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淮沭河
情系淮沭河
□朱金林
我喜爱听歌颂家乡、怀念家乡的抒情歌曲,这些歌曲令我陶醉。最近,我喜欢上了歌曲《家乡的小河》,优美的旋律,如诗的歌词,使我有一种诗和远方的美感,也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淮沭河。因为我与它有不解的缘和难忘的故事。
上小学时,我就知道渔沟东边有一个大工地,成千上万的民工在扒河,一眼望不到边的用锹挖土、用木制小车推土的人;还有沿堤用芦席搭起的连绵不绝的工棚。工地上红旗招展,劳动号子声,广播里音乐声,连成一片,十分壮观。他们用简单的工具,经过数年奋斗,终于在平地上开辟出一条多功能的造福苏北人民的幸福河。长大后,我真切体会到当年开挖淮沭河那些成千上万的农民和工程技术人员真是太伟大了,后人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经查资料,这条河与新沂河相连。由此判断,河水最终流向黄海。
在我的印象中,上个世纪60年代的淮沭河,河道又宽又深,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甘甜,是渔沟人最喜欢的饮用水。由于距离较远,只有公家单位有条件用水车去河中拉水,普通百姓还是挑圩河水饮用。当年,我对淮沭河又喜爱又敬畏。只要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就立刻想到淮沭河。1965年夏天,渔中一位姓丁的住校生与同学擅自到淮沭河游泳,不幸溺水身亡,其父母悲痛欲绝的场面给我年少的心理蒙上了阴影,又对它产生了恐惧。
1966年7月16号,73岁高龄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他老人家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大风大浪并不可怕,人类就是在大风大浪中前进的。他还号召人们勇于到大江、大河、大湖中游泳,经受大风大浪考验,锻炼革命意志。渔沟中学的师生们热烈响应毛主席号召,学校组织会游泳的师生横渡淮沭河。在经过必要的安全准备后,一天下午,渔中的师生们顶着烈日,浩浩荡荡列队前往淮沭河。
我会游泳,但泳技实在不敢恭维,是光屁股时,几个小伙伴在屋后大汪塘里学的狗刨式。初级阶段是在汪边把头埋进水里,两手划水,两条小腿一上一下打水,这样身体在水中就可前行。高级阶段,把头抬出水面,其它动作依旧,这样游速快了。这种泳姿不雅观,消耗能量大,游不远。
毛主席的号召,我当然要响应。那时我一心想当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呢。我也在这支横渡淮沭河的队伍中,尽管心中忐忑不安,我这三脚毛泳技能不能闯过淮沭河,我要去尝试一下自己有多大能耐,不吃梨子怎么能知道梨子的味道呢?
我和同学们跃入水中,顿感河水冰凉,沁入心肺。同时也觉得水流急,水的冲击力把我们向下游冲去。我奋力划水,努力向对岸游去,大家在河中都是这样拼搏。在被河水冲向下游200米左右,我们都顺利登上彼岸,岸上一片欢呼声。
回家后,我根据自己的感受奋笔疾书写下《横渡淮沭河》的稿子投给淮阴县广播站。稿子寄走后,我一直关注我家前屋那根木柱上的小喇叭。一天中午正吃饭时,听到女播音员说:下面播送渔沟中学初三丙班朱金林同学的来稿。我一听,心花怒放,心想事成,高兴不得了,赶紧叫全家人都来听。家人都为我高兴,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也为我高兴。广播站还汇来3角钱稿费,我拿着这3角钱,邀请两个好友买大饼吃,分享我投稿成功的喜悦。现在回想起来,我要感谢县广播站的编辑同志,是他们认可我的稿件,激发了我写作兴趣,真是终生受益。一句鼓励,一声赞扬,给一个机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该有多么重要啊!
这次横渡淮沭河之后,因文革原因,我们无学上,无工作。正巧,淮沭河要造新桥,我和街上几个同学就到造桥工地上找点力气活干,不能在家吃闲饭。在河边用筐洗石子,把石匠加工好的石块通过跳板抬给师傅砌桥墩。天天在河边劳作,那里有我青春的汗水,那里留下同学们愉快的笑声,这汗水,这笑声,随着清澈的河水流向远方。不久,渔沟居委会的负责人袁惠找我,说县水利局要测量淮沭河和跃进河,时间20天,需要一个人去扛标尺,他问我去不去,我当然愿意去了。那时,只要有事做,我哪儿都想去,包括去边疆。测量队先从杨庄开始向北测量淮阴县那段淮沭河。我的工作是扛标尺打前站,先走一段距离停下,竖正标尺,让技术员测量后我再往前走,很轻松。他测时,我就坐下休息。那时河堆上长满了庄稼,可是花生地还未结果,不然可以美美的弄点花生吃。测量队雇用两辆板车拉生活用品,还有专人做饭。每天按计划的行程开展工作。我用双脚丈量了县域内的淮沭河和跃进河,这是渔沟一东一西两条重要的人工河。这段测量工作的经历我终生难忘。
前几年,我回故乡曾几次路过淮沭河。坐在车上看着我非常熟悉的淮沭河,似乎觉得河道没有从前宽了,河水也不那么清澈了。从1960年开辟成功算起,淮沭河今年60岁了,它是否像人一样也老了呢?我不知道。今年汛情不容乐观,我十分关注故乡的汛情。因为1991年夏天大洪水,我正在家乡探亲,为了减轻洪泽湖防汛压力,淮沭河发挥了泄洪功能,河塘内大量未成熟庄稼被淹,损失很大。徐淮公路交通因泄洪中断多日。
我希望故乡的淮沭河永远不老,永远保持它青春靓丽的面容,继续发挥为苏北人民造福的功能,清澈而宁静的河水从容地流向远方,荡着碧波从我的梦中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