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天一阁没有眼泪/鲁向辉

来宁波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叫天一阁的地方。

在宁波出差学习的半个月时间里,每天的工作都是安排的满满的,只有一个周日的一天,没有学习任务。当问及宾馆服务员市区有没有特色的景点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去天一阁看看还是可以的。细一打听,天一阁离我们住地就几公里远,并且有好几路公交车路过那里,天一阁还是个站点。

9月的宁波,几乎天天都阴沉着脸,好像随时要下雨的样子,好心的宾馆服务员提醒我别忘了带把伞。上了公交车后,天空就开始飘起了小雨,不大,但很密,大概不到40分钟,天一阁就到了。

撑起雨伞,顺着路标,只几分钟分钟就到了景区门口。两只威武的石狮气派地蹲在门口,仿古的门楼古色古香,门口的标志显示天一阁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从景区的简介中得知,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咋也想不到,在喧闹城市的腹地竟有这样的一个如此安静的文化圣地啊!

可能是雨天的缘故吧,游客并不多。进入景区,看到的是处处书屋、楼阁、长廊、假山、竹林、水池、碑林、盆景等景观,这里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小桥流水,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漫步在雨中的天一阁,穿行在楼阁庭院之间,或是习惯了吵闹的都市生活,或是渴望一种远离浮躁的静心吧,自己虽不是文人、学者,竟也似乎沉醉在这优雅淑静的环境里来。

天一阁景区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占地约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着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

天一阁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所收藏图书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主,平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在他解职归田后,便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

范钦去世前,将家产分为藏书和其他家产两部分。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的继承权,而继承了父亲收藏的7万余卷藏书,这也形成了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由于进入天一阁看书条件近乎苛刻,天一阁自落成后百年以来,名扬海内的大学者黄宗羲,成为第一个破例获准登阁的外人,而在他之后近两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学者、大家、文人也仅有十余名。天一阁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藏书楼之一,与历代大学者、大文豪有着不解之缘,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袁枚等文化名人均曾登临天一阁,为其作文吟诗,倾诉仰慕之情,更增加了天一阁的高贵和神秘。

但是,天一阁也曾历尽沧桑,伤痕累累。她历经明末清初、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历年的自然灾害,加上强盗掠抢,院内建筑受到严重破坏,藏书量也剧减至不足万卷。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天一阁的管理权,并使之成为事业单位,修复建筑,整理庭院,增设特色,范氏后人范盈性、范鹿其等成为公职人员,宁波和国内多位本地藏书家将个人藏书捐献给天一阁,这极大地丰富了天一阁的藏书量和内容。同时,现代作家铁凝、黄亚洲、叶文玲、陈祖芬等12位作家也加入了捐书的行列,天一阁迄今第一次成批量收藏当代通俗类文学作品14部23卷,使古老的天一阁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增进了社会参与性的需要。目前天一阁已经拥有藏书30余万卷,并且仍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国家还设有专门的古籍修复部门,尽量让受损的藏书逐步恢复生机。

1982年,天一阁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天一阁又被列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走出天一阁,小雨还没有停,忍不住回望雨中的天一阁,就像她在流泪,仿佛是她在诉说着曾经沧桑历史的心酸,然而更多的应该是喜悦的泪水吧。当你翻开一页页泛黄的书籍,当你找寻一段尘封的历史,呈现在眼前的是中华文明的灿烂和先人伟大的智慧吧!

2010年底,天一阁古籍数字化平台正式建立,以馆藏善本为主的3万册古迹得到数字化展现,供大家在线查阅,更多的读者将有机会更加便捷的一睹她的芳容。

从历史一路走来的天一阁必将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0)

相关推荐

  •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这个是真正的天一阁,可惜进不去,只能在围栏外拍一张. 秦氏支祠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可惜进不去. 乾隆皇帝.四库全书与天一阁 忘记是在哪个位置拍到的兰亭集序,三张张片的接片,中间有细小偏差. (点开图片 ...

