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船儿陆游的驴:闲话唐人与宋人的户外活动与精神气质
读唐宋诗词,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唐人的行旅多是在船上,宋人的行旅多是在驴上。
如果我们从唐宋两朝灿若星河的诗人中选出两个户外活动的代表人物来,没有比李白和陆游更合适的人选了。
李白一生留下诗词近千首,陆游一生则有近万首诗词,虽然在数量上陆游是李白的十倍,但在成就上就略逊一二筹了。然而,若是在唐宋诗人中选出八大家来,我还是会投陆游一票的。不为别的,就为了他的“红酥手”。
说到李白,浮现在我们脑海的一定是一个面如满月的谪仙人,乘一叶轻舟自彩云而下,从你的眼前一闪而过的画面,如果这样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没有,两岸的猿猴也会有
。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李白传世的九百多首诗中,有“船”的40首,有“舟”的60首,有“帆”的40首,有艇的3首,没有一首诗里出现过“舫”。何以如此?舫,几乎都是不动的,这不符合我们诗仙的性格。
李白的诗里也从来没有逆流而上的船,坐那种船除了没有“乘奔御风”的快感,另一个原因也许是他不忍见纤夫的苦。他说:“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李白的诗里只出现了两头“驴”,而这两头“驴”都与他自己无关:一头是阮籍的驴:“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还有一头是虚拟的,用来骂人的驴:“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在陆地上的时候,李白的坐骑是更高大上的马,他的诗中出现了156匹马,其中最箸名的就是被他拿出来换酒的别人家的那匹“五花马”。
拿别人家的宝马给自己换酒喝,如此耍酷倒并非是李白有意装B,而是贫穷束缚了我们的相像。
李白是有钱人,他去扬州玩,一年不到,花光了三十万金(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三十万金当然不是三十万两黄金,也不是三十万两白银,而是三十万枚铜制钱,大约折合三百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一品大员的年薪才80多两(当然还有其它的补贴,但要养一大家子的人,连司机、秘书、厨师、保姆、家庭教师和保健医都要自己给开工资)。李白一年差不多花了四个宰相的年薪。
在盛唐时期,一枚铜钱可以买2.5斤小米。三十万钱就可以买75万斤小米,以拼多多的包邮价5元/斤计,相当于375万元,如果是在淘宝上,那会翻一番,约750万元。
如此多的钱,李白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就花光了。问题是这些钱他都用在喝酒和接济贫困生上了,并没有用来炒房。
李白是个富二代,所以,他不会理解纤夫们为什么会去受苦,就像今天的有些人真心的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农民工宁肯站十几个小时,也不肯多花几十元去坐高铁或买个硬卧。
李白不是杜甫。杜甫也乘船,但更多时间是骑驴的。
杜甫说: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李白没船可乘时,他骑马。
李白喜欢船和马“乘奔御风”的感觉,他尤其喜欢“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的那种快意。
顺江而下的船,是唐人的快艇,是唐人不羁灵魂的写照,也是唐人精神自由的象征。这种对于船的崇拜,唯有唐朝,再无第二。
当现实社会满足不了李白对自由的向往时,他说:“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当得意时,他便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不得意时,他便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一生,许多的镜头都是出现在船上:
朋友送他时,他在船上,“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寻访故友时,他在船上,“朝别凌烟楼,贤豪满行舟”;
访友不遇而归时,他在船上,“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与世外的高僧侃大山时,他还是在船上,“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与朋友谈心时在船上,“相约相期何太深,棹歌摇艇月中寻。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当他那个被贬的堂叔,前公安部副部长(刑部侍郎)李晔,来向他求安慰时,他也是将他请到船上来的,“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当被流放到夜郎时,李白还是在船上,“朝别凌烟楼,贤豪满行舟”。
当李白还没到夜郎就接到了赦免他的电报时,也是在船上,他高兴的忘乎所以,“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不要理解成找失足妇女
)。
…………
快乐时的李白在船上,苦闷时的李白也在船上:“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
更多的时候是李白在船上的自由行:“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船有时是李白社交的场所,有时是李白出游的交通工具,有时还是李白的酒窖,“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
李白的船有时在平湖:“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李白的船有时在小溪:“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的船有时在大江:“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而李白的终极理想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真的的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是谪仙人李白。
