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笔下的春节】舌尖上的年味/王镜宾
俗话讲,人饿的时候吃啥都是香的,不饥的时候吃啥都觉得不香。与过去短缺经济时代的年味相比,现在的年味似乎变淡了。小时候,我在陕西黄土高原上的农村长大,那时年味很浓,陕西与河南生活习俗接近,河南人外出谋生去陕西的很多,把中原文化与生活方式带到了三秦大地,很早就实现了文化与民俗的融合,年味也较接近。
黄土高原南部是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不像北部干旱少雨,沟壑纵横,只能种植五谷杂粮,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相反,南部一年降水较多,森林茂盛,溪流淙淙,河流奔腾,不但山坡上种有糜子、谷子、高粱、大麻等,川地河流两岸还有稻花飘香,麦浪翻滚,燕子蹁跹,布谷声声,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如果不是那个年代人为制造出恐惧和忧伤,童年在农村时代应该是美好的。当地有一句民谚:羊肉膻气牛肉顽,想吃猪肉没有钱。是说牛羊生长的缓慢,饲养、放牧占的工时太多,而且是生产队集体的财产,过年是一般不宰杀分肉,不由农户决定,人们吃不到葡萄就只好流着涎水说葡萄是酸的,说牛肉难嚼自我安慰,自找台阶下;想吃猪肉又缺钱上街割肉,只好自家养猪,养猪不仅好养,不用上山下河放牧,圈起来喂粮食、蔬菜、麸子,年底杀猪吃肉。猪圈里的残留物可以交生产队上地,还会算工分,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那时在农村过年杀猪宰羊,吃猪肉炖粉条,羊肉饺子吃得是最香的,是一年到头最香最诱人的主食,是那个时代的满汉全席!是香喷喷的年味。种粮食与水果蔬菜大多用农家肥,很少用化肥和农药,以绿色食品为主,没有冰箱储存,放入室外地窖保鲜,味道鲜美,所以年味很浓,这样就很早就形成了影响人一生的饮食结构和对年味的期盼。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五谷杂粮被称作粗粮,面粉、大米被称作细粮,科学的饮食结构是粗细搭配,荤素结合,一旦失衡,就会影响人的生命健康,这是生活真理,那个时候人们生病的很少,患慢性病和大病的也不多,和现在截然不同,也因此常被人怀念。众所周知,玉米面蒸出的馒头,刚出笼还好吃,有一种淡淡的甜味,而一放凉就变硬,口感差,不好消化,大人为了哄小孩吃,过年时就在玉米面里放一点糖精,让它有甜味。那时买一斤红糖都要托熟人要粮票,能吃到一种甜味也是一种奢侈,是一种甜丝丝的年味!
高粱面是咖啡色的,现在喝咖啡品高粱酒很浪漫,那时吃高粱馍并不浪漫,开始吃几天还行,吃多了就烦了,只有过年时,大人把银子一样珍贵的麦面掺到玉米面中,让这两面馍变得松软可口,把麦面和高粱面、玉米面、荞麦面、豆面综合在一起,做成五颜六色的花卷,再放一点糖精或菜油,让这五花馍香味可口,塑造出全新的年味,伴着孩子快乐成长。
而谷子和糜子则是五谷杂粮中的一对姐妹花,两个上等品,是食品王国中的黄玉和黑玉。谷子遇到风调雨顺时到秋天丰收了,沉甸甸压弯腰,人们上山收割后推车挑筐把狐狸尾巴般丰硕的谷穗挑回谷场打晒,脱壳后变成黄澄澄的小米上囤入仓,做出比玉米糁好吃好喝的小米饭和小米粥,它是天然的温热补品,可以煮粥,蒸馍,比大米还要好。而糜子是黑红色,与小米颗粒是一般大小,成熟时像被太阳风炒熟的黑芝麻,乌黑发亮,和小米一样在秋天成熟,收获晾干后入仓上囤。由于它比谷子产量低,种植面积小,所以一般把它放到过年时才用石磨磨成淡黄色面粉。它又分为软糜子和硬糜子两种,色差不明显,要细细区分。
硬糜子加工成面粉后,在春节前,人们用一个海碗大小的黑色铁鏊子制作它,鏊面中间高,四周低,用干柴烧热鏊子,用一根白萝卜蘸点菜籽油或者猪油,给热鏊子抹上油,用勺子盛一勺硬糜子做成的面糊倒到鏊面中间,只听“哧啦”一声,面糊从鏊面中间向四周流淌下去,覆盖了整个鏊面,然后用铁盖盖住,大约四五分钟后,嗅到香味时赶紧打开盖子,用小铲子沿鏊子边沿铲过去,翻起一半,铲起月牙形的糜子饼,像黄金馍,它又虚又软又香甜,比玉米馍、五花馍都好吃,即使放凉了也能吃,俗称“摊黄黄”,中小学生都会做。而软糜子加工成形后就更粘软,更稀罕,必须先把它和成大块面团蒸熟,出锅后等完全冷却变硬才能用刀切成片,放到油锅里“哧啦”一声炸成焦黄色美食,这就是年糕。年糕也要趁热吃,凉下来很硬,状如牛筋难嚼难消化。而北边一些县直接把蒸熟的大团糕挖一勺盛入碗中,碗底压上一片白花花的猪油,化开猪油,浇上蒜汁和调料,直接让来访的贵宾吃一碗两碗,吃到肚子里很沉很沉,如哑巴吃秤砣有苦难言,压到心里很难消化,难受好几天。显然,这是一种粗暴的吃法,正如稀世美玉只可观赏绝不可一口吞入肚里。软糜子磨成面加上少量玉米面,包上红豆和糖,入笼不用笼布,而是垫上五颜六色的梨叶,蒸熟后有一种鲜梨的清香,甜到孩子的梦里。
乡村岁月,过年时“摊黄黄”,炸年糕和做花卷,蒸白馍,包肉饺子,过油炖肉一样令人眼馋流口水,令人留恋。
年味是千百年我们民族生活的二维码,用记忆扫描后,变幻的是生活百态和美好回忆,品味它,沉淀的是记忆,发酵的是浓郁的亲情。只要亲情不变,年味就不减当年;回味它,反刍的是过去,聚焦的是当下,只要匠心独具,年味和生活的美味就会不断花样翻新;关注它,透视艰难岁月,凝视美好未来。只要巧手在不断创新,年味就会愈演愈烈,只要人们的童心永驻,花样年华就会永驻人间。年味是一滴水,浓浓亲情如百川流向它,成千上万的脚步一年年像候鸟一样飞向它,滚滚车轮奔向它,铝合金做成的大鸟飞向它,它汇成大江大海,载浮着我们奔向明天。
年味是记忆深处的可燃冰, 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向世界、向未来释放出核聚变般的巨大能量,助推我们实现中国梦。
作 者 简 介
王镜宾,男,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理事,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协副主席、郑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新密市文联主席,出版的文学、歌曲、书法作品集《登云钓月》获得了2015年郑州市第十七届文学艺术成果奖,长篇电视小说《东方三圣》获得了2017年郑州市第十九届文学艺术成果奖。2014年在郑州举办了(魅力郑州、大美中原)王镜宾文人书法展览,展出正、隶、行、草书体一百多幅作品,央视、省、郑州市电视台和多家网站报道,省、郑州、新密市领导和名家出席了开幕式,取得圆满成功。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