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半夏汤方歌,组成,临床运用医案

【原文】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组成】
甘遂粉1.5g 半夏15g 白芍15g 甘草6g 蜂蜜100g

【方歌】
甘遂半夏汤芍草,加蜜煎煮效果好,主治下利续坚满,药用相反效果高。

【煎服】
水煎半夏、白芍、甘草30分钟,取汁200毫升,加蜜煎1〜2分钟,顿服,冲甘遂下。

【主治】
留饮,腹痛下利,心下坚满,脉沉伏。

【禁忌】
1.中气虚弱之下利,忌之。
2.结胸之心下坚满,忌之。

【类方】
1.苓桂术甘汤:同可治痰饮下利。不同者,苓桂术甘汤证,属脾土虚弱,不能温化水饮,方有利小便之能。
2.大陷胸汤:同可治心下坚满。所异者,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上湿下燥。汤具泻水清热之功。

【临床运用】
1.留饮胃痛。呈胀痛而呕,上下走痛,便后稍减,痛处肠鸣。(《治验回忆录》)
2.腹泻。呈泻后反快,减而复满,上半身自汗,脉沉伏细滑。(《金匮诠释》)
3.饮家,心下满痛而欲呕吐,或胸腹挛痛者。(《皇汉医学·类聚方广义》)
4.肝肿大、肝硬变腹水证。(《皇汉医学》)

【浅议】
此攻逐留饮之方也。临床使用以下利,利反快,利后心下续坚满,脉伏为标的。

痰饮,陆渊雷谓过量体液停潴局部也。“体液中之水分,固由饮水而来,然分泌、吸收、循环、排泄诸机能苟无障碍,则饮水纵多,无由成病。病痰饮者,虽断绝饮水,亦无由自愈。”证之临床,诚如是也。水液之代谢,《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如是化而为津,灌溉周身。若饮食不节,或寒邪凝阻,或脾虚失运,致分泌、吸收、循环、排泄机能障碍,水饮不得宣行,流溢、聚积脏腑经络,则病症丛生。若留伏心下,则心下坚硬,恶心呕吐,恶水不欲饮;留饮之处阳气不入,则背寒如掌大;留窜肠间,水声沥沥可闻,腹满疼痛,下利,时泻时止。留饮之舌脉,舌质淡,苔白滑腻,脉伏,或沉滑,或偏弦皆属之。

痰饮之治,因病因、症状不同而异。本证饮蓄胃家,以其自利、利反快,知留饮欲去;以虽利心下续坚满,知水饮去而复聚,故宜因势利导,攻逐水饮。魏念庭《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云:“病者脉伏,为水邪压溷,气血不能通,故脉反伏而不见也。其人欲自利,利反快,水流湿而就下,以下为暂泄其势,故暂安适也;然旋利而心下续坚满,此水邪有根蒂以维系之,不可以顺其下利之势而为削减也……非开破导利之不可也。”甘遂半夏汤为逐水峻剂,方中甘遂,服后多恶心呕吐、腹痛泄泻。伍甘草,虽相反,实相成,以甘草缓甘遂之急,可反复逐荡所留。《续名医类案.吴莩先案》云:“取其性之相反,使自相攻击,以成疏瀹决排之功。”药后腹痛、泻水样便,为饮邪外出也。《中华本草》载,近人实验表明,甘草量等于或小于甘遂,无相反作用,大于甘遂则有之。三枚甘遂约重3克,指大甘草6克左右,故药后反应剧烈,且十八反榜上有名,万一叵测,难辞其咎,故为医者忌讳,或避而不用,或以李代桃。余以为有故无殒,唯证是务,非米饭面条皆可医饥相比。只要方证相投,一剂即可获效。虽形瘦,神疲,脉细,无须忌也。下不宜慈,此之谓也。因留饮久伏,运化障碍,患者多呈不足之象,若投补益,反助其邪,必予本方寄补于攻,方可邪去正复。且方中蜂蜜甘缓护胃,正气无伤,故不足畏也。唯甘遂不需同煎,研粉装胶囊服,可减呕恶之苦。

【甘遂半夏汤医案】

腹痛

郭某,女,36岁。脐左疼痛半年矣,经某医院结肠镜检査,诊断为结肠炎。杂治不愈。望其面色青黄,睑下晦暗,舌苔白腻。询知痛则欲便,便后痛止,无脓血,有完谷。恶心欲吐,胃纳呆钝。诊其脉,沉弦有力。触其腹,脐左拒压。

