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教学手记——概括,真的很难!
何谓概括?就是同类归纳、由现象而本质的提炼,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思维能力。现在许多考试题里都有“概括”这一能力考查。
但概括题是不容易的命的,难在能否找到恰当的命题材料,尤其是全国卷的多文本实用类或论述类文本阅读,要让学生从某个角度,概括多个文本中的某个因素,这样的材料不容易找,这样的题目也不太容易命;当然, 这样的题目往往也不太容易答。
本次期中考试的现代文阅读(一)选了关于宣纸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
宣纸为宣州皮纸的总称,其名源于唐代宣州贡纸,在元明两代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至明代中期已臻完善,成为中国皮纸的杰出代表。
宣纸最突出的特点是“润墨性”,这种特性对书画创作意义重大。宣纸可以大大丰富笔墨的表现形式,不仅可皴擦勾斫,也能施诸泼墨渲染,笔迹墨痕清晰可辨,极有笔墨韵味。丰富的笔墨变化可抒发感情,移情寄兴,遗貌求神,这是其他纸种所不能比的。
宣纸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它“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寿命却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高的。真正的宣纸,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皮料成分越重,纸张越能经受拉力,即使笔力反复搓揉纸面也不会破,也就越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质量也就越好。然而,由于稻草浆的成本只有皮料的六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如今有些所谓的宣纸,稻草比例超过了 70%的还称之为“净皮”,几乎全是稻草浆的美其名曰“棉料”。成了这个样子的“宣纸”,已经承载不了更多的笔墨技法,也保存不了多少时间。当代书画用纸的生产工艺与过去相比也有很多不同。过去的玉版宣,要在纸浆中抄造三回;今天的玉版宣,只是皮料的比重大些。过去有一种半生熟的煮捶宣,是要把生宣纸反复砸打密实,而今天的煮捶宣,是用刷子刷上矾水,达到半洇不洇的效果。
如今,漫步北京琉璃厂,各种品牌、各色式样的宣纸令人眼花缭乱。宣纸的生产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至今没有量化的质量标准:青檀皮和稻草比例应为多少?漂白的残留物质究竟有什么?与此同时,在生产工艺中,用杂交稻草代替沙田稻草,大量使用化学漂白剂,都使宣纸的质量大不如前。更让人担心的是,宣纸生产技术目前仍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而且由于工作条件辛苦,待遇低,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宣纸是中国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纸寿千年”之誉。今天,更需要优质宣纸,将我们创造的文化艺术,传诸后世子孙。(取材于殷燕召《宣纸:“纸寿千年”,需求不降》)
材料二
我国古代造纸业有十大产区,皖南堪称其中最显赫者。此地水源丰富,土地贫瘠,树木丛生,劳动力充足,造纸成为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而竞争异常激烈,又促成技艺不断精进。长年浸润、耳濡目染,精妙的手工操作让造纸技艺完美呈现。因此,似乎是上天的安排,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名纸的故乡。
泾县便在皖南小岭一带,那里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不仅因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而闻名,更因泾县宣纸而蜚声中外。泾县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的最杰出代表,它在千百年的积淀中逐步成长,与故土血脉相连。“纸之制造,首在于料”,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的生长,冲积平原则适宜生产长杆水稻,青檀树和水稻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宣纸是“捞”出来的纸,纸帘是捞纸的重要工具,纸帘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宣纸的质量。纸帘的制作原料也与泾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泾县及周边一些地区产一种苦竹,长者可达二丈有余。这种苦竹,笋苦涩不能食用,但是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竹篾。用此竹涂土漆制成的竹帘是捞纸的必备工具——纸帘。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
此外,泾县地处中纬度南部,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正所谓“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既为宣纸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充沛的阳光,又使原料不至于在暴晒、暴雨和暴冻中风化或腐烂。宣纸最初是以小家庭、小作坊形式在泾县及周边的老徽州地区生产,千百年来在泾县小岭不断完善、成熟。宣纸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和耗时,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纸出来,中间要经历皮料制作、草料制作、配料以及捞、压、焙、剪等上百道工序,几乎需要用一年的时间。 2006 年 5 月 20 日,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编自《宣纸的产地》)
材料三
