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章回】一尊雕塑,诉说着一段催人泪下的往事 | 游记 李玉华 2024-06-08 19:01:43 今年八月,家乡苏北仍和往年一样,热得要命。刚从山西吕梁打工回来不久的我,窝在家里哪里也不想去,这时,接到本村一位表弟的电话:二哥,现在在家干什么?我说:天太热,什么也没做。他说:来内蒙吧?这里凉快的。这位表弟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算是事业有成了,在内蒙锡林浩特某建筑公司任总经理。他让我到他那里去,并说权当来旅游了,反正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没啥事,于是便欣然前往。来到锡林浩特,第二天就到那里的工地去了,这个施工工地是锡林浩特彩虹桥路段维修。当然维修路段有专业维修公路的施工队,我们只负责装围档,设警戒,指导路人绕道行走等工作。锡林浩特彩虹桥。到了内蒙,才会体验到什么是蓝天白云。我负责在彩虹桥东端警戒,这时我看到,在彩虹桥东南角大约百米处,矗立着一尊雕塑,按我的猜想,这尊雕塑肯定也和其他城市一样,每尊雕塑都有一个古老的美丽的传说。一天来,我总是好奇地想着,终于到了五点半下班的时间了,我连忙跑到雕塑跟前,近距离地看她。汉蒙民族融合的见证。雕塑前边留影的,就是文中介绍的那位骑游爱好者——铁骨柔情。他是当天下午,骑着自行车,从北京来到这里。雕塑是内蒙古牧民,早年常用的交通工具,勒勒车吧,一位蒙古大妈怀里抱着一个幼儿,身边站着一位大点的男孩,手里拿着鞭子,车上还坐着一位女童。那牛吃力地拉着车。这时,我还没看出雕塑的含义。再走到近前,雕塑下底座的说明文字,深深地感动了我,当时我是眼含着泪读完了那篇文字。这不是古老的传说,而是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一个真实的而又催人泪下的民族融合的往事。这就是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我想来到这尊雕塑前。读完这篇情真意切文字,再看到这位蒙古母亲的大爱无私,都会被感动的落泪。这篇文字叙述的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饥饿在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孤儿数量急剧增加,国家福利机构已无力抚养,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给周总理汇报,周总理指示:你找乌兰夫,他是解决困难的能手。于是康克清找到了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让他帮助调拨一部分奶粉,乌兰夫说:调拨一部分奶粉也只能解决眼前之急。于是乌兰夫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请示周总理.:把三千孤儿交给内蒙古草原吧,让有抚养能力的牧民抚养。他的想法得到了周总理的同意。于是一场情牵总理和草原的南北大营救,中国历史上特殊的“移民”开始了。三千孤儿有一个共同的身世……汽车,火车,马背,驼背,勒勒车……越山跨水,来到了内蒙古草原蒙古包。大的只有七岁,小的还有嗷嗷待哺的几个月的婴儿。自治区领导给孩子身体作了全面检查,有病的全部治疗痊愈,再送到保育院适应一段时间后,分给了有抚养能力的牧民家里。文字里有这么一句:乳浓于血。是的,我们的老祖宗就给我们留下一句老话:生母不如养母。生母十月怀胎尽管不易,那养母屎一把,尿一把更是维艰。更何况是不同的民族?世界上谁的胸怀最大?什么大海啊,天空啊,都不是!胸怀最大的是母亲,是草原母亲!三千汉人血统的孤儿,孤儿不孤,在这里找到了比亲生父母还亲的额吉,阿爸。他们离开故土,来到了温暖的家,蒙语成了他们的母语。乌兰夫指示“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他们是“国家的孩子”。文字里还告诉我,这三千名孤儿,仅锡林浩特就抚养了888名。我正在入神地读着说明文字,这时听到有人叫我,我回头,只见一位一脸漂亮胡须,年近七十岁的老哥向我招手,他说请我帮忙照个相。我说我不会照,怕照不好。他说:我教你。在他的指导下,我把照片照完,又聊了一会,他说他今年七十岁了,姓张,我们互相还加了微信。他的网名是铁骨柔情。他是一位骑游爱好者。这次他是从北京过来的。他还说他早就知道这个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事,他还告诉我,还有说明文字里没有写到的事,一位十九岁的蒙古姑娘抚养了28名上海孤儿。这正是三千孤儿入内蒙,不分民族写大爱。