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焕丨清明之外
一大早,先生被电话铃声惊醒,说是老家的妗奶奶去世了,他慌不迭地往家赶,留下我和女儿宅在家里,度过这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一边打扫卫生一边想,这生死之事真是有说不尽的奇妙神秘,死者已矣,留给生者的或伤痛或哀思或怀念或解脱,岂是一言半语可以说清?!
比如昨天,清明放假,姐弟三家聚齐,酒过三巡,聊起清明上坟的话题,弟弟说:老大你别生气,不是我说你,春节、清明节这些上坟的讲究不说了,就单说妈的周年祭日,你回来看过她一回吗?
语塞,我半天没有说话。的确,应该至少有十几年,我从未去坟上看过母亲。为什么不去?结婚生子、工作繁忙、忘记了......都可以作为原因,但也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在曾经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几年,因为难以跨越的磨难,大量地阅读圣经,认识和信仰了耶稣,从此不上坟不拜佛不吃任何动物的血。当然也努力使自己洁净,不咒骂不怀恨不争竞不嫉妒不做圣经所禁止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必须承认,在具体生活和工作中,我始终没能完美地遵守一个基督徒所该恪守的每一项教义,但不上坟不拜佛不吃血却习惯成自然地保留下来。即便在今天,除了带着像看佛教典籍一样敬畏的心情阅读圣经,我基本不再接触基督教的人和事,但曾经深入骨髓的那几条禁忌还是积习难改,而且,我也不打算改。
在人类生存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无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能够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流传下来,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我个人认为,那就是一个人出于对自身生命苦难的认识和精神沦陷的无依无助,他需要一种信仰的支撑和拯救,无论这种信仰来源于基督还是佛陀。我从未嘲笑过我从前的虔诚,现在所以不再那样单纯如一,是因为多年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体验,使我看到了一个除基督教之外更为广阔的信仰天地,或者说人类的精神拯救并不靠基督教一种形式。青年时期因为杨稼生老师而认识的台湾诗人亚弦先生,初见他时曾有种直觉,觉得他一定是位基督徒,不然怎么能如此才华高远却谦逊古朴?冒昧相问,亚弦笑而不答,半天说 ,我生病的太太信仰基督。而今,我明白了先生的沉吟,信仰什么是非常个人的事情,没有必要拿出来宣传或标榜,真正的大家儿,都是低调而谦卑的,无论信仰基督还是佛教,都能折射出祥和宁静淡泊深远的个人气质。做到了这样,就是内心清明笃定精神有所归依。在这物欲横流罪恶频生的世界,有一方自己的天地,有一份独有的追求和信仰,这个人才不致迷失和堕落。
我知道自己离亚弦先生、杨绛先生这样的大家儿的精神境界差着十万八千里, 但我愿意终其一生努力向他们学习,凡事注重内心的修为,不拘泥外在。比如上坟,我从来没有因为未去母亲的坟上祭奠而忘记母亲,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才情良善,她的吃苦耐劳,无一遗忘。,在很大程度上,我的个人气质能力得益于妈妈的遗传,如果我以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态度工作生活,传承她的真善美,那不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和感恩吗?比起生前忽视死后哭着喊着行孝的孝道,我更愿意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告慰亡灵,那就是传承正能量,尊敬孝顺父亲帮助弟妹扶老携幼完成妈妈未竟的心愿,让母亲从身后事上得以安息。这种孝道,比起每年定时定点上坟烧纸钱,吾以为更值得推崇。
人生苦短,少有百年。只有那些一路走来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不断明辨人生哲理是非的人,才会越来越通透纯澈,才会越来越心底清明。而这,不仅需要自我努力,也和世事磨砺点石成金有关。
作 者 简 介
郝金焕,网名春风,70后人,供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公司,自幼钟情文学,经年无改。1991年始至今,先后在舞钢报、河北钢铁报、河南工人日报、河南诗人、中国冶金报等大小媒体发稿400余篇,为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微信查找公众号“jgyxcpt”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