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要向这个世界投降,我想起了这个女人...
美国有个文艺青年约翰,没事喜欢去拍卖会转悠,今天他收获了一件意外之物:没被冲印的一整箱胶卷底片。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洗了其中一部分照片,结果看到成片的他震惊了——
这些照片纯净,直率,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平凡而又动人的瞬间。
洗完照片后,约翰一发不可收拾,跑去拍卖场把这个摄影师的全部底片都买了下来,这可好,抱回来10多万张!
照片的拍摄者名叫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约翰想上网了解一下这名杰出的摄影师,结果,查无此人。
怎么可能?!这些作品完全可以跟当代著名的摄影大师比肩,而这个叫薇薇安的女人竟然在网上无迹可寻?
约翰更加好奇了,他决定:寻找薇薇安!
他把寻找的过程拍成了纪录片,就叫《寻找薇薇安·迈尔》,这部电影后来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薇薇安的作品一被公之于世,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评价她是摄影界的梵高,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
而这名世纪摄影师的真实身份也浮出水面:薇薇安·迈尔,家庭保姆,没有孩子,直到去世前始终保持独身。
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为什么默默无闻当了40年保姆?或者反过来,一个保姆为什么要拍这么多照片,而且从没给别人看过?
约翰找到了薇薇安曾经的雇主们,试图从他们那里拼凑出一点线索。
“她总穿男式衬衫,因为剪裁很好。“
“她还收集报纸”,最吸引她的是那些有关丑闻、犯罪的新闻。
薇薇安人很好,就是“有点怪”。最怪的是,“走到哪都挂着她的大相机。”
“我有一次甚至看到她在照垃圾箱里面!”
薇薇安的作品里经常有死去的动物
薇薇安常去的一家电影院工作人员回忆:她不愿意透露姓名,当我问她做什么工作,她神秘地跟我说“间谍。”
她似乎把自己隐藏的完美无缺,喜欢用假名,甚至保姆都像掩人耳目的身份,以便对这个世界暗中观察。在她的15万张底片里,只有几张自拍。
她还保存着大量的录像带,记载了日常的影像。
报纸,信件,拍照,录像... ...薇薇安好像在竭尽全力记录下这个世界的一切,尤其是那些黑暗的部分。
网友评论:“薇薇安对于生活的记录达到了偏执的程度。对于神经质的人来说,似乎看到了一个把社会阴暗面整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像打扫房间一样,把灰尘扫成一撮。”
所有人都好奇:她如此拼命地拍照是为了什么?十多万张的照片,又为什么从没让别人看过?
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只是,想拍而已。
拍摄于她,早已超越记录,成了她的沟通方式,甚至生活本能。
我们读薇薇安的故事,或多或少抱有一种猎奇的心态,觉得这个人真有意思。可笑过之后,心底却萌动起一股说不清的情感,有点似曾相识,甚至有点... ...羡慕?
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薇薇安。
可能是一阵莫名的冲动,也可能是一种内心的缺失感,推动你去寻找这样一个东西,让你感到安全又舒服,而且只能是它。只是你还没有给它足够的重视,甚至因为某些原因不敢接受,但无论你如何无视,它一直都在那里。
日本心理咨询师河合隼雄说:“人的根本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共性的,如何活出这种共性来,就显现出每个人的个性。这个个性能够治愈自身,而且必须被治愈。”
我们常说要做个“内心强大”的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呢?就是能够正视这种渴求,正视这种个性,在精神上达到自足。你会发现自己内心有一个无比庞大的世界,没人能够靠近,也不为世俗评价所累,真实的人性在此显露无遗。
薇薇安必须要用照相机拍下来点什么,哪怕经济拮据无法冲洗,哪怕没人分享这份喜悦,甚至被周围人认为古怪,那都无所谓,因为她必须拍。
举起相机对准世界,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就是生活的意义。虽孤身一人,灵魂却热闹非凡。
不管你在做什么,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不妨试着去接受、甚至寻找你身体里的“薇薇安”。
未必是工作或爱好,它更像一种生活方式,是属于你的沟通符号,在这个符号系统下,你游刃有余。不用管其他人听不听得懂,这个世界听得懂,一万种语言,每一种都能抵达世界,抵达内心。
村上春树说:“人这个东西,或多或少,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有欠缺的,所以为了填补这个部分就会去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我呢,过了30岁以后开始写东西,我感觉这也成为我填补欠缺的工作之一。”
生活在这个庞大而无序的世界里,我们既兴奋又惶恐。千万种感受困在这个躯体里,四处碰壁,宣泄无门。
直到有一天找到了或终于接受了那份热忱和渴望,就架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座桥梁。不再困惑,不再趋附于主流价值和普世标准的认同。你尽管凭借着它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去宣泄!
最平凡的生活表面下,恰恰有最汹涌的内心。
接受心底最深的那份渴望,就是找到了你的沟通符号,你就找到了联结这个世界的桥梁。
找到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更多薇薇安·迈尔摄影作品可登陆
vivianmaier.com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