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遗失”的书信
渐行渐远的记忆:
书信
文/胡桃夹子
很多年没有写过信了,准确的说,是很多年没有写过纸质的信件了。
曾几何时,相隔两地的人们,都是以书信的往来传递信息,维系友谊,增进感情。所以那会说:书信是“亲情的纽带,友谊的桥梁,爱情的电波,情人的红娘。
远离的亲情会随着时日的流转而越来越浓,这种亲情终会变成殷切的思念,化成汩汩流淌的墨迹,挥洒于洁白的信笺之上,在长句与短句的交替中,诉说着不尽的想念。
两地遥望的痴女情男,不能相拥花前月下,嬉戏于水边湖畔,那撩人的相思,定会化作灼热的心语,洋溢于书信之上。
当年那收到一个久未谋面的远方亲戚或朋友来信的喜悦,收到相爱之人一封来信的那种激动,只有在那个“书信年代”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最能理解。
在一笔一划中,在龙飞凤舞中,在握笔的冥想中,在酝酿贴切的词句中,也许泪水已无数次的落下,信笺上随之开起了朵朵蓝色的小花。
当仔细用心的叠好信笺,当轻轻的装入信封,也许心早已飞向远方。此时也许是深夜,也许天已放亮,可写信的那人,神情没有丝毫的倦怠,有的是倾诉心语后的轻松和兴奋。
寄出了信,心中又徒添一桩了心事:盼望回音。这份“盼望”,会在等待中,凝聚成又一轮倾诉的激情。
书信的魅力,可以从古人的一句“家书抵万金”感觉出来。书信的浪漫可以从“鸿雁传书”的诗句中体味。
科技文明了,社会进入了电传及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书信已被今天的人们慢慢的疏远甚至忘却。代之而来的是床前的固定电话,是触手可得的手机。
曾经的书信往来,已几成历史,也许那饱沾浓墨,伏案疾书,在今天看来不过是迂腐之举,过时而落后。
是的,书信不如今天电话沟通的方便,不如信息来得快捷,不如微信表达的生动。可是,今天的人们,再也难以体会到,写信和读信时的那份渴望,那份期待、那份激情与颤抖了。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