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枚印,说尽了黄牧甫的一生轨迹
道光二十九年(1849),黄牧甫在当时的黄村出生了。同治七年(1868)时,据《中国篆刻年历》记载,他离家前去南昌谋生。
下图这方“末技游食之民”是他四十八岁时所刻的自用印,我们可以从这枚印章的边款中感受到他对自己到南昌时那段生活的感慨:“陵少遭寇扰,未尝学问,既壮失怙恃,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计,溷迹市井十余年,旋复失业,湖海飘零,藉兹末伎以糊其口,今老矣,将抱此以终矣,刻是印以志愧焉。丙申夏六月,士陵自记。”
黄牧甫的“末技游食之民”及边款
而黄牧甫到底在南昌呆了多久,是什么时候到的广州,一直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今只能根据边款中的只言片语进行推断。
当我们回溯其印章时,可以发现第一次明证他在广东的印乃光绪七年(1881)的这方“安雅”长方朱文宽边印,其边款曰“光绪辛巳长至,穆父作于珠江”,因此我们能够看出他最晚在这个时候就已到达。
黄牧甫的“安雅”及边款
黄牧甫在广州时,已经结识了一堆文人墨客,在这种艺术文化氛围的加持熏陶之下,他的眼界再次被拓宽。下图这方“丹青不知老将至”的边款就生动说明了他的心情:“振心农江南来,购得攘老晚年手作印册,知余攒仰,据出授观,余闭门索隐,心领而神会之,进乎技矣,质诸振老以为然耶?否耶?壬午新春,士陵并志。”
黄牧甫的“丹青不知老将至”及边款
在广州呆了三年左右之后,光绪十一年(1885),黄牧甫便得以进入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进修金石学。
光绪十三年,黄牧甫离开北京,重回广州。一直到本年秋月,才有明确的印章证明了黄牧甫的踪迹——“孙楫”正方白文印款曰:“仿汉白文,略有入处,丁亥十月,牧甫作。”孙楫时任广州太守,故至迟在此年秋天,黄牧甫已经抵达广州。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黄牧甫的归乡之心不由而生。马国权先生文载:“本来,52 岁,正是如日方中的时候。以牧甫的才华和当时的健康情况,在艺术上应该再事创造,但他过早地产生退隐的意念了。”
黄牧甫的“伯吾所宝”及边款
黄牧甫在武昌呆了两年后,于光绪三十年(1904)归老安徽黟县故乡,从此不再复出。而他是何时间离开武昌回到家乡的,至今尚无资料可考。
而这方“伯吾所宝”印则是距今可见有纪年的黄氏最晚的印作。其印款曰:“仿汉镜文,刻为伯吾世讲,士陵时年六一。”可知,黄氏此年虚岁六十一。
公元一九零九年,即光绪三十五年己酉,黄牧甫时年六十一岁,一代大师陨落印坛。
文章知识源自
王冰《黄牧甫篆刻艺术研究》
宣和印画邀请郭刚举老师来给大家讲解黄牧甫,本次课程郭老师从基础开始对黄牧甫篆刻技法进行剖析。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习:
1. 对黄牧甫印风的认识与理解
2. 黄牧甫刀法技巧的掌握
3. 黄牧甫朱文的学习与理解
4. 黄牧甫白文风格的认识与学习
【扫码即可开始观看课程】
导师简介
郭刚举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并获硕士学位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特骋教师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篆刻委员会委员
省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安徽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常务理事
安徽美术出版社《书画世界》特邀编辑
合肥市蜀山区书协副主席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