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中的一句话,只有短短的25个字,精辟且直击心灵深处
第一次听到“断舍离”,以为是一个佛学的名词。大概和“爱别离”、“求不得”一样,属于“人生七苦”那一挂。后来看到书才知道,这是日本杂物管理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一种“人生整理观念”,它已经在日本盛行多年了。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原著2009年出版,2013年起开始被引进中国,至今已经有七年时间。“断舍离”这三个字,如今已经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无数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被人反复提及。运用范围之广,早已超出了它原来描述的范围。
而这一本书,之所以至今仍能高悬各大书籍网站排行榜的前列。只是因为这书中的25字精髓: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郁执念,当离。
一、《断舍离》中的人生哲学
日本杂物管理师山下英子的这本著作,自初版被引进国内以来,十年间累计重印七十余次,销售量超过两百万册。书中通过一种家居整理的办法,启发个人对人生的管理态度。思路奇特,非常有新意。
断舍离这三个字,断的意思:断绝购买那些奢侈而不实用的东西的欲望。舍,就是舍弃那些对自己全然无用的,或者已经破烂不堪用的东西。离,就是离开对物品的执念。
人生整理的关键,就是要断绝这类不恰当的欲望。花掉半年、一年的工资,去买一件不适用的貂皮大衣,或者是名牌包包。如果它明显超出了你的消费能力,就应该“断”绝这个念头。
舍,就是指对于你生活中那些已经用旧用破,再也不适用的东西说“拜拜”。就像和无缘的人说再见一样,留下它们除了影响房间的整洁,也没有什么好处,毕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最后是对于那些自己一直想要,却又得不到的东西,应该放下执念。俗语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比如:你一直想要一个限量版的名牌手袋,可是它就是没有怎么办呢?你应该选择不想它、离开它。而不是想方设法,托人花重金去购买。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遇到别的事情时,也是这样。对于一个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绝对不要“加重砝码”去追求,而是应该潇洒放手,选择“远离”它们。
因为随着年岁增大,你渐渐就会明白:毕竟我们“求不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根本不值得为它们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
这本书就是教人怎么摆脱物欲的控制,绝对不要做物品的奴隶,我们应该好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二、“人生整理”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关键
先前阅读了《独立宣言》起草者、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的自传,他在书中提到自己成功的几点成功经验,其中一条就是:秩序。
他平时喜欢收拾整理房间,每天安排好工作日程表,从不让自己的办公桌变得乱糟糟。并且他不饮酒,不过量饮食,把自己的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条。
富兰克林虽然没有接触过“断舍离”的思想,但是他自创的一套生活管理经验,与后世的山下英子不谋而合。比如在“断”这一方面,他主张节俭,除非于人于己有利,否则绝不乱花钱。
在“舍”这一方面,他的做法就是经常清洁自身的房间。绝不让多余的东西占据自己的空间。在他旅行的途中,他也会抛弃大量对他无用的东西。
在“离”这一方面,富兰克林做得最好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对于一些非常喜欢的事,只要认为对自身没有好处,他也尽量少做或者不做。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比较风流的男人,他从前当过印刷厂排字工。为了谋生,他一直在外漂泊。曾经与一名女子定情,可是在外面他又与朋友的妻子有染。后来,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成功地控制了不恰当的欲望。
除了富兰克林,现实中许多名人也喜欢通过整理物品来认识自己,顺便替自己打开了“灵感”的大门。同时,如白岩松等人,也提出过类似的理念。
学会“断舍离”,可以帮助你在整理家务时,正确地断绝过分的欲望,扔掉无用的东西,放弃一些得不到的念头。更高效率地收拾好房间,同时能帮助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
《断舍离》是一本小书,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因此有一些人粗略地翻了翻,就认为已经窥得了书中的全部奥秘。但是,事实上它除了是一本讲物品整理的书,当中还包含着一些哲理。
日本人做事比较细致,日本文化喜欢把一切看似简单的东西上升至“道”的高度。比如中国唐人有饮茶的习惯,传到了日本,就被弄成了“茶道”,而日本的武术则叫“空道手”。而“断舍离”其实也是一种“道”,是讲人生的整理之“道”。
通过一种“道”的形式,让一切的行为变得都具有仪式感。人们用慎重的态度去对待事和物,一旦有了“仪式”,就等于有了“承诺”。然后这种“承诺”就会反过来会影响到人的大脑,变相催促你去完成某一项工作。
结语
书上常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这就是说,在古代,中国人是非常讲究“仪式感”的。这种仪式可以外化我们心中的信念,鼓励我们一直坚持自己的本心,轻松地走上人生的坦途。
后来,中国人不那么注重仪式了,但是这点却被日本人活学活用,成就了茶道、花道、剑道等各种道。如今,它们又通过《断舍离》这种整理人生之道,传回了中国。
学会了 “断舍离”,可以帮助我们断绝无能为力,舍却命中无缘,离开忧虑烦恼,直达快乐智慧的彼岸。一本人生整理的书,却给人读出了禅学的味道,无怪能在中国畅销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