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民丨又见舜王坪



历山探微

七月二十三日清晨,我们一行五人踏上旅途。驱车行进在一展的高速路上,天空时阴时雨,但也难以搅扰大家的兴致,不离历山话题,你一言我一语,聊得饶有兴趣。

历山位于山西运城垣曲县东北部,中条山其大部属垣曲,东北分属阳城沁水、翼城等县。历山风景区1982年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是山西省四大自然景观旅游热点之一。

历山因舜帝而名闻遐迩,自古已然。春秋时典籍《孟子》便有“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卒于鸣条…”的记载;汉司马迁《史记》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北魏郦道元《水经·河水注》也有“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之说;而唐《括地志》更是明载:“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历山之所以称为历山,相传是舜耕此山时,为指导当地农事活动,曾创编物候历——《七十二候》的缘故。

历史上名人,由来已久。据说名之为“历山”者,全国有21处之多,以虞舜之盛名,实不足为奇。至于舜耕之历山究竟何处,更莫衷一是!但作为土生土长晋南人,我认为绝不可人云亦云,理当探源索隐于一二。首先,上述诸多典籍所谓的“河”与“河水”,自古则为“黄河”的专指,这是学界公认的常识,那么舜耕之历山理应在黄河流域。至于《括地志》载“越州余姚县、濮州雷泽县及妫州有历山舜井,又有姚墟,皆云舜所耕处”之说法,也被作者紧接着一句的“未详也”所置疑甚至否定;再者,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中条山等地名称谓,古今全国唯一,属于今日之运城无可争辩;另外,古传尧都之平阳(今山西临汾)、舜都之蒲坂(今运城永济)、禹都之安邑(今运城夏县)皆位于晋南,舜乃尧之婿,舜也理应生于斯长于斯,其从事农事耕作怎么可能远到浙江、山东甚至北京呢!故而较为可信的只有山西运城了。况且,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在中华大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舜温良孝顺,继帝位之后,倡导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五常”,已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髓。古河东大地舜帝足迹,舜耕历山等故事更是流传了千年。于斯传承千年的淳朴民风厚重历史文化积淀,无疑也了尧日的堂皇由此也更加肯定和相信,垣曲历山舜王坪最有可能就是当年虞舜躬耕之所在。

故此,能到历山登上舜王坪,履圣迹,思圣贤,体圣行,悟圣言,实乃吾之夙愿。


走进历山

其实此番历山之行,于我并非十分期待。只因07年的盛夏时节,我曾携女儿游览过舜王坪,可以说夙愿已偿。那时,由运城通往历山的闻垣高速正在施工,只好取道阳城,路途遥远不说,山道还崎岖难行。今日则大为不同,沿着宽阔平坦的闻垣高速疾驰,车窗外青翠的山峦、整洁的桥梁隧道迎面扑来,倏地又疾速闪过,心情也随之飞扬,不觉间已是垣曲地界。

由于是出发后才临时联络,在高速垣曲西出口,与匆匆赶来的学友一家三口汇合。孙同学就职于中条山有色公司,自告奋勇做我们的地接导游。听他说自此至历山舜王坪,还有六七十公里山路,于是由他驾车先导,两车一前一后向景区驶去,倒是省却了许多麻烦。

车行途中,首先经过正在开发的诸冯山,据传这里就是帝舜出生的地方,目前山上尚存有舜石龛、握登坟、舜乡泉及舜庙等遗迹。在景区前驻足片刻后,便继续前行。沿途的山渐渐变得陡峭险峻,想必是进入了历山腹地。路随着山势曲折蜿蜒,时隐时现,如同飘带缠绕在一峰峰青山腰际。降下车窗玻璃,清新凉爽的山野之风迎面扑来,空调车内的憋闷一扫而空。

