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好也能评教授”是一股教育改革清风

李雪没想到,凭着教学好,自己也评上了教授。“以往评教授大都得看论文,现在讲课好也得到充分认可。”李雪说。(11月17日《半月谈》)

据报道,李雪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师,多年来她专注教学,不仅将英语知识、沟通技能教给学生,也将中外文化融合在讲课中,启发式、互动式课堂受到学生喜爱。她凭借突出教学成果获聘2018年“龙江学者”,并于2019年成为学校长聘岗教授。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都要靠高校教师来完成。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同时强调教学和科研,本是理所当然。但在高校以往的职称评比中,最看重的是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导致“教得好”不如“写得好”,深谙教学的教师反而晋升难,这是当前许多高校职称评选的现状。

然而,教师们各有特点,有的教师长于教学,有的教师长于科研,用一把尺子量遍所有教师,束缚了教师活力和创造力。因此,需要建立分类多元评价体系,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类别的考评方式,推行精细化、差异化、人性化管理模式。

哈工大在教育评价改革中,根据教师特点、个人意愿以及教学科研需求,将教师队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创新创业型和教学科研支持型五类,实行分类聘任、分类考核、分类评价,如此才有“讲课好也能评教授”,可谓教育评价中的一股清风。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开始探索“教学型教授”评定路径,如湖北早早布局职称分类评审,2015年湖北省属高校、高职院校正高职称中,教学为主型227人,科研为主型仅12人;2016年,山东大学决定试点教学型教授评定;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发布《教学型教授职称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决定设置教学型教授岗位;2019年南京林业大学发布《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学校在对“教学型教授”进行评定时,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重点考察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成绩。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要发现教师、使用好教师,教育评价机制是“指挥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重道远,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让更多“清风”从教育领域涌出,让教育回归本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