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武胜_46】感怀白坪那集体农庄
2010年的初春,南充的著名摄影人谢老师带了几个影友到武胜,要我陪他们去拍白坪的集体农庄,我当时以为他们要去拍白坪那个新农村,没想到谢老师带我们去了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裕丰村集体农庄。
在武胜的现代史上,白坪是一个喜欢创造奇迹的地方。每次到白坪,我都要到这座大牌坊前瞩目一会儿,仿佛看见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亲自为长安人民公社(现改为白坪乡)颁发“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的场景,一个乡镇受到总理颁奖在武胜恐怕是前无古人,再无来者了吧。
参观完大牌坊后,我们一行来到附近的裕丰村集体农庄,远远望去,那集体农庄掩映在一遍茂密的竹林中,在阳光照耀下,依稀可见那青白相间的砖墙和屋顶的沟瓦。(图片陈德生提供)
走进一看,历经悠悠岁月的集体农庄,面带历史沧桑,显得那么孤寂而落寞。
据村干部介绍,整个农庄占地2000余平方米,共5栋,分南北、东西方向并列。
地基全用条形方石,墙壁由青色火砖垒砌而成,
从外观造型看,有点点苏式建筑的味道
但房顶上面横跨着“人”字形木制架梁,架梁上覆盖着灰青色沟瓦,让人感觉这些房子就是中苏合璧的产物了。
听现在的住户说,这些房子是大跃进时期修建的,大概是1958年3月至1959年5月间吧,
当时上面就把2、3、4社的社员都集中到这里了
社上宣传的是修了集体农庄以后,大家‘耕田不用牛,吃饭不用愁,住的是高楼’,
社员听了热情很高,便有料的出料,有力的出力。
农庄修好后,住进了约八九十户人家,十分热闹。我们去时,正好碰上农庄里七十年代的五朵金花,个个风采依旧呢。
这座房子就是当年公共食堂的厨房,刚刚开始吃食堂时,吃饭不定量,能吃多少吃多少;吃饭不掏钱,都记在账本上。
三天两头杀条猪,每天都吃大米白面,孩子老人们像过节似的,高高兴兴去食堂吃饭。
可惜好景不长,食堂不到半年就是“一进食堂门,稀饭两大盆,盆里看见碗,碗里照见人。”
坚持了一段时间,集体农庄的“共产主义大锅饭”与全国的公共食堂命运一样宣告终结了。
人们现在回忆起那段历史时,流露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兴奋和无可奈何的遗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随着岁月的变迁,集体农庄的住户陆续有人迁走。
现在住在农庄里的人很少,偌大的农庄里堆满了附近村民的柴禾和垃圾。
打开房门一看,满屋子的灰尘遮挡着光线,让人感到光线是混浊的,尘埃却是清晰的。
也有些住户,就在原先住的房屋上建成了新房子。
整个农庄目前已经被政府立了个牌牌保护起来了,
依然有些墙壁在倾斜,屋顶沟瓦在掉落。
望着这些空荡而落寞的房子,令人感怀,集体农庄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我们不仅应从那段沉重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更应对它真正地加以保护,用以警示后来者,避免闹剧重演。
返回沿口的途中,再次路过这座大牌坊,仿佛看见了康生那幅对联:“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