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德丨我的春节
1.
沉浸在久旱的雪意里。雪正远去。三三两两的残雪,在角落,在房顶……已在做挥一挥手的准备。突然而至的寒流的挽留,是大自然的真心,雪——这冬的火花,就有了驻留的理由。枝头上,新春的降临,因为雪,便有了立体的萌动。
冷,把传统节日的响亮推向绝顶。年的诱惑在冷的衬托下更显风情。红红火火的暖意,从搓手、焐耳、跺脚中透出,凸现成年货柜前的熙熙攘攘,挂着的,铺着的,以沉默掩藏激情的烟花爆竹,墨写刀刻而饱含祝福的春联、“门吊”,大呼小叫在书法的铺天盖地之中;飘雪般放飞的贺卡,连绵不断的短信,都及早进入角色,沿着心路往返……
无法阻挡,一年一度的春节。
2.
我的春节在中秋月中孕育。女儿的中秋是在远方的校园中度过的,电话中告诉了,寒假早回家。家,是攥着风筝线的手。寒假——春节——团聚,落脚点在团聚上。而我,也只有在春节的七日长假里,才能填充团聚的内涵。不仅仅是迎春的祈祝,除夕的压岁。团聚中传递着情义的温暖。
女儿的寒假从1月11日开始。到家的那天,我抽空去车站接她,她竟好一阵惊诧:
“爸爸,是来接我的?”疑问很重。
“是啊,这还有假?”理直气壮。
在女儿记忆的迭影里,上学的三年,接站、送站很少见到老爸的身影。
而今,已经31年工龄的老爸,在岗位上一如枝头的雪,是青春的投影。她知道中秋对春节的期盼么?
女儿心中的春节,该从接站时就开始了。
3.
有女儿在家的日子是饱满的日子。到家的第二天,她就配合着妈妈开始了年的忙碌。一趟趟,像极了衔草的小鸟,填补着从学校回家时购买的不足:给姥姥的,给小表妹的,家用的,装饰的……不过,她记得要给我留的——春联的撰写。多年来,这是我的“保留节目”——“就这点园地,不能拱手送给别人去‘发表作品’啊。”去年,我曾让贤,想让女儿“接班”,女儿一口回绝,“再写50年!”
50年,也许并不遥远。从父亲让我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始,我在自己的“园地”上“发表”了19年,算上父亲去世后没写的3年,就是22年,和女儿一样大了。
年三十那天中午,我这位主角才得空回家“表演”这个节目——说是表演,现场并没有观众。三十这天,谁会有闲情看我写字呢。没有观众的现场就是冷清——据说有些名演员,排练中并不见精彩,只有在大幕拉开,追光灯闪亮,台下人头攒动时才惊现光彩——在忙碌的氛围里,这点冷清也被挤走了。时间不多,还要贴出来,就不好再等观众了。挥笔而就,楼下是“谢岁岁有情,迎春春无限”,阳台上 “满园桃李艳,遍地春光明”,正门中“羊毫妙笔书辉煌伟业,猴眼金睛望锦绣前程”,斗方的、小巧的“福”字一一带着传统的祈盼熟门熟路而来,没太琢磨且显随意的应和着“书法的铺天盖地”,如果我写的那也叫书法的话——就想着不让别人在这里“发表”了。
接下来的重要环节,就是老民俗的年夜饭和新民俗的春节联欢晚会了,新和旧融合的如此平滑,抱负和理想,苦难和忠诚,合二为一了,不仅仅是包容所能包容。
贴上春联的时候,是辞旧迎新的大幕的开启么?
4.
初一的早晨,约好了去看一位朋友。在一场惨烈车祸中幸存的朋友。当时的景象不说了吧,大过年的。就知道专家诊断,“预后不好”。面部几处粉碎性骨折,失血过多,左肢神经受损……也许就是专家的诊断,面部的缝合很随意。谁也不会想到,仅三个月,奇迹般恢复了知觉、意识、记忆、行动。他的爱人一直陪在他的身边,经历着悲喜交加。这期间,一次次的惊险,也不想赘述,只感叹生命的坚韧,爱的坚韧。节前就发出的那条“让平安坐上开往春天的火车……”的短信,最能代表尊生理念了。
在大年初一去看望,在一元复始的时候,带着鲜花和阳光,祈福和分享的意蕴会更浓吧。
见面,握手,落座,问候。局外人的追求便显出某种迷失——
“再做做整容,会更好。”
“不去做了。这已经很知足了。丑,就丑一点吧,这没什么。”
当事人已在磨砺中进入澄明。
回家的路上,看着残雪上反射的银光,如同华发,我感受到一种平常生活的智慧和慈祥。
春节还在继续……
作 者 简 介
陈广德,男,籍贯山东德州。现居江苏新沂。1987年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徐州市作协顾问。国家一级作家。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当代》《文艺报》《中国作家》《中国诗歌》《诗选刊》等100多家报刊,获《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星星》等180余次诗文大赛奖,诗集《爱你如初》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影视作品《在山水的怀抱里》《情定马陵山》《跫音》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最佳编剧奖、中国西安金丹若国际微电影艺术节最佳微电影作品奖、中央新影“星花奖”评委会特别奖、中国潍坊金风筝国际微电影大赛十佳编剧奖。已出版诗集《半涨之潮》《踏雪之声》《陈广德诗选》《无伞之旅》《守月之树》《水边的远行》《爱你如初》,散文诗集《爱的涟漪》《月亮河》,随笔集《心境的门户》等10部,执行主编中国言实出版社《祖国啊,祖国——中国梦朗诵诗选》《清风徐徐——当代廉政诗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