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怎么鉴定好赖?
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
珐琅彩瓷器也同样不例外,但因为市场上的清三代珐琅彩瓷器数量极为有限,经过多年才偶有一件亮身拍场,故难以形成固定的市场,但这并不阻碍珐琅彩瓷器价格的不断冲高,其中工艺最为成熟和最富特色的乾隆珐琅彩瓷器,可谓有钱都无处寻的稀 缺品种。本刊记者梳理了近几十年来珐琅彩的成 交纪录,试从极细微中寻出珐琅彩瓷器近几年的整体走势和在国内外的拍卖情形的差别。
乾隆珐琅彩瓷采用轧道工艺,还大量吸收了西方油画的技法,在题材上,亦出现了圣经故事、中国或西洋人物,以及受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图案。且这些洋彩瓷的题诗上有朱文或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这些印章文字都和画面内容及诗句相配合。如金成、旭映章用于黄红秋花;彬然、君子章用于画竹;先春章用于画梅;凤彩章用于凤及鸟类;佳丽章用于牡丹、玫瑰、月季等花卉;寿如、山高、水长章用于山水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乾隆 珐琅彩杏柳春瓶】可资比较。
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制,惟有珐琅彩瓷器是在故宫内造办处烧制,是皇 室御赏器,当时都由景德镇官窑精挑出最洁白细腻之瓷胎,再送往宫中造办处,由如意馆宫廷画师再加绘珐琅彩饰,在炉中以低温烧成。
珐琅彩被称为“古月轩”瓷,然而传世的珐琅彩中并无一件署此款,“古月轩”也就成了珐琅彩高 贵身份的代名词。
珐琅彩绘具有浓厚的宫廷绘画风格,当时雍正皇帝十分赏识的供奉画家有清初的王原祁、唐岱、黄鼎、张宗昌、董邦达、董诰和工笔花鸟大师恽南田、蒋廷锡、蒋浦、邹一桂等。恽南田—清代工笔花鸟绘画的开拓者;蒋浦——蒋廷锡之子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花卉之作经常进呈御览;邹一桂——一代没骨画大家,恽南田之乘龙快婿,雍正五年选入翰林院庶吉士,他的写生画法深得恽南田之真传,赋色艳丽,用笔工致,风靡朝野,在构图设色方面对雍正珐琅彩影响极大。除了采用上述职业画家画稿之外,还有一部分作品出自西洋供奉画家之手。如果说康熙末年的珐琅作仍有一些铜胎师傅兼做瓷胎珐琅彩的话,那么到雍正初年他们陆续被派回原籍,珐琅彩绘的关键工序已经由专职宫廷画师独立承担了。《清档》记载:“雍正三年九月十三日,员外郎海望启怡亲王:八月内瓷器匠人俱送回江西,惟画画人宋三吉,试手艺甚好。”屡见于清宫档案的画家还有贺金昆、谭容、林朝楷(郎世宁之徒)、邹文玉、汤振基等人。书法家戴临,虽不十分著 名,但他在瓷器上写字堪称一绝,字体娟秀而不纤弱,气静神闲,与器物的绘画相得益彰。雍正皇帝曾不止一次地点名让戴临写字,雍正九年四月曾说:“……少半面着戴临选诗句题写”。十月又说:“葫芦上的字照朕御笔着戴临写”。这些书画大家多为翰林出身,书法功底深厚,被选中入造办处珐琅作从事艰辛的工作,伴随着无边的寂寞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倾注进每一件作品中,使之形肖神现,意蕴无穷。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珐琅彩是彩瓷品种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因此可以说珐琅彩是珐琅和瓷器这两种顶 级手工艺品的集合体,而珐琅彩也的确无愧于它的来历,无论是从它的精美程度还是从珐琅彩瓷本身的制作工序繁复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