山愈来愈高,路愈来愈险,峰回路转,一座巨大的石拱桥横在眼前。上桥便可见一尊娥皇女英的汉白玉雕像,原来是到了皇姑幔景区门前,哗哗的水声挟着一股凉气径直而来。好凉快!但因事先已约定秋日再来皇姑幔赏红叶,这清凉注定今天是无缘消受了。只好在景区门楼匆匆留了个影,一步三回头地登车而去。

也不知过多久,车行至一处山间谷地,一条小溪迤逦而下,流水汩汩,两岸绿树葱茏,草青如茵,繁花点点。原来是猕猴源到了,可以停车小憩片刻。下得车来,舒背展腰,纵目四顾,瞥见路旁竖着的两通石碑,看似有些年代,凑上前去仔细端详,碑文漫漶但尚可辨识。不过清代当地士绅捐资修路的功德碑,倒是当地“西哄哄”之名令我颇感意外,莫名其妙,当时是百思不得其解!巧的是后来看到一本《舜乡》杂志,其中一篇文章正好与此有关,方解其中缘由。“西哄哄”是一个十分闭塞的山村,人少且贫。相传清朝曾在此设有衙门,因百姓多有争讼、经常乱哄哄而得此古怪之名,就连穿村而过的那条溪流也名为“哄哄河”。

据孙同学讲,猕猴源景区素以山奇水秀、林密谷深、环境优美、猕猴聚集著称,其所处的白寺沟群山环抱,植被茂盛,这里夏季湿润而凉爽,降雨丰沛,最高气温26℃,小气侯特征明显。因有上千只野生中条猕猴常年在此出没而得名,形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野生猕猴群落。

顺路缘溪流循水声缓缓前行,忽见眼前溪流自峡谷深处奔涌而出,淙淙漫路而过,水底是人工铺砌的鹅卵石,与两岸的水泥路面相接。水深刚没脚踝,在下游较低一侧路边形成落差,水疾石阻,湍流激荡,喷珠吐玉;上游一边则巨石陈列,其间积水为潭,但水体波缓流深,清澈碧透,清冷寒凉,是历山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的栖息地。

面对如此情境,几位赤脚着凉鞋的女士早将“淑女”的矜持抛却脑后,迫不及待率先撩衣下水。顿时,欢快到夸张的叫声四起,引得我等衣履齐整的“老夫”也发起了“少年狂”。纷纷甩鞋褪袜,跣足而入,一股令人愉悦到颤栗的清凉由脚底触电般传遍全身。男士的加入使得气氛更加热烈,霎时间便水花四溅,欢笑声在空旷的山谷间久久回旋……

乐归乐,玩归玩,但今天的目标是舜王坪不能忘。大家又乘兴踏上了正途,直奔历山而去。

到达历山镇之时,已是正午时分。街上满是车辆游人,看车牌听口音以河南人居多,大伙决定在此午餐,并就近进了家农家店。

候餐间隙闲着无聊,用手机百度了一下“历山镇”,不料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所处的小小市镇竟是鼎鼎大名的古负夏城!这个因舜“迁居就时”而“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上古名城,虽然经过岁月消磨与世事变迁早已湮灭,但其由负夏而瞽塚、由瞽塚而同善、由同善而历山的演变脉络,不但极为清晰,而且始终与舜密切相关。不知不觉间,与心目中舜帝的距离似乎又近了一步。起身出得门来,当目光缓缓再次抚过历山小镇,感觉中似与初见时截然不同。

信步走入店旁小径,无意间却有了新的发现:在屋后的空地上,散乱地竖立着不少黄泥抹面的四方柱状物,约莫有一尺多见方,高四尺许,顶上都苫有防雨的塑料布和石板,像一座座微缩的土碉楼。土楼正面靠上中间位置都用泥巴粘着个红纸条,也不知有什么讲究。正在疑惑呢,忽然发现底下均开有小口,不时有蜜蜂进进出出,且耳边充盈着嘤嘤嗡嗡的声音,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土楼竟是山里人的蜂箱。向老乡打问,才知道这里的土蜜蜂一年三季都有花可采,酿的蜜纯属天然,每年冬季才可以割一次蜜,所以很是珍稀。

