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寻觅阿诗玛
到昆明第二天的任务是参观石林景区,这是云南的一个老景区了,九十年代初曾经去过一次,这次算是故地重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这个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的昆明石林景区。
进了景区大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头戴鲜艳的鸡冠帽,身穿粉色镶边右衽上衣,自称“阿诗玛”的年轻女导游。她介绍:“ 阿诗玛,彝族语指的是姑娘,‘阿黑’是小伙子。
女导游介绍: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故事。美丽善良的撒尼姑娘阿诗玛与勤劳勇敢青年阿黑哥相恋,而当地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恋阿诗玛的美色,在遭到阿诗玛的拒绝后,将阿诗玛劫走,更从中阻挠阿诗玛和阿黑哥在一起。
勇敢的阿黑救出阿诗玛,当他们骑着马儿一起回家时,阿支竟放出洪水淹没阿黑哥和阿诗玛……洪水退后,绝望的阿黑四处呼唤着阿诗玛的名字,可阿诗玛已化身为水边一座美丽的石像,永远地留在了石林,守护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守护着家乡的亲人朋友和她的阿黑哥。
阿诗玛的故事更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电影《阿诗玛》的放映而风靡大江南北,其美丽动人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现在人们称彝族撒尼人,女的就称“阿诗玛”,意指美丽、善良的姑娘,男的就称“阿黑哥”,意为勤劳、勇敢的小伙子。
大石林东北处便是称“小石林”的景区。如果说雄伟壮硕的大石林如同“阿黑哥”的话,那么这玲珑剔透、秀丽清新的小石林就是我们的“阿诗玛”了。
说起了“阿诗玛”,就不得不说说现实版的“阿诗玛”。那便是电影“阿诗玛”扮演者杨丽坤,杨丽坤(1942--2000),彝族人。主演1959年国庆献礼影片《五朵金花》和1964年的歌舞片《阿诗玛》,给亿万观众留下了美丽善良的好姑娘的形象。
可是到了文革,《阿诗玛》成了“宣扬爱情至上”的“毒草”,而杨丽坤更被说成是修正主义文艺的“黑苗子”等等……杨丽坤受尽精神折磨,最后竟“疯”了。既便经过治疗,“幻听”症状却伴随终身。
还好,她终究遇上了她的“阿黑哥”,也就是后来成了她的先生的唐凤楼。据说,他们相识在七十年代初,经历着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位)“好姑娘变了模样”,被“精神病”折磨的杨丽坤形象与年轻“阿诗玛”已是判若两人。还好,唐凤楼始终不离不弃的陪伴她的身旁,直到生命终了。
时间带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
人们一代代传说着阿诗玛美丽凄婉的故事,也叹惜着杨丽坤的不幸遭遇。
幸福与美好从来就不是件唾手可得的东西。需要的是追求、是创造、是磨炼,有时,还需要时遇!
“知道阿诗玛吗?”导游问,我点头。
“那你知道阿诗玛在哪吗?”我笑道:“天知道!”
天仿佛听到了我的呼唤,传令白云、白云通知大叶榕、大叶榕传达于绿草和石岩,领我们去见阿诗玛。
从密集突兀、气势恢弘的大石林,到疏朗清雅、灵秀妩媚的小石林,一路奇石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在陶醉千奇百怪石头的同时,我思考更多的是石林多彩的红土地上,居住和生活着世界上最幸福、最欢乐、最神秘的石森林之中的彝族撒尼人,他们是怎样创造着与石林一样令世人惊奇的独特民族文化。
在奇峰异石和彩云深处中,寻觅阿诗玛和阿黑哥们祭祀、劳作、相爱的踪迹……
在小石林的金鱼池畔,有一座高高的石峰,被誉为“阿诗玛”石,有一群游人正在石下摆弄姿势,摄影拍照。
据说此处以前还有座梅园。而石门后有一潭波光粼粼的碧水池,呼作“玉鸟池”。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于是唐突的我们便如此冒失地造访了阿诗玛的住所,和阿诗玛终于隔水相望……
轻拂过石上的,不是风,是岁月,是岁月依然雕琢着阿诗玛不朽的容颜;
清洗着石痕的,不是雨水,是故事,是美丽的故事世代传说着阿诗玛如金子般的善良和执着;
焕发起石色的,不是阳光,是凝视,是人们一次次的昂首凝视再一次将阿诗玛的形象擦亮。
这位美丽端庄,昂首挺胸,眺望远方,在石林中边歌唱,边等着阿黑哥归来的撒尼姑娘就是“阿诗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