中国纸,通常是指用手工捞出来的“土纸”,即手工纸;欧洲纸,一般是指用机器抄出来的“洋纸”,即机制纸。造纸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在外观方面,如果把手工纸拿起来迎着阳光观察,就会发现纸内有一条条的“印子”,也就是“帘纹”,而机制纸则没有。由于机制纸是经过高温烘缸干燥,故纸面光滑度较高,而手工纸是低温干燥的,其光滑度要低得多。在性能方面,手工纸一般呈碱性,纸面柔和,宜于使用毛笔书写,吸水性较大,纸的强度较小、质地较软而轻。机制纸一般呈酸性,纸面挺硬,吸水性较小,宜于使用硬笔书写。
在价值方面,区别于机制纸以实用性价值为主,中国手工纸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要了解传统文化,中国纸及纸文化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简单点说,纸文化包括了历史古籍、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许多丰富的内容。早在汉朝时,我国就发明了纸,随后又在隋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此后我国的书籍出版、印刷事业突飞猛进。据报道,我国现存 3000 万册古籍,这些古籍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中国纸从用毛笔书写开始,历经了拓碑、写经抄书的漫长岁月,进入了书法、绘画阶段,草篆隶楷、写意工笔之精品,令人倾倒,达到艺术的高峰。欣赏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能在思想或性格上受到熏陶,使人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有了转变和提高。
关于民间艺术,是指与纸有关的艺术品,如年画、春联、剪纸、纸脸谱、扇面画、风筝、折纸等。它们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民俗的,又有高雅的;既有创造的,又有欣赏的,真可谓蔚为大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手工纸与我们的文化生活和人文修养结下了不解之缘。保存和保护一定范围的手工纸市场,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就像日本把他们国家的“和纸”(手工纸)称为“无形文化财产”,政府和民间共同出力帮助经营,使和纸在市场上锦上添花,有了如纸插花、浮世绘等作品丰富了手工纸的市场。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文化发展策略对中国纸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摘编自刘仁庆《中国手工纸与传统文化》)
5.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概括中国宣纸的价值。(6 分)
第5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①使用价值: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寿命长久,有利于古籍的保存与传承。
②文化价值:宣纸传统制作工艺精细考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艺术价值:其纸质特点适用于中国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的创作、保存和传承。
④宣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提升人文修养。(一点 2 分,三点 6 分)
应该说,这个答案做得是非常工整的。但在改卷前,老师们产生了各种质疑。人多话杂,难以记清。
现在再来仔细审视这个答案。
中国宣纸其特点适用中中国书法、绘画、民间艺术,可不可以说是使用价值呢?其使用价值的“有利于古籍的保存与传承”是不是其文化价值呢?似乎也都说得通。因此,这个答案看起来非常规范,但容易产生分歧,而考试最怕的是分歧!
为什么对这个答案会产生多种观点,我个人认为,主要源于三则材料的表述角度问题。明确谈到价值话题的只有材料三,材料一强调宣纸的品质,材料二阐释宣纸的生产,材料三说明中国纸的价值。而在材料一和材料二里确实都关涉到了宣纸的价值,但表述不是从艺术、文化角度来表述的,艺术、文化是根据其承载的内容抽取出来的,这样一来,就容易混杂。
那么这道题,究竟该如何概括呢?
我从中抽取中六个要点。
主要表述结构是,特性或特征+价值或作用
1.其“润墨性”可以丰富笔墨的表现形式,极有利于情感意蕴的表达;
2.其易保存不脆不退色的特点使其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3.其制作工艺精良耗时使其成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因其施用于古籍、书法、绘画、民间艺术而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5.它所承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可以提升人的素质;
6.用中国宣纸制作年画、春联等民间艺术品证明中国宣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六个方面,角度全不相同,第2与第4,并不相同,一个是指承载文化艺术的价值,一是说明宣纸因承载了艺术而使其本身具有文献研究价值。这是有分别的;而第6点是从民间艺术的角度审视,审定宣纸是文化的组成因素。细细推究,会发现,它们强调的确实不是同一类问题。
是不是这样表述,更符合文本的原意,更适合学生的思维,这要请教于有兴趣的老师,来共同思考。
现在,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该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按照原答案的方式,要求同学生具有角度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欠缺的确实是角度问题,分不清角度,就难以区分层次,不能辨析不同,逻辑就混乱。
按照我所提出的六点答案,应该让学生紧紧地扣住原文来分析其表述的方式及目的,明确“价值”概念该如何来阐释,它必须与什么相关联,话语的落点在哪里。
如果学生一时达不到原答案的高度,我想,至少让他能把我这六点给抽离出来,也似乎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