踅摸一圈回来,店家的几个家常菜正好上桌,一大盘农家酵面馒头,被大伙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后,准备上路继续前行。


虔心参山

由于距历山镇只有十多公里的路程,不多时便抵达了舜王坪景区。

在尚未启用的游客集散中心前下车,大气的舜王广场,新修的停车场,以宽阔的胸怀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客人。缘石砌的步道缓步拾级而上,高大魁伟的舜耕铜雕首先映入眼帘,稍远处便是古朴的“垣曲历山舜王坪风景区”石雕牌楼,遥望前方矗立如屏、高可摩云的翠峰,怀想当年虞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宏愿,让居让畔、德孝化民之高行,崇敬之情顿生。于是,不由我慢下脚步,虔诚地向着雕像深深鞠躬,以表达对舜这个中华民族的德孝始祖的敬意。

越过牌楼,便是景区小巴停车场。听说这里到舜王坪脚下大约还有半小时的路程,游客最好乘小巴前往。等车时无聊,移目四顾,群峰危坐,横出天际,大有将摧欲倾之势;仰望山头,雾拢岚流,黑云罩顶,貌似山雨欲来之形。于心中默念:历山,我来了。舜王坪,我们又要见面了!即便是今日里狂风暴雨,也难阻我参山朝圣之诚心。

上得车来,刚挑个临窗位子坐下,车便启动了。行进在起伏蜿蜒的盘山路上,一边是壁立的石崖,另一旁则是幽深的沟谷。车急速地左拐右转,人不停地右摇左晃,一车人神情专注,少有言语,似乎与车窗外的天气一样,紧张的同时多少还有点压抑。倒是小巴司机师傅轻车驾熟,显得游刃有余,神情自若,与大伙形成鲜明对比。全赖路旁的小溪在沟渠间哗哗流淌,林间小鸟欢快鸣唱,驱散了人们心头隐隐的不安,气氛也渐渐地欢悦起来。

顺利抵达后山门停车场,迈步下车,一座石牌楼迎面而立,上书“古帝躬耕处”。从这里登山上去,便是舜耕历山之地——舜王坪了。望着一路曲折盘桓而上的两千多个石阶,正待信心满满准备登山,体态微胖的同伴老景却早早声明,毅然放弃步行,决然选择骑马登山!腿疾初愈的孙同学执意随大家而行,勉力爬了一段后,也在大伙劝说下原路返回坐马车去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顺山道一路迤逦而行。山道以赤褐色的石块铺就,多为就地取材,或利用原石凿成。石质为海相沉积砂岩,层次清晰,且无须刻意雕琢,天然石面波状起伏,纹理规整强似人工。虽显粗粝,却不失自然古朴,行走于潮湿的石阶,舒适且防滑,真是一举两得。

历山海拔较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空气清新凉爽。尽管是酷暑季节的正午时分,也没有一点燥热的感觉。在山间行走,不时有山风徐徐而来,让人汗津顿消,感到秋天般的舒爽;一路上的植被类型迥异,山脚以种类繁杂的阔叶林为主,往上渐次为松树为主的针叶林和成丛成片叫不上名字的灌木,接近山顶就只有草本植物了。一路走走停停,虽然身疲腿乏,但始终有各种鲜花相伴,蜂飞蝶舞,馨香阵阵。且愈行愈高,视野愈广,随着石阶在一排巨石间消失,眼前陡然开阔,这才发现已到山顶。回首四望,天边群峰俯首,满目含翠,山下路如丝带,车似蚁行,云遮雾罩,若隐若现。颇有指点江山,如诗如画,意气凌云,飘飘欲仙之感。身处此境,一时间便超尘拔俗,心净如洗。


