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又称和林、和宁,是在草原深处克烈部或回鹘都城的基础上创建的蒙古帝国首都,元朝岭北行省首府,13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地缘位置极为重要,有所谓“天策桓桓控上游, 边庭都付晋藩筹。河山表带连中夏,风雪洪蒙戍北楼”,“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之称。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建都于此。故址即今蒙古国中部鄂尔浑河上游,其故址位于今蒙古国中部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额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近旁,距乌兰巴托市西南365公里。哈拉和林所在地区也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带,这里森林繁密,盛夏时遍野开花。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政治中心南迁汉地,此地不再是首都。元后,北元又以此为政治中心。但在不断的内战中沦为废墟,1948—1949年在和林废墟上进行大规模发掘,发现土墙、宫殿、市街、房屋等遗迹甚多。
窝阔台时期 哈拉和林开始建设宫殿
它在13世纪中叶是世界的首都。欧亚大陆上的所有国家都臣服在这个蒙古帝国的强权之下,窝阔台大汗从哈拉合林发出的政令足以让各国的君主们敬畏。在通往世界各地的驿道上熙熙攘攘地穿梭着各国使节和纳贡的骆队。
哈拉合林集合了蒙古骑兵从世界各国掠夺回来的奇珍异物,金银珠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豪华最强大的城市。
哈拉合林遗址
哈拉和林的大部分人口来自被征服区
法国工匠威廉 为蒙古大汗打造的纯银喷泉
哈拉和林同样也是帝国的贸易中心
元朝时期的和林 就是蒙古帝国的精神与教育中心
后期的和林 主要依靠贸易继续维持大城市地位
哈拉和林也成为了当时东方教会的核心
窝阔台在哈拉和林接见各国使节
哈拉和林城的复原模型
元初期忽必烈将帝国都城搬到了燕京(今北京)
蒙古帝国时期,哈拉和林建筑技术已进入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一些具有高超技艺的建筑大师和各种风格、作用的建筑群体。著名的带有护墙、筑有64根圆柱的窝阔台汗万安宫及觐见大厅,上面制造天使像的“银树”,各类宗教教徒们的寺院、教堂等都是哈剌和林建筑科学的结晶。金人刘敏、巴黎工匠威廉师傅等人是这些建筑的建造者。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都可以看到当时哈拉和林建筑的巍然壮观和建筑科学的卓越成就。
关于哈拉和林的情况在《蒙古秘史》、《元史》及后来成书的《宝贝念珠》、《蒙古源流》等史料中均有记载。此外,在《史集》、《世界征服者史》、《出使蒙古记》、《马可波罗游记》等西方使者和旅行家们的著作中也有所描述。但这些记载和描述非常粗略而简短,单凭这些从寥寥无几的文字史料中所获得的有关资料难以对哈拉和林进行深入研究。随着近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和考古方法与技术的提高,哈拉和林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不断展开,考古研究成果成为哈拉和林研究可靠的资料来源之一。
鄂尔浑峡谷的哈拉和林曾经是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的首都所在,见证了蒙古帝国几个有意义的历史阶段,也反映了原始蒙古的游牧文化和当时蒙古商业贸易、军事、政治、宗教的发展状况。峡谷内几处宗庙的遗址反映了当时的蒙古已经受到佛教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融合的趋势。
占地121967公顷的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包含了鄂尔浑河(Orkhon River)两岸边辽阔的牧地与可追溯到西元六世纪的考古遗迹群。此外,这个地区还包含了13、14世纪蒙古帝国的首都:哈拉和林。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上仍有蒙古国的游牧民族在此放牧,其中的遗址都清楚的反映出游牧生活、游牧民族社会与管理和宗教中心的共生关联性,以及展现出鄂尔浑峡谷在中亚历史上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一直在重演着不变的魔咒。当中原王朝兴旺富强时,周围的邻居似乎可以成为呼来唤去的盟邦,一起分享王朝繁荣昌盛的福利。一但这个王朝腐朽堕落分崩离析的时候,这些盟邦就会成为帝国的恶梦。
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在它的所有盟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一切代表封建残余的事物都将被铲除清洗,甚至连教课书里的历史也要改头换面。哈拉合林的额尔德尼召寺院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这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浩劫把蒙古的历史文化遗产扫荡一空。当革命的烈火准备把这些封建残余付之一炬时,佛祖似乎显灵了,寺院里的佛像和经书在一夜之间神奇地消失了。
20世纪50年代,长生天又开始眷顾这个多灾多难的城市,哈拉合林要修建博物馆了,佛陀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奇迹出现了,在管委会的门前,一夜之间出现了堆积如山的物件,那些曾经从寺院消失的物品又神奇般的回来了。珍贵绘画、唐卡、雕塑、经书和佛像竟然有七千多件。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了,这个让世界敬畏不安的帝国轰然倒塌,曾经被俄罗斯纳入联邦的国家又回归了自由身。
2004年哈拉和林与其周围景观成为蒙古国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代早期荷兰人笔下的哈尔和林想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