雕塑底座铭刻的部分说明文字 后来,我打开手机百度,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不是亲眼目睹这尊雕塑,我至今还不知道这催人泪下的往事。百度里说:尔冬生将在内蒙拍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影片,有很多详实的细节,影片一定更感人。期待影片早日和观众见面。 赞 (0) 相关推荐 航拍锡林浩特的清晨,宁静而且祥和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的中间位置,有"中国马都"的称号,也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七八月份正是大草原风景最美的时候,如果没有这场疫情,相信很多人都会到这里旅游. ... 三千孤儿到内蒙古以后……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连续三年发生大面积的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直接威胁着全国人民的生活.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保育院中收养的几千孤儿的生活因食品不足陷入困境.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周恩来总 ... 内蒙中国马都免费房车驻车地分享,山顶俯览锡林浩特 展开 人间章回:母亲带我捡过麦穗(作者 马其亚) 人民公社时期,大田里的庄稼复收完毕以后,生产队一般不会派人看管.我们这个地方,社员称此种情况为放门.放门以后,常常有许多年老体弱不能参加集体劳动者,再次去大田里寻找可能遗留的庄稼.放在当下,谁会有如此 ... 人间章回:老窑场(作者 陈晓) 在母校的东面,约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废弃的旧砖窑.每逢上体育课,老师总让我们以老窑场为目标练习长跑当老师一声令下:目标老窑场,出发!我们就争先恐后地向老窑场疯狂地奔跑.小路旁的杨树探着细小的腰肢拍打着嫩 ... 人间章回:故乡公交咏叹调(作者 马其亚) 这些天在老家,坐过很多次公交车.我持老年优惠卡,每当看到刷卡机上显示本次乘车"0.50"元时,常常感叹不已.老家如今的公交车真便宜,真方便! 想起四十多年前上大学,乘坐公交车都是五 ... 人间章回:“我饿!”“我要!”、“我不!”(作者 周建义) 我们这一辈小的时候,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抗美援朝,中苏反目,国家真的是一穷二白啊!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好在是共产党的领 ... 人间章回:前辈的爱情或者婚姻(作者 庞华坚) 爱情是一件让人想破脑袋也不能理解的事情.这差不多是可以肯定的.谁若自以为是希望解释清楚爱情是什么,那这人不是疯子起码是个傻瓜.常在电视.电台里听见那些专家们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对爱情诸指点江山,你以为 ... 人间章回:扒大河,一天两斤大米半斤面(作者 马其亚) 清明前回家第二天,恰遇大雨,不能扫墓踏青.随即,电话邀请高中同学Y在小酒馆喝酒闲聊.Y与我相处快五十年,几个月不见,我们都想念得难受.他老家在黄墩湖里,大运河西岸边.大运河东岸与一望无际的骆马湖相连. ... 人间章回:我的知青不了梦(作者 徐景洲) 无数次梦见蒋湖. 那是我十五年前下放的村庄.她两面临河,西边是起伏叠翠的片片桑园,北面是碧波荡漾的稻田,俨然一派江南水乡的风韵. 但那时的蒋湖是穷困的.除了知青点,数百户人家很难找到一间浑青到顶的砖瓦 ... 人间章回:最是难忘煎饼情(作者 周建义) 之前,在<文化佳园>栏目上看到一篇关于煎饼的乡土文章,感觉很亲切,仿佛回了一次故土,亦嗅到一股麦香.近日,妻从家乡带回的煎饼出现了几个霉点,我坚持把霉点去了可食:妻坚持不能食:孩子则直接给 ... 人间章回:难忘五十八年前的那次中考(作者 言午) 中考,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又是一年中考季,万千学子九年苦读,待跳龙门.六月十八日上午八时前后不少戴着口罩参加中考的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送考的家长和老师,陆续涌到了考点大门外,站在警戒线外等待入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