空中花海

越过一道参差散乱、名为“群猴望月”的天然石墙,就站上了舜王坪的北坡,一片无垠的草原花海神奇地展现于眼前。

舜王坪为历山第一峰,最高海拔2358米,峰顶地势平坦,四周悬崖峭壁,占地5400余亩。这里海拔较高,夏季最高气温25℃左右,冬季最低气温零下15,因无霜期较短,坪上只有草本植物生长,属于典型的亚高山草甸,形成了一个同纬度地区罕见的天然大牧场。每年夏秋季节,绿草茵茵,鲜花盛开,格外迷人,是历山自然风景区最为靓丽的标志性景观。

坪顶的路是一条用木桩和木板铺出来的栈道,从坪口一直蜿蜒到草甸深处,消失于天地的尽头。木头栈道如架于花海的浮桥,又像天边垂下的云梯,恰如“天路”一般。广袤的天宇下,目之所及除了一望无际、高可及膝的花草,没有一丛灌木,更无一株杂树,视野辽远开阔。颇似“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可这一切却神奇地呈现在黄河流域的历山之巅!

据说夏末秋初的舜王坪最具魅力也最有韵味,此行虽属误打误撞,却实在难得。放眼四顾,黄、白、红、蓝、紫、粉、橙各色野花,已然将你裹了一个严实。暴莲花、麻珠花、百合花,伞形花、塔形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小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整个舜王坪宛若一块镶满鲜花的大绒毯。一阵微风吹过,遍地绿草鲜花摇曳生姿,波翻浪涌。

此时,天空阴云漫过,丝丝细雨从空中飘洒而下,轻轻梳拢着舜王坪的一切。游人纷纷撑起五颜六色的雨伞,倒也为花海平添了不少动感。谢绝学友倾让过来的花伞,置身这蒙蒙雨雾间,别有一番韵致。眼前的花草格外鲜活,俯身凝视良久,却不忍摘取一枚花瓣,觉得让如此娇嫩的生命毁于己手,不啻一种罪过!凑脸轻嗅,香气悠然入鼻,清沁肺腑。闭眼睁眼,无论重复多少次,心中的狐疑总被面前这满世界的鲜花所消解。真不敢相信,要是在明媚的阳光下,这瑰丽的空中花海,如何让我惊艳到目瞪口呆。眼前的舜王坪实在太美了,与当年首登有着天壤之别。也是如此时节,又是同一块地方,感受却判若云泥!那时候,舜王坪上没有路,也到处是路,游客可以随意走,车辆可以尽情开。甸上的草没有这么高、这么密,花也没有这么多、这么盛。漫坡是牛群、到处见牛粪。据当地老乡介绍,舜王坪传为舜王牧牛之地,生长着十几种中草药,牛吃了既防病又上膘。每年春忙过后,周围村民就把牛赶上舜王坪,任牛群自由游荡,无须管理。每到夜晚,每家牛群便自动聚集一处,围成一圈,好斗的公牛担任警卫,保护圈内的母牛和小牛,防止野兽袭击。直到秋收秋种,村民才赶牛下山,舜王坪就是一片名副其实的天然牧场。

十数年过去,经过当地保护性开发,如今的舜王坪与往昔简直判若云泥。每年五至十月间,莽莽高原上,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各种鲜花次第开放,端的是草的世界,花的海洋。想必西北大草原的辽阔不过如此,或许风光还要稍逊一筹。我辈于此,心中的快慰自不必言说。


履迹追圣

沿着木板路蜿蜒前行,坪中央不远处便是舜王庙。此庙因舜耕历山而建,是人们缅怀祭祀舜帝的主要场所。庙宇现为砖木石遗构,座北面南,面阔三间。背面和山墙以片石砌筑,坡顶覆瓦。正面为砖墙,两根石础红木柱支撑起檐廊。庙门中开,上悬黑底鎏金“舜王庙”匾额,门两侧各设一窗,一副低矮村居的模样。庙前四方院坝,稍高的泥质地面嵌有石块,殿旁数通石碑,历尽沧桑。砖木无声,碣石固冷,却能使人仿佛聆听到远古最动人的传说。