  • 宁波“天一阁”——号称“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

    ​    中国有十大名楼,分别是: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西永济鹳雀楼.山东烟台蓬莱阁.云南昆明大观楼.江苏南京阅江楼.湖南长沙天心阁.陕西西安钟鼓楼.浙江宁波天一阁.每座楼 ...

  • 王静:天一阁与《四库全书》关系谫论

    宁波天一阁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独存于世,是中国传世最久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1].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天一阁以其宏富的藏书.内涵深厚的书阁命名方式. ...

  • 王长华:宁波的书香

    2019年第138期||总第402期 艺海风│402期 天一阁 宁波的书香 王长华 戊戌年的深秋,我在宁波小住了三四日. 在那几天里,我就像贪婪的牛羊,将甬城的风物,尽可能多地摄进相机,然后再回来慢慢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丨夜色水亭街/凌代琼

    夜幕落下,散步在衢江边的文友们被远处亮桥吸引.想看老衢州,感觉老城的味道,建议到那亮处水亭街去.我们遇到的每个路人都这般热情地介绍着.明代就有水亭街了,都热闹五六百年了. 水亭街古老的门楼,建筑简洁明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又见油菜花/孔帆升

    油菜开花的季节,我总会想起苦命的二姐,我那至死也没清醒的二姐呀,在闭塞的小山村里,孤寂地忍受风吹雨折,伴着油菜花开花落. 二姐是姑姑做媒嫁到她那湾子的,说是给自己谋个伴.在我上小学时,一次矿难使二姐夫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家乡的枣树/赵瑞英

    常年工作在外地,家乡已是很久没能回去了. 这次回去的时候,正是枣树上挂满枣的季节.一进村口,便有三五成群的枣树映入眼帘,他们分布的很不规则,排列也不均匀,坡上一棵,坡下一棵,有的健壮低粗,有的高大而又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遥远的土坯房/何文太

    我的老家在大巴山里,那里有一座饱经风霜的土坯房,尽管离家二十多年并未丢失童年的记忆. 土坯房顾名思义,全用黄泥筑成,墙厚四十分米,墙高的六七米,矮的三四米,三米以上用树或木板隔一层楼,房顶上放檩子,钉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秋天的韵味/何海伟

    走过了烂漫的春天,经过了热情的夏天,终于迎来了多姿多彩的秋天.秋天,就像童年时喜欢阅读的童话.她的美丽,妙不可言:她的绚烂,光彩夺目:她的厚重,撼人魂魄:她的博大,深邃幽远. 秋天的山岭,静穆而凝练,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荷叶上的水鸟/张礼

    一 一身绿衣的女子,撑着一把把小伞 站立于水中.一朵朵荷花 丛丛绿中的点点胭脂 一个水中的贵族,喜欢古典音乐 以月光为词, 细雨为曲 蜻蜓,喜欢荷叶的尖尖角 停在荷叶上的蜻蜓 就是一朵小小的五彩荷花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孝妇祠前,那潭清泉长流不息/冯子栋

    离我老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风景,平时不路过那儿,已整整三十年没见了.它犹如年少时的伙伴一样隐在心里,虽久未造访,但偶尔记起来,总会有一种念想在心间弥漫荡漾-- 小金山东边约一里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叫着善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迟开的小桃红/谭思思

    夏末的一个中午,朋友给了我一把小桃红种子,她说,不是它的季节了,估计都不会发芽,别说开花了,我深信.随意的把它们撒在了一个早已废弃的花盆里,那里面的土有十年之久了,之后就再也没"正眼瞧过&q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老生常谈/狄树强

    礼拜六是回家看父母的时间. 跟往常一样习惯性的打电话回家,说中午想吃汤面条,在通话当中也感觉不到异样.但是到家后,看见躺在床上的父亲嘴巴已经歪了,立即就打电话联系医生,也顾不上吃汤面条,一人一碗白面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