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行景记
夏夜行景记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品读
中条山客
【品味】
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受人排挤,被免官,卜居江西上饶近郊一个狭长如带的无名小湖旁边,这个小湖被辛弃疾命名为“带湖”,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某年夏夜,辛弃疾信步经过上饶黄沙岭道时,美丽的夏夜、夏景、真情,让他书写了这首美妙轻松的夏夜行景记。
上片开头即突兀又亲切:突然升腾的明亮月光,惊醒了浅睡的鹊儿;鹊儿惊飞,引起树枝摇曳。凉风徐徐吹拂,引起了蝉儿的幽鸣(夜间蝉鸣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惊鹊”和“鸣蝉”动中寓静,把夏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紧接着,稻花飘香的稻田里,群蛙在大声喧哗,争相诉说着即将到来的丰年。
下片开头,作者将视线从地面望向天空,给我们开拓了一个宏大的立体空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野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旁边乡村社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表现了作者骤然间看到近村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这首词,题材平凡,语言浅近,没有雕饰,没有用典,层次上也是平淡无奇。然而,我们却从平淡之中感受到作者淳厚的情感与深厚的艺术功底。
【原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浅注】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见:同“现”,显现,出现。
【今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飘香的稻田里,传来一阵阵青蛙的鸣叫声,好像在争相诉说着丰收年景。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的眼前。
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