进得庙来,正面是舜的塑像,两厢分别是娥皇女英,侧壁绘有舜生前事迹壁画,应是近人所为。此庙创建年代已无可考,后屡毁屡建。据《山西通志》记载,曾于宋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重建,故最迟也始于宋。据说重建时发生的种种神秘事件,至今仍在当地口口相传。

别过舜庙,同伴就嚷着要看神秘的“舜王犁沟”。据我当年亲见,舜王庙前不远的花草间,有一道宽两三尺、深尺许的壕沟,红土裸露,寸草不生。如一条刚犁过的犁沟,截然将舜王坪分为东西两半,这便是传说中舜耕历山时留下的“神迹”。然而,围着标示牌搜寻半天,却始终不见“犁沟”踪影,我也很是疑惑,难道是飞了不成?

站在栈道上,面对着起伏的花海,我猛然醒悟:原来那“历久弥新”的犁沟,无非是每年夏秋雨季水流冲刷、在草地上留下的侵蚀沟罢了。只是这普通的土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愿望与想象,故此成为千古传颂的圣迹。近年来景区限制车辆进入,实行草甸禁牧,舜王坪的植被逐渐得到修复,水土得到涵养,那条自古就寸草不生的“犁沟”自然也就变成了如今的“花草沟”。而脚下的这条蜿蜒曲折却平整易行的木板路,不但便于访客游走观光,更重要的是很好地保护了这片神奇的亚高山草甸,这绝对属于天才之作。

前行不远,忽闻脚下水声潺潺,因有标牌在前,便知是奶泉到了。及近前来,但见丘坡底侧处一眼清泉无声流淌。

传说是舜帝妃子女英曾在此挤奶,奶水落地生泉,虽流量不大,但泉水甘甜、常年不涸。掬起一捧清凉的奶泉,望着溪边受到泉水滋养茁壮成长的花草,仿佛自己年轻了许多,精神也愈加饱满。

众人沿着木栈道鱼贯而行,轻快似脚底生风。也不知什么时候,雨住了。但见一团团的云雾从峡谷中升起,贴着地面散漫开来。近处的花草如笼轻纱,如浴薄乳。游人如梦似醒,亦真亦幻。刹那间,好似腾云驾雾般,徜徉于天庭阆苑。人在花中,云在脚下,真是人间天上。不由心生疑惑,难不成于此就可伸手触天?忽而一阵清风,顿时烟消雾散,气清如洗;花鲜草绿,纤毫毕现。只因远处山坡仍有流云漫过,方明白仍置身上天下地的人世间。

在巨毯般的草甸穿行,经井字田,过天书石,信步就到了舜王坪最南端。这里有两块巨石对峙,状如敞开的天庭之门,传说舜王就由此登天,俗称“南天门”。南天门为历山至高点,由此东望,便是舜王坪数千亩高山草甸,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转而西观,则为历山七十二混沟原始森林,山纵岭横,绿海浪翻。我不禁思忖,倘能于此“朝看日出烟霞飞,姹紫嫣红蜂蝶追;晚观彤云浮天际,奇峰叠翠锦绣堆。”饱览历山如画美景,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实乃美事一桩!真如清人张尔庸诗云:“古帝躬耕处,千古迹已迷。举头高山近,极目乱峰低。花开闻幽径,泉水过远溪。黄河遥入望,天际一虹霓”。


云海松涛

站在南天门,临壑极目远眺,层峦叠嶂,群峰并峙,历山第二高峰皇姑幔近在眼前。探身下看,谷中云雾缭绕,深不可测。茫茫云海间,锯齿状的山峰,宛若一座座绿色的小岛,在白色的氤氲里随波荡漾,蔚为壮观。看云时,山在云上。一座座山峰,是云海中最美的船帆;看山时,云在山下。一片片白云,是天地间最靓的装扮。也许正因这雨后的湿润,气流与高山峡谷间寒气相聚,才成就了眼前的云海,我们此行能领略如此美景,实在值得庆幸。

