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
翠花
□万书霞
赵家是张庄最万难的人家之一,穷得叮当响,父母身体不好,孩子又多,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们经常饿得哇哇大哭。家里的茅草屋常年漏雨,里面横七竖八地睡着挤挤的人。大人孩子夏天衣不蔽体,冬天单衣薄裳。赵家父母腿脚不便,个子又小,在大集体靠劳力挣工分的时候,他家苦到的工分少,分到的粮食少得可怜。老两口靠着东挪西借过日子,饥一顿饱一顿地拉扯着七八个孩子。
眼看孩子们都长大了,他家的孩子,基本都遗传了父母的小个子,因为小时候受苦,吃得不好,更矮小。赵家的男孩子找媳妇比登天还难,没有哪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穷得叮当响的人家,朝他家黑黢黢的茅草屋里张望一眼后背都发凉。
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和打算,好在赵家也有闺女,孩子们的婚事都由父母安排。赵家父母请人张罗,去找和他家一样穷,有闺女又有儿子的人家。闺女给对方人家做儿媳妇,对方闺女到他家做儿媳妇,拿一个闺女换一个儿媳妇回来,俗称“换亲”。换亲还有一个好处,不但能省下彩礼钱,还能省下结婚所需要的一切花费,反正要来要去都是自家的,如果跟男方家讲条件,就等于给自己爸妈讲条件,为难自己的哥哥或弟弟。而且这样的婚姻,相对来说也有保障,你对我的父母不孝,我就对你的父母不孝,你跟我哥离婚我就跟你弟离婚。总之,两家并一家互相捆绑在一起了,唯一的方法就是认命,好好过日子。
过去,我们那儿重男轻女,传宗接代是大事,没有哪家父母愿意看到儿子打光棍,也没有哪家姊妹愿意看到自己的哥哥或弟弟绝后。很多穷人家就是用“换亲”的办法,让自己的儿子娶上媳妇的。换亲的婚礼非常简单,喜忧参半,对女孩子来说甚至有些悲壮,男孩子终于娶上了媳妇,心里乐开了花,女孩子基本上都是哭着出嫁的,伤心地哭,绝望地哭。
翠花就是换亲过来的。没到赵家,翠花就知道这个新家和她自己的娘家一样,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好在翠花的丈夫,人长得还算周正,在赵家兄弟中也算高的。这对翠花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就算丈夫是个瘸子是个瞎子,家里要她换亲,她也是要换的,就算她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委屈,她也得换,她不能让她哥打光棍。赵家的男孩子基本都是靠换亲取上媳妇的,单下最小的一个男孩子。最小的那个男孩子最后到人家做了上门女婿。这就是有钱没钱的区别。没钱,男孩子娶不上媳妇,有钱,女孩子能招到上门女婿。在农村,上门女婿的日子并不好过,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而且有的女方家也不把上门女婿当回事,做牛做马还被欺负。我曾经看到过,赵家最小的儿子被撵了回来,坐在鱼塘边号啕大哭。还有一次,他的丈母娘家带一帮人来,气势汹汹地当着他父母的面打骂他侮辱他。尽管这样,赵家父母还是把儿子撵了回去,其他儿子都结婚了,家里没有他的容身之地,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不知道后来赵家最小的儿子怎样了,在鱼塘边被打骂,绝望哭泣的样子,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赵家小儿子和我年龄相仿,小时候在一起玩过,上学似乎也差不多年级,甚至同学过。
翠花到底是穷人家的孩子出身,勤快能吃苦。嫁到赵家后,立刻转变角色,把赵家当成自己的家。省吃俭用,起早贪黑,为了粮食收成好些,整天在地里忙活,除了烧饭吃饭睡觉,就在地里干活,经常半夜就起来做事。翠花养鱼时,夏天再热,她都在外面割草喂鱼,一担一担地朝鱼塘里挑草。她家鱼塘的收成总是比别人家好。翠花养蚕时,总是多养,家里的桑树叶子不够蚕吃,翠花经常到野地里采摘野桑树叶子,爬到高高的桑树上,采摘一袋又一袋的桑叶回家。周围的桑树叶子被采摘光了,翠花就跑好远好远的野地里找桑树。翠花种地时,农忙季节,自家地里的活都是夜里干完,白天到别人家干活苦钱。尤其是栽秧,虽然很辛苦,但是劳力钱还是蛮诱人的。栽秧季节,翠花基本天天外出栽秧苦钱。夜里看不到干的活,翠花天蒙蒙亮就出去干一早上活,然后再到别人家做工。翠花还到处开垦荒地,种五谷杂粮。日子在翠花的努力下,渐渐好了起来,生了儿子砌了房子。翠花把每一分钱都当好的,每一分钱都努力去挣。
翠花靠自己的双手为儿子娶上媳妇,举办了风风光光的婚礼。看着儿子儿媳妇,翠花的笑容里夹杂着两行滚烫的泪,她的儿子终于不用换亲了。如今,翠花家的条件好了,孙子都已经十来岁了。翠花也开始老了,翠花仍然很勤劳,承包了几十亩的土地。别人家大面积承包土地都是雇人种收,而她家就靠她老两口。要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而翠花做到了,翠花就没有夜晚的概念,经常夜里在地里干活。即便是男人的活,她干的一点不比男人差。挑水挑粪,治虫打药,撒肥薅草,几乎无所不能。在家里洗衣做饭,带孩子更不用说。家里家外,一把好手。除了承包几十亩土地,她还养鸡养鸭,卖钱补贴家用。日子好了,钱包鼓了。但是,翠花还和以前一样节省。吃粗茶淡饭,穿破旧衣裳。为了过上好日子,翠花像一部永不停歇的劳动机器。
【作者简介】万书霞,教师,热爱写作,闲暇时光,码些文字,回忆旧时的张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