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站火到网易云,他的歌不知听哭了多少县城青年
明天 音乐: 无边界音乐 - 雨 RAIN RAIN RAIN
今日BGM,《明天》,无边界音乐(刘森)。
大家好,我是海马。
前段时间刘森发行了新专辑《华北浪革》,按照整张专辑的排布,原则上应该是要收录10首作品,但目前还差两首没上线。
即便如此,在听完已经发布的8首歌之后,相较于之前一些略显粗糙的作品,这次确实可以听出刘森在制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虽然不能说这是一张令人打下满分的专辑,不过也算是诚意满满,符合大部分乐迷们的预期。
迄今为止,已上线的作品每一首在网易云的评论数量皆已超过999+,可能对于很多流行音乐人很正常,但对于没有签约公司且混音、编曲、录音全是独立完成的音乐人来讲,这种数据实属罕见。
可能还是有很多朋友对“刘森”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其实经常泡在B站的朋友,应该在去年刷到过一些用他作品为BGM的文艺片混剪视频。
小程序,
哔哩哔哩 , 交易担保 , 《焰火青年》华北浪革——23部国产文艺片混剪第二弹 Mini Program
记得当时我并不知道刘森的本名,以为是一支名为“华北浪革”的乐队。
在我连看带听的欣赏完上面的混剪视频之后,彻底被征服了。
那么今天我就正式向各位推荐这张“未完成”的专辑《华北浪革》,并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赏析这些作品。
以目前已发出的8首歌来讲,刘森还是保持着以往风格,真实而不乏诗意的歌词和盯鞋为主导风格的编曲。
先聊第一首《温情》。
《温情》——刘森
在整首作品中,形式相对单一,没有所谓的大开大合,器乐占比较大,歌词较少。
表达方面似乎应了专辑名,描绘出了华北平原浪漫革命的场景。
它更像是一张全长专辑中的Intro,起到点名主题引出下文的作用。
接下来是《深海》。
《深海》——刘森
歌词前半段,似乎是在以刘森作为一名普通的县城青年的日常。
“寒冬”、“暖风”、“厨房”、“饭菜香”、“万家灯火”……这些类似的词汇构筑了作品中展现出真实的市井气息。
而在后半段,提到了经典谍战剧《潜伏》的人物和剧情桥段,如晚秋、左蓝、戴雨农、重庆、延安、海河天津站。
一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刘森要用电视剧作为表达的重要内容,当我前段时间再次重温,渐渐明白了。
主角余则成是一个悲情人物,因为要完成组织上的任务,经历多次情感打击,最后妻离子散,即使最后见到昔日爱人却无法相认。
他尝试过抗争,奈何现实不允许他这么做,始终在内心挣扎,克制、隐忍下去。
我想余则成的经历和大部分县城青年的境遇是一样的。
试图挣破枷锁,奈何现实和自身局限性,无法达到内心理想状态,索性只能默默无闻,碌碌终生。
虽所处时代不同,但境遇大致相同。
第3首《晚灯》更是延续了第2首《深海》中小人物的内心的纠结情绪。
《晚灯》——刘森
这首作品的表达更加的个人化或者说私密化。
除了唱出了一些作者本人对生活的种种不安之外,更多的是一些纯个人向的意象表达。
所以既然是这样,我们也就没必要去深究歌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因为在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你可以有自己的解释。
就光前3首歌听下来,就让我想起了国内外不同的乐队。
比如歌词方面描写华北平原这片土地之时,我突然看到了上个世纪经历过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乐队Lube的影子,同样充满共产主义的浪漫色彩;
编曲或者说整体音乐风格,让我想到了同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盯鞋乐队Slowdive,扎实的鼓点和加入混响后而产生出的空旷又梦幻的吉他音色;
最后就是人声,这种细腻而又有些许青涩、颓丧的音质,总会让我觉得哪吒乐队重组之后换风格了,刘森的声音和詹盼太像。
即便拥有西方摇滚乐的外壳,却在内容上让各位国摇乐迷们达到共鸣。
这些作品皆是极具本土化的,和万青一样,它们其中表达的依然是只有国人才能深有体会中国故事。