脉证分析,证属饮邪为患,治宜燥湿化饮,缓急止痛,温药和之。拟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15g 桂枝10g 苍术15g 炙草6g 半夏10g 白芍15g 焦查15g 三剂

二诊:痛泻仅止七日,前症复作。痛时腹有头足,肠中漉漉,时则欲便,便后头足失,疼痛止。历数时,腹痛肠鸣又作,头足复起……此留饮不去,病终难除。考《金匮要略·痰饮篇》云:“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分析条文,所谓“留饮欲去故也”,实留饮未去故也。“留饮”者,乃害群之驹,乱世之寇。须攻之逐之,非温药和之所能胜任。加之为患日久,定有坚巢固穴,必须短兵相接,强攻猛逐。甘遂峻猛辛窜,用其冲锋击锐,足以胜任,于已成巢穴者,仅可挫其锋而不能荡其巢,若与甘草同用,则峻猛之品,复增顽强之性,相反则相激以成,遂拟仲圣甘遂半夏汤原方进之。

甘遂粉1.5g(冲)半夏10g 白芍15g 甘草6g 白蜜1匙 一剂

药后片刻,痛益剧,上下攻窜,若撕肠裂胃。后暴泻水样便数次,疼痛遂止。“留饮”已去,复拟苓桂术甘汤,崇土填臼。并嘱禁生冷、少肥甘,饮食调理,以防饮邪复聚。

(0)

相关推荐

  • 甘遂半夏汤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2 <金匮>卷中 2.1 组成 甘遂(大者)3枚,半夏12枚(以水1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5枚,甘草如指大1枚(炙). 2.2 功效 濬痰逐饮. 2.3 主治 痰饮,病者脉伏,其人欲自 ...

  • 甘遂半夏汤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

    大肠饮结证:下利胶结不畅,虽利后反觉舒服,但心下仍满,按之似有物,肠间沥沥有水声,或便结不通,苔滑腻,脉沉滑或伏.用方思路:正确使用甘遂半夏汤,以主治大肠饮结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胸中水结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

  • 十枣汤、五苓散、旋覆花代赭石汤、桂枝人参汤方证

    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和甘草泻心汤证这三个都是针对水火无形之气阻于"心下"引起的心下痞,也有单火.单水之气阻于"心下"引起的心下痞,我们可以叫火痞.水痞.大 ...

  • 甘遂半夏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甘遂半夏汤 [组成]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用法]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作用功效]涤痰逐饮. ...

  • 甘遂半夏汤方歌,组成,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原文]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组成] 甘遂粉1.5g 半夏15g 白芍15g 甘草6g 蜂蜜100g ...

  • 小陷胸汤方歌,临床运用医案

    [原文]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组成] 黄连6g 半夏15g 瓜蒌30g [煎服方法] 水浸20分钟,煎30分,约600ml,分早.午.晚服. [主治] 小结胸,胃 ...

  •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方剂组成]茯苓12克,炙甘草9克,细辛9克,干姜9克,五味子14克,半夏15克,杏仁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本方是由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杏仁而成.杏仁温化寒饮.降逆止咳,这里主要用其逐水 ...

  •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组成,方歌方解与临床运用医案

    [原文]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五篇) [组成] 桂枝12g 白芍10g 甘草6g 麻黄6g 白术15g 知母12g 防风 ...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歌方解,临床应用医案

    导读:本文提供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歌方解,柴胡桂枝干姜汤症状解析.用药解析.病机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运用医案等知识. [原方组成]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 瓜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

  • 半夏散及汤方歌方解,原文解析

    来源:道医网 [方剂组成]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 [用法]分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杯煎沸,纳散6克,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方歌]半夏散及汤方并, ...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原文]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 [组成] 柴胡12g 黄芩4.5g 半夏6g 人参4.5g 桂枝4.5g 茯苓4.5g 龙 ...

  • 《金匮悬解》痰饮——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

    痰饮十五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停瘀胃口,土湿木郁,胆经莫降,故胸胁偏支胀满,目珠眩晕.以君相同气,甲木失根,君火亦腾,神魂浮荡,无所归宿,是以发眩.目者神魂之开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