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脑发育不全的认识
五迟是脑发育迟缓的一类脑病,泛指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等。而拟立之病名。
早在东汉末年的《颅囱经》中曾有“行步迟”的记载,’隋·巢元大《诸病源候论》中亦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头发不生候”,“四五岁不能语候”,等病类别。宋·《太平圣惠方》进—步记载了“语迟”,“行迟”“发迟”,“齿不生”等证候的治疗方药。《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认为“心气怯者,则性痴而迟语,发久不生、生则不黑;心主血,发为血之余,怯则久不生也。·心系舌本,怯则语迟也……”,对本病的病机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五迟作为正式病名提出,是演代吴谦等人集体编著的《医宗金鉴》,作者将历代诸家有关迟证的论述归纳在一起,并以“五迟”之病冠称。指出“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所致之病机。清·张路在《张氏医通》也明确指出:“五迟者、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是也。”他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发者肾之荣。若齿久不生,生而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皆胎弱也,由父母精血不足,肾气虚弱不能荣养而然。若长不可立,立而骨软,大不能行,行则筋软,皆肝肾气血不充,筋骨瘦弱之故”《春秋纬元命苞》云“脑之为合在也,人精在脑”脑为髓海,可见髓海不足均可引起大脑发育不良而致出现临床五迟症状,故五迟归于脑病之范畴。
五迟是以正气不足为其病理特征的病证,其病因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不足两个方面,综述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探究,有的从心肝肾亏虚立论,有的从心脾两虚分述,有的认为是胎禀不足,还有的认为调养失宜,但总的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
一先天因素:是指胎儿禀赋不足或受不良刺激而言。若父母体质素虚,精气衰惫。或久病初廖,或药毒损害,或嗜欲偏数,致胎禀不良;或妊期纵欲,伤及胎形、或孕母受惊,邪气乘心,或跌仆内伤,致使胞损,皆能使患儿胎禀不足,肝肾受脶,精血不能荣注筋骨而发病。
二后天不足:是指幼儿因护养失宜,饮食不调;或疾病缠绵,治理不当;或药害影响,或跌仆损伤,致脏腑功能不调,气血虚损,百脉宗筋失其濡养而发病。
由于后天禀生于先天,而先天又依赖于后天的奉养,先天不足,则后天禀弱,后天不充,则先天涸竭。是以先天因素与后天不足二者互相影响。病涉五脏归属有异,各种迟证之病机特点亦殊:
(一)立迟、行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痿弱无力。正如《太平圣惠方》所说:“夫小儿行迟。是肝肾不足,致骨气虚弱,筋脉无力,故行迟也”。
(二)齿迟:肾主骨,骨生髓,齿为骨之作。肾气亏损,则髓不能充于齿骨,故齿久不生。故《证治准绳》曰:“小儿禀受肾气不足,不能上营,而髓虚不能充于骨,又安能及齿”。
(三)语迟:心之声为言。心气不足,则虽长至合语之时,亦不能如期说话,而为语迟之语。此外,病后津亏,或脾胃虚弱,均可导致语迟。
(四)发迟:发为血之余,肾之苗也,若肾气亏损,肝血不足,气血衰弱,无以荣发,故为发迟。正如《片玉心书》所说:“小儿发久不生,虽生不黑而稀、此由肾气衰,则血气不足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