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之第301夜:缘份的夜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401天

编辑按:第301夜分享苏客今年看的第16本书,一切相见皆缘份,感谢所有的走进我生命的人和事。今日推荐图书是《问佛·观心》。

2003年在美国,应一位同事之邀去他的宾州老家过周末。他已故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母亲也是虔诚的上帝信徒。晚餐之后闲聊,老太太问我有没有什么宗教信仰。我说,我不是无神论者,但并没有皈依,如果一定要确定一个宗教信仰,我可能还是偏佛教多一些。她点点头:一样的,从本质上说,基督教和佛教都是教人向善的。

我信佛,完全是传统文化使然。佛家在中国传播近两千年,虽然历史上数次兴衰起落,但早已与道教和儒家一起,渗透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否为佛教徒,也都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在我老家江苏泰兴,宗教信仰大概以佛教为主。虽然在日常敬神礼佛方面,道家的影子更多一些,无论是土地爷、灶王爷,还是阎王爷,都算是道教里的干部,平日里烧香磕头都是拜的他们,但如果需要正式的法事,或者有重大心愿需要求神佛保佑,那基本上还是会回到佛教的渠道。

弘一法师的这本《问佛·观心》,我看完了一遍。但没有勇气和胆量去写一篇书评。因为我只看懂了他出家的故事和一些通俗的讲义,他用佛家专业语言解释、阐述的佛经内容以及他宣扬的佛教教义,远非我辈所能理解参透。得道高僧,高山仰止。而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想起了以前一点跟佛家的渊源往事。

狼山菩萨

位于南通的狼山,是老家人非常信赖的一处佛教圣地。万里长江一路浩浩荡荡,在南通这里汇入东海。作为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苏北地区,罕有山陵,因此,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的狼山,虽然只有100多米的海拔,但绝对属于鹤立鸡群的“高山”。凡高山深林,必有仙人。渐渐地,这里成了一处宗教圣地。佛家认为,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被视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老百姓口口相传很多许愿灵验的故事,因而信众络绎不绝,终年香火旺盛。

而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南通当地人并不是很信奉“狼山菩萨”,反而是相隔百里之外的扬泰地区老百姓特别相信,当地有个俗语“狼山菩萨——照远不照近”,就是说狼山菩萨不管身边的人,更关心远处的人,让老家人更加相信自己会得到菩萨照应。后来这句俗语成了一个歇后语,比喻那些忽视眼前事物或风险的人。

我妹妹出生的时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当年的家境和当地的医疗水平,手术治疗是一个不太实际的选择。无奈之下,父母只能祈求神佛保佑。在我印象里,他们多次带着妹妹去狼山烧香。一方面为了省钱,另一方面我那时候也小,一路上照顾两个孩子也挺累人,因此,最初的时候他们只带妹妹去。后来,外公患上胃癌,在那个谈癌色变的年代,更是无计可施,于是去狼山求菩萨保佑的次数更多了。随着我逐渐长大,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便有了跟着一起去的机会。

农村人平时讲究不多,但拜佛是大事,马虎不得,因此,往往从出发前一天就开始讲究:不吃荤腥。虽然那个年代想吃肉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但荤油、鸡蛋甚至葱花也都不能吃,酒也不能喝。一般情况下,前一天就是吃籼子疙瘩粥,或者擀面条。为了第二天准备路上的干粮,一般也都做一个脸盆大的“涨烧饼”,切成一片一片,外面一层焦壳,里面松软香甜。严格说来,发酵面团做的“涨烧饼”饼也不符合佛教要求,但老家人似乎默认了这是素食,一代一代就这样传下来了。

从泰兴到南通,100多公里的距离,长途车也要开4、5个小时。每次去,必然是天不亮就赶到长途车站点,随身带着事先买好的香烛和炮仗,还有可以充饥的涨烧饼。那时候,乡下的公路网依然非常破落,石子路已经算是高等级马路,泥泞不堪的土路比比皆是。上了车,在一路颠簸中,一车人都沉沉欲睡。直到最后驾驶员大喊一声:到了!所有人都赶紧醒来,急急忙忙收拾东西,准备登山。

站在山下仰望山顶,虽然只有百米高度,但这是我当时见过的最高的山了,庄严和巍峨的感觉油然而生。父亲抱着或者背着年幼体弱的妹妹,母亲提着香火,我跟在身边或者跑在前面,一家人拾阶而上。

现在已经彻底忘记那里的山林风景、楼宇亭台和神佛模样,只记得,在感觉到疲惫之前,我们已经到达山顶。从山门的四大天王开始,全家一定要每个神佛都磕头,弥勒佛、观世音、如来佛,一个一个拜到。在如来佛前,除了烧香磕头,父亲还会往功德箱里投一点香火钱,五毛或者一元。

