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营收梦”渐行渐远,曾经的“白马”康恩贝如何走出低谷?
业绩股价双杀,委身国资不一定是万能良药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吕明侠
医药企业在经历了去年一系列重磅政策落地行业洗牌后,又因新冠疫情蔓延而备受追捧,冰火两重背后,想必甘苦自知。
近日,曾经的“白马”药企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00572.SZ,以下简称“康恩贝”)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2亿元,同比下降12.3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5亿元,同比上涨24.31%。
不过在扣非之后,其上半年净利润仅为1.11亿元,同比大跌67.72%。除扣非净利下滑外,康恩贝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康恩贝离“千亿营收梦”为何渐行渐远?
1994年5月,康恩贝在杭州成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医药产业为主业,生态农业、保健食品、环保产业为辅的产业体系,核心业务以现代中药和植物药为主,并于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
上市后的康恩贝野心不断扩大,接连投资医药电商、眼镜电商、收购药厂、种工业大麻等;2009年-2019年,陆续并购了天施康、贵州拜特、珍诚医药在线、益康生物、嘉和生物、喜鹊医药等标的。
在2017年,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更是提出了“十年千亿,引领国药”的口号,与此同时,要将康恩贝打造成为中国中药产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一顿操作下来,非但没有多赚多少钱,反而留下了一身后遗症。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度,康恩贝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14亿元、5.49亿元、9.25亿元;而同期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4亿元、-17.14亿元、-1.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康恩贝并购产生的高额商誉风险,直接拖累了2019年业绩。2019年年度财报,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67.68亿元,同比下降3.56%;亏损3.4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42.4%,这是康恩贝上市15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而主要原因是子公司贵州拜特公司核心产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市场销售量和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导致净利下滑,计提了对贵州拜特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7.51亿元。
此外,存货规模也持续攀升,2017年至2019年,康恩贝的存货分别为9.12亿、12.04亿、12.74亿,分别同比增长37%、32%、5.8%。
康恩贝唯一销售过十亿元的明星产品就只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2017年和2018年,该产品的销售收入高达10.35亿元和17.6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为19.55%、25.93%。
不过2019年7月起,该品种受国家卫健委有关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出台和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影响,使得康恩贝的“利润奶牛”跌下神坛。2019年这一产品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0.64%。
雪上加霜的是,7月15日,康恩贝披露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见异物检测不合格。
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产品出现问题外,就在一个月前,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抽检公告,其中康恩贝生产的中药饮片秦皮(批号141201)浸出物检测不合格。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标称浙江康恩贝集团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康恩贝玛咖咀嚼片被检出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9年,研发费用为1.51亿元、1.84亿元、1.83亿元,营收占比仅为2.85%、2.62%以及2.7%,远远低于其他研发类中药公司。
同时,2017-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却大幅增长,分别为43.14%、50.42%、49.64%。
康恩贝重销售轻研发的模式,导致其产品竞争力不高,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其发展颓势的结果怪不了客观因素。
经营惨淡、主打产品受限,康恩贝急需外援。今年7月2日,康恩贝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康恩贝集团与浙江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完成。
变更完成后,康恩贝的实际控制人由胡季强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据悉,浙江国贸集团资产规模超过千亿,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了630亿元,下属的浙江省中医药产业集团公司是引领浙派中医药发展的产业龙头。
同时,二级市场方面也不买账,公司股价在2015年创出12.63元历史新高之后,在今年的医药股的强势行情中也未能有所表现,反而跌到了最近的6元左右,跌幅超50%。
曾经的“白马”康恩贝将如何走出低谷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