而且我也不只一次在往期文章里说过,“本土化”不一定是生搬硬套加入民族器乐或者调式。
摇滚乐往往以这种形式在歌词表达上本土化,同样听起来很舒服。
在现在被大众认知的乐队中,聚焦于小人物的有很多。
除了万青之外,还有草东、九连真人、五条人等等。
但刘森与之不同的是,他没有草东的愤怒,也没有九连真人作品表现出的某种“物欲”,更区别于五条人荒腔走板的戏谑,而是略带颓丧色彩表现出与时代抗争的无力感。
以下这首《悲哀藏在现实中》就很典型。
《悲伤藏在现实中》——刘森
开头歌词中唱道:
“或许你曾有一张令人爱慕的容颜,以后也未必能够得到觊觎已久的金钱。你肯定早已习惯日复一日的安全,不晓得能否躲开突如其来的危险。”
生活在县城或者三四线城市的青年们,或许他们生来在无论是外貌还是其他某一方面有着不错的条件,因为现实的局限性,以后也不一定能够出人头地。
当然了,很多人也会选择碌碌终生,始终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
一旦某天突然出现很大变故,对生活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此刻这些安于现状的人们,或许会束手无策,无法应对。
这种情况在当今这个时代是存在的,也很普遍。
我想这首作品的表达核心,与万青的那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前面几首歌的表达是思考和陈述,甚至有一丝“抱怨”意味,那么以下这首《死如秋叶》让我听出了要与现实鱼死网破的决心。
《死如秋叶》——刘森
泰戈尔曾在诗中写道: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朴树也唱起过《生如夏花》,来赞颂生命之美好,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而刘森这首《死如秋叶》更像是在告诉我们,人一辈子或许会遇见各种不甘心,在某一时刻深陷泥泞,但即便如此也得坦然接受,继续坚强过下去。
歌词开头依然描绘了很多县城青年内心真实想法,如“他总是自命不凡,他总是多愁善感,他总是优柔寡断,他总是狼狈不堪”。
随着音乐不断推进,在后半段我们听到刘森爆发了,无论是器乐部分还是人声,拥有极强的反抗意味。
临近结束那句“华北无浪漫,死海扬起帆”,不知击碎了多少正在奋斗的县城青年的心。
最后3首作品《而我也无法摸到上游的风》、《爱人穿过你》、《焰火青年》除了歌词文本,在音乐部分也皆有亮点。
《而我也无法摸到上游的风》——刘森
《爱人穿过你》——刘森
《焰火青年》——刘森
编曲加入了弦乐,而在录音和混音方面相比于之前很粗糙做出来又下架的几首作品,这次的确舒服了很多。
所以这次刘森这张专辑取得成功,一定是有据可循的。
至少在我看来,这次作品进步非常大。
而这些能够聚焦于底层人民的作品,就饱受大家欢迎以及产生共鸣。
毕竟在我国出身平凡的底层人民是大多数。
刘森的作品就是这样,大家时常可以从歌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是流俗的。
在刘森大部分的歌词文本中,不仅有真实的一面,更有充满诗意浪漫的一面。
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大概就是指这个意思了。
作品接地气,使得大部分人可以听懂其中表达,且还有自己的主观思考和底层反抗情绪,他火了很正常。
因为他是在网络上率先打开自己知名度的,所以在此之后很多媒体贬义的把“华北浪革”称之为网红乐队。
现在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华北浪革虽然是在互联网火起来的,但并不具备很多所谓“网红”的特质。
一没炒作,二没靠音乐为生。
写下这些作品完全是兴趣使然,这些问题刘森也在自己的微博和B站解释过。
其次,因为最早发行的作品在制作方面并没有很完善,刘森索性将其下架,回炉重造,所以这才在新专辑中出现了“新版”《悲哀藏在现实中》和《焰火青年》。
在我看来一位对自己要求低,且一心只想赚钱的音乐人,大概率不会这么做。
言之有物且有浪漫的艺术化处理,这张《华北浪革》的确是一张很成功的专辑。
只是希望,后面两首早点发出来,别再让乐迷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