写《早发白帝城》那年,李白已经59岁了,两年以后,李白离开了人间:有人说他是从船上跳到水里去捉月亮去了;也有人说他是在船上换乘了一条大鲸鱼,然后到海上的仙山去了。
总之,人间再无李太白。
人们在说马时爱在“马”的前面加个“骏”字或“宝”字,于是马就变成了“骏马”或“宝马”。而人们在说驴时,往往在“驴”的前面加上一个“呆”或“蠢”。于是,本来机灵可爱的毛驴就变成了“呆驴”或“蠢驴”。
但是,驴们心里也清楚,人这种动物是最心口不一的,往往越是嘴上骂的,心里越是喜欢,反而越是嘴上赞美的,心里越是害怕,人们骂的最多的是狗,而能把动物能当亲儿女养的也只有狗了;相反,人们天天赞美龙,结果一条龙还当真了,它降下云头去拜访了一下著名的龙粉叶公子高先生,然后,子高吓尿了。
所以,尽管宋人也用驴来骂人,但宋人对驴的喜爱远超过今人都狗的喜欢,这一点从宋人的诗词里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陆游的诗里也有船,论绝对的数量甚至超过李白的船,但你不要忘了,陆游的诗是李白的十倍。
在陆游的近万首诗词里,我们一共看到了374条船、452叶舟、143张帆、102只舸和14艘艇,还有33幢舫。
单从数字上,并看不出李白比陆游对船的钟爱更胜出多少,但是如果细读二人的诗词你会发现,李白的船绝大多数是身在其中的船,而陆游的船,往往只是一个意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中的楼船,再如“梦里扁舟水接天”中的扁舟,有时,即使是真船,那陆游也是一个看客而非乘客,如“人乐风传迎社鼓,路长水溅采莲舟”。
在陆游传世的近万首诗词中,写驴的有135首,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远超李白。其实何止是陆游,整个宋代的诗人写驴的诗也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唐代,在传世的宋人诗词中,我们可以找到996头驴,而唐代只有79头,虽然宋代留下的诗词是唐人的五倍左右,但仍然可计量的是宋人写驴的热情是唐人的2.52倍。而陆游的“驴”,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无人可以与之伦比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一个老驴友,陆游户外的大半的时间都是在驴背上度过的。
在他的“驴诗”里,能让我们最动情的就是那首《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让我们用现代诗来演绎一下:
一路南行
我的衣襟上
征尘参杂着酒痕
千里之遥的路途上
那每一处的风景
都会令我黯然销魂
难道我这一生
就只能这样
作一个诗人吗
在这绵绵细雨里
我骑着我的驴儿
走入了剑门
当公元1173年的第一场春雨降临到巴蜀大地时,陆游由陕入蜀,人过剑门。
在成都的初夏之夜,大醉复醒的陆游仍然忘不了他的收复失地,北定中原的理想,他写道:欲倾天上河汉水,净洗关中胡虏尘。那知一旦事大缪,骑驴剑阁霜毛新。
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七日,范成大抵成都。范成大是那年的正月二十八日,自桂林出发的,和他三年前从吴郡到桂林一样(见《我爱你,与你无关:寻找宋人诗词里的幸福感》),他这一路上写了135首诗。一年后,广西人民出版社给新任首长出版了这本诗集,名为《西征小集》。陆游为之作了序。陆游留在这本诗集序言下方的名谓是: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参议官山阴陆某。
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参议官,就是此时陆游印在名片上的官职,什么意思呢?享受副厅级待遇的西南军政行署参谋长兼四川省战备部参谋长。
那年,陆游50岁。
53岁那年,陆游奉诏东归,继续他的宦海沉浮,此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会当市委书记兼市长(知州),一会当军委装备部副部长(军器少监),一会当国家图书馆馆长(秘书监),一会当外交文教部的司长兼发言人(礼部郎中),间或被贬回家赋闲一年半载,直到79岁时超龄退休。
陆游的“驴诗”多半是他赋闲或退休以后写的:
如《山村经行因施药》: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
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中医,走街串巷为人民服务。被施救过的患者纷纷前来感谢,告诉陆游他们生的儿子多数都以陆为名。张三的儿子叫张陆,李四的儿子叫李陆,那个王二麻子的儿子叫王陆。谢谢啦,陆大夫。
那些年的的医患关系是多么的和谐呀!想想今天这是怎么了?
人老了掉头发,驴老了秃尾巴,看这首:秃尾驴嘶小市门,侧蓬帆过古城村。此生感慨知何限?斗酒新丰不足论。
陆游能长寿,有赖于他老年时超级好的心态,在《自嘲》一诗中,他说: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在另一首《自咏》中,他说:楠枯倒壑虽无用,龟老搘床故有灵。梦里骑驴华山去,破云巉绝数峰青。
在《杂赋》中他说:体不佳时看周易,酒痛饮後读离骚。骑驴太华三峰雪,鼓棹钱塘八月涛。
春天来时陆游说:落絮飞花又满城,年光大半付春酲。蹇驴闲後诗情减,阵马抛来髀肉生。
夏天来时陆游说:野店山桥策蹇驴,浩然聊喜遂吾初。白云可笑犹多事,常向人间耐卷舒。
秋天来时陆游说:老子平生喜远游,流麈不惜闇貂裘。江亭吹笛三巴夜,关路骑驴二华秋。
冬天来时陆游说:不沦鬼录不登仙,游戏杯觞近百年。小市跨驴寒日里,任教人作画图传。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游的父母在出游的船上喜得一子,取名陆游。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在驴背上游了一生的陆游,架鹤西游去了。
从生到死,这个在古代绝少享有85年寿命的陆游用他的名游、字务观、号放翁告诉我们,怎么才能成为一个骨灰级的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