眼前虽然云雾缭绕,但我心里清楚,这便是赫赫有名、引人遐思的历山七十二混沟了。这块面积800公顷的地区,山高谷深,人迹罕至。山峦起伏间森林浩瀚一片,是华北地区仅存下来的一片原始森林。这里气候差异明显,雨量充沛,三个气候带生物均有分布。植物枝繁叶茂,种类繁多,还有菌类、藻类、苔藓、地衣等,种类达1400多种。其中有莲香、红豆杉等国家二、三类保护植物;野生动物达330余种,占山西境内的80%以上。其中有金钱豹、猕猴、娃娃鱼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这里不仅物产丰富,更是生态原始,风景绝佳,堪称大自然赐与我们的瑰宝。

虽说学友也不曾亲见,但讲到原始森林传说美景,以及诸如蘑菇、猴头、灵芝、人参等山珍野味,却滔滔不绝,喜形于色。也引得大伙慨叹上苍偏心之时,又心生幻想:倘时间足够,若能呼朋唤友,箪食壶浆,漫步原始大森林,探险七十二混沟,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但闻听山险峰陡、林深树高、极易迷失,野兽出没、生死难料之时,便噤声闭息,缩脖咋舌,再也不提穿越探险,满腔豪情早已化为乌有了。

正思绪飞扬间,一阵山风掠过,漫山云雾如海水退潮般渐渐隐去,不知所踪,远山近谷也露出了真容。此时,天空云色渐淡,云破天青处日影初现。近处嫩黄的草地、赭红的巉岩、墨绿的松林,与远处剪影般灰黑的远山,在天光云影下调和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卷。好一处天上人间的美景,好一个气清景明的世界!不禁想起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何妨吟啸且徐行”两句词来。吾等虽不似苏翁“胜马”般轻快,但也不妨放纵一下自己。于是毫不犹豫,拢起手,可着嗓子对着群山一阵长啸。顿时五内俱动,心中大悦。

作别南天门,过梳妆台,沿着石块铺就的小路缓步下山。石阶在松林间穿行,两边树高参天,荫翳蔽日,路面湿漉漉的,行走其间,恐怕天气再热也清凉惬意。树林下铺着厚厚的松针,踩上去尤如席梦思,绵软而有弹力。三两个白嫩的蘑菇菌盖,在松针下探头探脑,似乎与你捉着迷藏。抬头仰望,松枝青翠,高高在上。松塔如锤,挂满枝头。阳光点染,一派生机;回顾眼前,枯枝横斜,触手可及。仆地朽木,横七竖八。阴冷潮湿,黯然萧索。真是阴阳分昏晓,生死两重天,完全颠覆了我认知中松林的形象。

林密如此,一旦山风来袭,整个山峦绿波翻涌,松林连片就风起伏。敛气屏息,侧耳细听,时而莺歌燕舞,喁喁私语;时而龙吟虎啸,声闻天外。或开篇如涓涓细流,绵缓悠长;或高潮似大海波涛,汹涌激荡,恰似宏大的交响乐团演奏的一支华美乐章。松涛,从千山万壑中走来,是发端于毫末的天籁。它耐人寻味,百听不厌。我虽不拒琴瑟和鸣的悠扬,但更喜金石迸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惊涛拍岸的激昂。因为这不只是气吞山河、惊心动魄的气势,更有威武雄壮,催人奋进的力量!这样的震撼场景,我首登历山就曾亲历,至今记忆犹新。然今身处松林之中,密不透风,即使有风也波澜不惊。至于松涛,怕也是只能闻其声,不得见其势,是为此行之憾。


神奇传说

继续沿松林小道前行,忽的松林间亮堂起来,原来接近崖边,已到了鉴心台。鉴心台为一处半岛状山峰,顶部平坦,下临深谷,百丈绝壁,直上直下,地势十分险要。临近崖边已觉冷风嗖嗖,手扶护栏探身俯看,顿感目眩心悸,后背发凉。心想倘若由此掉落,定然粉身碎骨,绝无生还可能。

