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高鼎、谭嗣同诗共四首
目 录
龚自珍:己亥杂诗(两首)
高鼎:村居
谭嗣同:狱中题壁
己(ji,3声)亥杂诗
[ 清 ]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大地需要重新焕发生机,雷啊电啊暴风雨啊,你们什么时候来啊!
人人都闭口不言,死气沉沉,多么地悲哀呀!
我奉劝当朝者要振作起精神,
不拘泥于资格、门第等条件,多多地选拔人才,充分地使用人才。
九州:中国。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喑(yīn):没有声音。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拘:拘泥、束缚。降:降生。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烟。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己(ji,3声)亥杂诗(其五)
[ 清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这白日西斜的傍晚时刻,人们都在往家里赶,而我就要离别京都,踏上归程,离别的愁绪就像那水波一样浩浩荡荡。
打马向东回故里,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感觉就像是发配到天涯去一样。
我从朝廷里离开,卸任而不卸责,就像红花从枝头落下不是因为它无情,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爱这土地爱这鲜艳,甘愿化作春泥,为明年春天花儿的重新开放孕育力量。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
即:到。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或者指下一代。
这首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年),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村居
[ 清 ] 高鼎
草长茑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二月是早春,村子前后的青草在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婉啭啼鸣。
在水泽和草木蒸发的水汽中,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陶醉在其中,并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孩子们放了学赶紧往家跑,趁着这东风去把风筝放上天。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诗人。
狱中题壁
[ 清 ]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张俭当年被诬告,他选择逃亡。逃亡生活极不容易,我希望出逃在外的同志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收留和保护。
杜根当年侥幸逃过死劫,后又复官。我也希望留下来的战友们能像杜根一样隐忍,静待时机,继续未竞之事业。
而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为变法赴死,用我的热血,唤醒和警策国人。
你们是好样的,我也是好样的,我们为着同一个目标,只是分工不同,方式不同,我们都学那巍巍昆仑山,肝胆相照,光明磊落。
狱中题壁(版本二)
[ 清 ] 谭嗣同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张俭(jiǎn):东汉末期,张俭被反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一路上受人保护,其投宿人家多被治罪牵连。第一句用此典故,其意思是说,谭不愿亡命,贻累亲友。
“望门投止”的原义是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形容人在逃难或窘困时,暂求栖身处的仓促情况。
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今所谋既不成功,我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让历史,让后人,来评说我的功过吧。
第二个版本显然没有第一个版本流传更广,特别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
33年的人生,既形成了自己的学说,有著作问世,又干了诸多实务,特别是参与领导影响中国政治走向的变法,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