品画插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央电视台开设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对叶浅予的工笔重彩国画《北平解放》进行专题介绍。这幅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有进城的解放军队伍,有市民、工人、学生、知识分子,这些人物的身份都清晰可辨。还有北平代表性的古建筑,画面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叶浅予以古代山水画的构图方式,来呈现解放军进城的场面,十分震撼。作品一经问世,立马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晚年的时候,叶浅予开始构思收集富春江山水素材,从杭州六和塔、富阳、桐庐,一直到建德梅城。最后,完成了一幅全长32尺的《富春江山居新图》长卷。
清代杭州诗人王清参在《泊富春山下》的诗中写道:“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意思是说,现如今已经没有了黄公望这个大画家,谁还能再画得出《富春山居图》这样的传世作品呢?叶浅予以他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诗人的“历史之问”。1979年,72岁高龄的叶浅予,历时5年,用他的如椽大笔,完成了中国画长卷《富春山居新图》创作,这是继黄公望之后,又一幅富春江山水长卷的经典之作。
Part 04
叶浅予与家乡桐庐
据叶浅予侄女叶如君介绍,叶浅予晚年回桐庐,有汽车到杭州去接,他却不要坐,而是喜欢到南星桥坐轮船回桐庐,一路溯江而上,观赏钱塘江两岸的山水风景。回到桐庐后,又经常去富春江、芦茨湾等地方走走看看。本来已经封笔的叶老又一次被家乡的风光所感动,所陶醉,便又拿起画笔开始写生,积累素材。叶浅予以一幅山水长卷《富春山居新图》,回答了诗人的“历史之问”,也完成了叶浅予心中对故乡桐庐的美好夙愿。
叶浅予先生对故乡桐庐怀有深厚的感情,据说晚年的他每年都会回桐庐,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结,将自己的一部分作品和收藏的书画捐赠给了家乡。
1988年,叶浅予将个人珍藏多年的元明清及现代名人字画73幅、自己的画作精品128幅,以及787册珍贵藏书,捐赠给了家乡桐庐。这样规模和规格的捐赠,在全国县级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大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桐庐的馆藏。
叶浅予高尚品格和爱国爱乡的情怀,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后人。
为了纪念叶浅予先生,在桐庐县城中心广场西南角建造了一座叶浅予艺术馆,馆内展陈了叶浅予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艺术馆东面建有“叶浅予公园”。2008年,桐庐县创立“叶浅予中学”。同年,设立“叶浅予文艺奖”。2013年12月,成立叶浅予书画院。2017年6月,成立叶浅予研究会。
叶浅予先生对家乡桐庐的情结还体现在他对于桐庐美食的关注和喜爱上。他也曾多次提出要把桐庐最负盛名的传统筵席“十六回切”恢复起来。他曾多次说过“十六回切”不仅仅是美食,而是一种地方饮食文化,对于宣传桐庐是很有好处的。
在他的自传体回忆录《细叙沧桑记流年》一书中,详细记载了桐庐喜庆筵席的美食佳肴和宴席礼仪。在《十六回切》一文写道,他儿童时期“经常跟随母亲参加十六回切这类筵席”。叶浅予15岁离开桐庐,外出求学谋生。也许是“第一口奶”的味觉记忆吧,晚年的叶老对家乡的美食,总是念念不忘。每次回故乡桐庐,他总会去寻找“小时候的味道”。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听桐庐县城有名的老中医王维鼐谈到叶老:叶浅予真是个“倔老头”,请他到我的新房子“八德楼”家里来作客,他非要我办个“十六回切”不可。王老中医为叶老办了个“十六回切”家宴。那次,一起赴宴的有黄苗子、丁聪、陆生庠等美术界大家。后来,叶老根据这次家宴画了一幅《十六回切》速写漫画,并写诗一首:
十六回切四点心,干烧螺蛳拌雷笋。
油炸臭干鸡子饼,清蒸白鱼熬混沌。
1993年10月的一天,叶浅予到窄溪古镇走访。镇里为他准备了接待餐,结果中饭时间到了,还不见叶老回来。原来,他让陪同人员一起到农村“寻味”去了,在一户村民家里吃糊麦粿。当时,叶老吃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了回味童年的愉快笑容。
著名画家、散文作家郁风在一篇文章中称赞叶浅予具有“耿直洒脱、大义凛然、坦白率真”的品格。这十二个字透露出来的是叶老热爱生活,追求自我的强烈个性。
叶浅予先生的座右铭是“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
这是叶老对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叶老不仅艺术修养高妙、绘画技艺高超。他的人品和人格更令人敬佩。笔者觉得,可以提炼成为“浅予精神”,要学习浅予精神,弘扬浅予精神,热爱生活,坚持真理,追求事业,勇于创新,让“浅予精神”永远照亮桐庐大地,激励桐庐人民砥砺前行。
1995年5月8日,叶浅予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一年后骨灰回葬桐君山麓,了却了他生前的心愿。而和他相伴的青清悠幽的富春江两岸,如今,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富春山居新图”正在展开更加绚丽和精彩的画卷!
节目信息
首播:每周五9:00
重播:每周五16:00、20:30
(重播时间一般为第二周)
收听方式:FM89.3 桐庐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