据传说,有一年历山大旱,龙王派小龙布雨。下雨后,小龙就去喝酒会情人,就将此事忘却脑后。这样大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淹了十州三十县,百姓怨气冲天。玉帝大怒,命舜将小龙斩首于此。这里便是当年的斩龙台,至今台顶几块大石头上,仍留有小龙的血斑。此台也因成为后世之人鉴古喻今、警醒明心之地,而称之为鉴心台。离此不远,一座陡立的尖峰,孤零零矗立于空旷峡谷,这便是御剑峰。传说是舜王斩杀小龙后,为警示后人将御赐宝剑竖于此所化。

于此驻足片刻,心绪稍平。环顾峰谷间郁郁葱葱,草木繁盛。但御剑峰旁的山体顶上,有一处巨大的灰白色地带,突兀于四周的绿色之中,“瘌痢头”般格外惹眼。及至近前,原来是位于山脊两侧,一片草木不生的乱石岗。遍地的片状石块,棱角分明,挤挤挨挨,层层叠叠。没有一棵树,什么草也不长,甚至连砂土也不见。石滩与松林的界限明显,截然分开,看不出任何过渡。俨然一处堆积不久的石料场,实在让人疑惑。但这里却是历山一绝——沽漯汤坡,并且流传着舜帝和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

站在用天然石块人工铺砌的小道上,孙同学讲起传说绘声绘色。说是娥皇和女英与舜成亲后,舜为考验其持家本领,分别以三根麻杆为柴,给自己做一顿饭,看谁先送到地头。女英先擀面后点火,一根麻杆炒好菜,二根麻杆烧开锅,三根麻杆煮熟了面,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出锅后,不慌不忙端上给舜送去了;娥皇却是先炒菜,再烧水,刚把面搅成团,锅就开了,麻杆也剩下半根了。只好做了碗疙瘩(当地称“沽漯”<guluo>)汤。送饭时走得慌张,跌了一跤,碗翻汤洒,白色的沽漯也化成了满坡的石头,沽漯汤坡由此得名。时至今日,别的山坡上石头有黄、黑、红各种颜色,只有这面坡的石头是一色的白。

关于沽漯汤坡的真正成因,目前有地震造成的山体坍塌和第四季冰川裹挟遗留两种说法。虽然地质学家都给出了较为科学的解释,但均不能自圆其说。沽漯汤坡的真正成因,至今依然是科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带着诸多疑惑,继续前行,经连理松,过舜王天厨,便进入到下山坡道,明显有一种被推着跑的感觉。在林间小路穿行,两旁树林也由针叶渐变成针阔叶混交,只是除了松树,认识的树种并不多。虽然此时好几位都以枯枝为杖,蹒跚而行,却依然取笑调侃,弄姿留影。登石爬树,热情不减。

日影西斜,山路已尽,终点站老虎口就在面前。由鉴心台回身一路至此,心里不停在想:人生犹如此次登山,平中寓奇,险处得安。对于久处顺境的人,还是有必要时不时地来一次警醒,存一点畏惧之心,就如置身鉴心台悬崖绝壁顶上一样!这恐怕是此次历山之行的意外收获吧!

历山之美,雄在高冠中条的群山,险在神秘原始的林海,灵在清澈奔涌的溪流,秀在千姿百态的山崖,奇在雄奇壮观的草甸,绝在舜王坪顶的花海。

虽说“不登舜王坪不算真正到历山”,但历山绝不是只有这一坡的野草与鲜花,更有如南天门、鉴心台、御剑峰、千层饼、沽漯汤坡、舜王天厨的无限风光。入之愈深,见之愈奇。至于游客,多是来去匆匆,好像一次把风景都印在脑海或装进相机里。其实,历山四时风景皆有不同,正所谓移步换景,各有千秋!如春来踏青,秋觅红叶,冬寒赏雪,只因时序不可同赏,只有留待后来了。