拜完佛,来到殿外,有一个专门放炮仗的地方,从家里带来的一捆二踢脚,要在这里一一燃放,仿佛是提醒菩萨我们来过了。后来,为了消防安全,燃放鞭炮的仪式被取消了,据说老百姓们还颇有点意见呢。想起来真是“朴素”的心愿,用鞭炮提醒菩萨,居然也不怕吵着菩萨。这在各地礼佛的仪式中,大概也是一个特例吧。

拜完佛,农家人是不懂得游山玩水的,而且没有这个闲暇,必须赶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回到停车场,搭乘原来的车回家,继续4、5个小时的颠簸。一般情况下,如果能有大约20-30分钟的富余时间,父母会带我们在山下的馄饨摊吃一碗馄饨。菩萨已经拜了,现在可以吃荤腥了。一大碗鲜肉馄饨,比逢年过节的菜肉馄饨更有油水,也是一年中难得的“下馆子”,会在之后很长时间里回味在我的印象中。

这样的烧香拜佛行动,我参加了大概3次。几年之后,外公还是病故了,最终没有得到菩萨的保佑。但妹妹的身体倒是逐渐好起来,如今也已成家立业。此后,家人再也没有去过狼山。而这3次狼山之行,居然是我去北京求学之前到过的离家最远的地方。

灵隐寺

知道灵隐寺,完全是因为济公。游本昌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济公》火遍大江南北,热映了很多年,也让所有观众都记住了灵隐寺的大名。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杭州城西,始建于东晋。五代吴越王钱镠(就是那位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而流传千古的国王)重修扩建并赐名灵隐新寺。到宋朝,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康熙年间,康熙帝南巡杭州驾幸灵隐寺,寺院住持请康熙皇帝题一块匾额。据民间传闻,康熙爷原本就是想写“靈隱”,没想到兴高采烈之下提笔写了一个很大的“雨”字头,顿时愣住,无法接下去。他的贴身太监总管灵机一动,在手心里写了“雲林”二字,装作给康熙研墨的样子,把手心展示给康熙看。于是,康熙就顺势书写了“雲林”二字,灵隐寺遂改名为“云林禅寺”。不过,老百姓们一直依然称之为灵隐寺。

某年秋后的一个周六,生物钟的节奏让我依然早早醒来。站在窗口,看着太阳从北京东方的天空缓缓升起,心里盘算这今天去哪儿走走。就在这一刹那,灵隐寺三个字跃入我脑海。对!去杭州拜佛!当即拿起手机,订购机票。抄起车钥匙,直奔机场。路上接到家里打来电话,问一大早这是去哪儿。我这才想起来,居然也没告诉他们一声。

抵达杭州,机场就有可以到西湖和灵隐寺的公交车。难得这种闲暇的心情,不打车了,坐在公交车后排靠窗的位置,也当是欣赏沿途风景。一路停站无数,眼看已经午后,公交车终于到达终点站。

我曾去过北方不少寺庙,在山岭之间,那些寺庙都占地庞大,殿堂众多,走一圈下来颇为锻炼身体;而南方的寺庙,包括上文说的狼山和这里说的灵隐寺,结构上非常紧凑,前殿大殿后殿配殿都有,但场院很小,大家都挤在一起。

买了门票、进得山门,我又心生一念。我的脖子上挂了一枚观音玉坠,要不要在这里开个光?我讯问了一位工作人员,按照指引,来到侧院里负责佛事业务的办公室。明码标价,开光:500元。OK!交完钱,小和尚领着我进入大殿,安排在旁边坐着。一会儿,又来了几个请求开光的,其中一个接近中年的妇女,抱着一尊白瓷的观音雕塑,毕恭毕敬,大概是想求子吧。

再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披着袈裟的大和尚,带着7、8位小和尚。大和尚站在佛前,小和尚或双手合十站立两侧,或在钟罄面前坐定,毕恭毕敬。大和尚念念有词,顿时所有和尚都开始唱起经来,殿堂里钟罄齐鸣。

一位小和尚领着我们5、6位“施主”,赶紧从旁边趋步来到佛前,齐齐跪下。大和尚一一取过我们请求开光的物品,恭恭敬敬排列在佛前,开始念经。我们跪在下面,双手合十。那位供奉观音的妇女也口念有词,但我实在不懂佛经,只能默念阿弥陀佛。不到10分钟,仪式完毕,大和尚将开了光的物品一一递给我们。口念一声喃无阿弥陀佛,便带着小和尚们退出去了。

我重新将观音玉坠挂在胸前,跟着施主们走出大殿。

离开灵隐寺,坐公交车来到西湖,走过断桥,路过花港观鱼,在无边风月的“虫二”石碑旁看着夕阳西下,在三潭印月的岸边看着野鸭戏水。这时,感觉有点饥肠辘辘。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呢。有一个大学室友在杭州工作,决定约他晚饭。电话打过去,那边一阵惊呼:我靠,你丫不早说,我在萧山参加同事婚礼呢!

得,那就自己吃吧。再一想,何必在这里?抄起电话,订票,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机场,回北京。

问佛·观心

作者:李叔同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副标题: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佛法智慧

出版年:2010-11

ISBN: 978750753303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