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如何看穿“炒股高手”的迷雾
相信不少人在生活中都遇到或者听到过一些炒股高手的传说,但是这种炒股高手却往往并不持久,也许几年后就会从各位的生活中消失,只留下一个传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通常所说的炒股高手有哪几个大类。一般情况下,在身边看到某人炒股赚钱买房子买车生活过的不错,会被别人认为是炒股高手;再或者存在一些炒股比赛中获得名次的所谓高手;也有一些是管理私募基金的,被称作“操盘手”之类的人物。那我们就依次说说这几类吧。
身边的“炒股高手”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部分只是赚到一些基本开支而已,并没有想象中赚到大钱。道理非常的简单,如果已经有固定的盈利模式和相对较为稳定的收益,随着本金的不断增加,未来收益的总额会快速增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的这类人群,更大的可能性是在某一波行情中抓住了机会有了不错的盈利,可是也会在后期的熊市中逐渐出现损失。
正因为这个原因,这种人群在他人说他是“炒股高手”的时候,多数采取不反驳也不赞同的面模糊态度,实在是因为个中辛苦只能自知而已。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在顺利的时候开始膨胀了,跑去私下接受他人的委托代为炒股,但是多数结局都很差。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介绍过一位X先生,他就是在营业部接受他人资金炒股产生巨额亏损,后来铤而走险,诈称需要身份证办理手续以及代炒期货等方式,直接取走客户账户上的资金,最后被警察抓住,法院判了好几年。
民间炒股大赛的高手
其实这些人我也接触过不少,大概是在2008年左右吧,主持过一场实盘电视炒股比赛,看着里面一些选手的表现,我真的都特别的惊讶。因为确实存在一些人一个星期可以抓住3次以上的涨停板,最神奇的是他们买进的时候往往还是跌幅很大,收盘却可以涨停我们作为大赛的组织者也是佩服不已。
可是后来当比赛结束后,按照约定提供给他们的奖品是100万元的现金账户使用一年,一年后盈利归属于使用者但是如果亏损需要自己补齐。按照他们当时比赛时候的神勇,这根本就不应该是什么问题,肯定应该大赚特赚,但最后的结局我们很吃惊。有的选手亏损惨重,到后来无力补齐亏损,有的选手收益平平,完全失去了比赛期间的风采。后来我们仔细做了分析,发现是以下的原因:
1、比赛期间虽然是实盘,但是总资金量很小,都是几万到十几万元的小账户。这种账户的优点是好进好出很灵活,比赛的时候可以获得较好的累加收益。但是当使用100万资金账户的时候,仍然采用这种猛打猛冲的手法就对市场就形成了比较高的冲击成本,于是即使买的对,收益也会大幅度下降,可是买错了,亏损较个人本金比较大,会影响心态。
2、本质上来说,对于一个原本资金只有十几万的散户来说,100万的资金相当于免利息给了一个高杠杆的融资账户,本金出现数倍以上的放大后,盈亏都会对心理出现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些选手在仓位控制上大失水准,纷纷错判。
3、因为比赛时间很短,为了获胜优胜者们普遍都是典型的打板追涨策略,实际上风险相当高,行情有利的时候自然不错,但是2008年之后市场行情是走软的,出现失误也就在所难免。
4、激进型选手多数还是以技术分析为主,理论知识方面相对欠缺,特别是在比较复杂的行情下,容易被交易规则影响导致较高的损失。
这种选手后来也有一些去组建了自己的私募基金,但是由于以上的各种原因,最终都是惨淡收场。
私募基金“操盘手”
操盘手一词,在散户中还是有比较高的号召力的,很多散户都认为这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事实上在基金公司这个体系当中,具体执行操盘这个工作的,是公司的最低级的员工,他们的正式称呼应该叫交易员。他们的职责是遵照基金经理或者投资总监的指令下单,是没有任何自主权的。
在私募基金中,一般具有决定性的人物是基金经理。但是这个职位,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只要考试通过获得相关资质,并且能顺利被投资人接纳募集资金发行产品,就可以成为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了,目前国内有4万多位。这其中的大部分业绩其实很惨淡,都是在苟延残喘。即使是一些曾经在某年获得冠军的私募基金经理也同样如此。
例如2013、2014年,创世翔1号连续两年夺得私募基金冠军。2013年收益率为125.55%,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7.65%。2014年“创势翔1号”收益率300.08%,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51.66%。当时市场上是非常追捧的,创始人黄平自创“创新型价值投资”,其实仔细一看,就是押宝重组股而已。很快他们膨胀了,被曝出老鼠仓和各种诚信问题,监管也是及时的介入,最终在欣泰电气上押宝失败,从此退出江湖。
还有2015年的私募冠军是象舆行思源1期423.06%的收益率,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5.58%。即使是这种很强的表现下,后来他们仍然没有在市场上有什么新的动静,从此就默默消失。
道理也很简单,那一年碰巧市场的表现和他们的操作风格正好契合,于是业绩飙升。但是市场是会轮转的,而投资风格是不变的,于是很快次年就消失不见了。其实这也是冠军魔咒的根本原因。
其实之前文章里我们也说过,中国资本市场上目前能做到年化收益率大于10%的基金经理不过不过区区47位,最优秀的也才22%而已,大部分人都只有10%--15%之间,真的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高。公募基金也是一样的,10%基本上就是优秀基金经理的代名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某个基金经理在某年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大概率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投资者都要为这一年的优秀业绩买单。因为事实上,目前中国最好的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年化收益率最高也只有20%出头。
再联想到巴菲特2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我们是不是可以联想一下,这个水平真的是人类的极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