2016.10.31

作 者 简 介

何敬民,男,网名“日月星辰”,山西运城人。有志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散文诗作、报告文学、通讯报道等作品散见于《经济日报》、《山西日报》、《学习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盐湖文学》、《今日盐湖》等报刊及《我在河之东》、《文学微刊》、《现代散文网》等微信公众平台。








(0)

相关推荐

  • 历山的来历

    阳都北首有历山 疑若画屏长绵延 供奉老母香火旺 神仙本是一脉传 据道光七年(1827)<沂水县志>记载:"虎蹲顶东南为风火山--又东南为黎山,县西南六十五里,山右麓抵沂西岸.&q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运城稷山稷王庙

    运城稷山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步行西街北侧(后稷街).距稷山南阳法王庙东北3.5公里.距稷山青龙寺东偏北5.8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稷山稷王庙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 ...

  • 运城(常平村“关帝庙)

    · 距运城西南12公里. · 位:运城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里. · 因建庙时.还未封帝,故以"关王故里"称之.也称"家庙" · 故建制规模小. · 庙内有:亭放青 ...

  • 山西运城旅游景点大全

    方法/步骤1: 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解州镇.因是关羽故里,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纪念关羽的建筑群. 三国时扶汉名将关羽,原籍河东解梁常平村人,曾封"忠武侯"之职,以&q ...

  • 【山西】史光荣丨诗歌/舜王坪(组诗)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汤都亳城,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喜好文学,屡有习作在<作家在线>.<作家新干线>等网络平台发 ...

  • 魏欣/舜王坪之恋(外二首)(诗歌)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舜王坪之恋 (外二首) 魏    欣 " 草原上有一种心情 想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 累了的时候,飞落于万花丛中 在绿草茵茵的毯子上 歌唱着,然后酣甜入梦 ...

  • 何敬民丨登黄鹤楼记(行走散文)

    初夏六月,因俗务赴武汉,且须盘桓数日.我素喜游历,又是首度来汉,早早便思忖着,倘若事毕或忙中得闲,定然要顺便赏景览胜,品玩一番,也算不虚此行. 黄鹤楼位于武昌城西的蛇山之上.其山势蜿蜒绵亘,形似伏蛇, ...

  • 何敬民丨下司古镇行

    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云贵高原,距我的生活圈有千里之遥.今年2月13日(农历腊月28日),搭乘直飞贵阳的航班,抵达龙洞堡国际机场,开启了我们的 ...

  • 何敬民丨后土祠游记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早知道万 ...

  • 何敬民丨家乡的柿子树

    离开家乡多年,每每忆起故乡的一草一木,总是想起家乡的柿子树,坡上的那片柿子林.挡不住流逝的是岁月时光,柿子树却成为故乡影像中永恒的元素.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背后的鸣条岗旱垣上,几乎每面坡上,东一棵西一 ...

  • 【在人间】王素丨又见梨花白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又见梨花白 □ 王素/ 文 这夜,我深陷在积雨的空林里,涉过青川又横亘山海,彷徨在寂寥 无垠的梦境中.夜莺扑飞着暗黑的翅膀,在轮回里守望着眼前的青山和贫瘠的村落. 寒夜的清风不 ...

  • 【七绝】自是顶天立地材,四民膜拜入蓬莱,十人环抱尚嫌少,曾见纣王焚鹿台。

    自是顶天立地材,四民②膜拜③入蓬莱④. 十人环抱尚嫌少,曾见纣王焚鹿台⑤. 注释: ①林芝古柏:林芝古柏(Cupressus gigantea Cheng et L. K. Fu),又名雅鲁藏布江柏木 ...

  • 【美文选粹】王晓霞丨又见榴花红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晓霞:山西河津人,1970年生,现就职于吉林省创梵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中,把健康和温暖送给客户: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