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十六:三国隘秦,东周国吹响了自己的挽歌?

讲到战国的故事时,总会看到两个词,“合纵”和“连横”。看地图就会知道,在战国七雄里,秦国在西边,其他剩下的六雄可称为东方六国。东方六国的土地南北相连,它们联合起来抗秦称为“合纵”;与之相对的,就是秦国自西向东横向与东方诸侯国交好,对抗其他几国,就是“连横”。

这些联盟都不是牢不可破的,所以有的国家今天合纵,明天连横都是常事,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发。比如后来楚国的众叛亲离、韩国的日益削弱,都是经历了这种阵营间的反复横跳。今天讲的事情,就与合纵阵营有关系。

《战国策·东周策》里有个故事叫“三国隘秦”,讲的是说周赧王五十八年的时候(公元前257年),东方的韩、赵、魏三国和秦国发生对峙,阻挡秦国东进的道路。其实按说这三国“隘秦”这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了,毕竟地理位置就在这里。秦军出了函谷关外,首当其冲打的不是魏国就是韩国,你不顶上谁顶上,难道还能指望大海边的齐国和大北边的燕国吗?

除此之外,在韩、魏、秦之间还夹杂着一个可怜巴巴的周室阵营,由西周国、东周国和寄居在两国范围内的周天子构成。大家名义上尊着周天子,和东、西周国面子上也说得过去,实际上,今天打秋风,明天借个道,后天再冷嘲热讽一番,东、西周国也都司空见惯了,一般来说,东周国比较亲秦,西周国相对敌秦,至于周天子,没什么话语权。“周天子?周天子他有几个师?”

按《战国策》的说法,此时亲秦的东周国有所行动,派相国前往秦国打探态度。不过秦国对东周相并不重视,把人搁那不管了,驻军不前,搞得相国也没了辄。有人对他说:

秦对你的态度不明朗。秦国最想了解的是三国的情况,你不如赶快去见秦王,表态愿为秦打探东方各国的态度,秦王肯定就会重视起你来了,连带着也就重视了周。这样秦、周关系就亲密了。至于东方的大国齐国,本来就有周最(周公子,反秦,曾为齐国重臣)这层亲密关系在,周能和秦、齐两个大国都能保持良好的邦交,就啥都不怕了。

这小算盘是打得叭叭响,你看,为了自保,让秦国重视自己,堂堂相国甘愿为秦国去打探合纵阵营的军情,当叛徒去了;仗着与齐国的交情,料想其他三国把自己恨得牙痒都不能怎么样,反手就把战斗在一线的韩、赵、魏三国给卖了。而周的亲秦态度一表明,秦国就立刻攻打了魏、赵、韩三国。

此时的东周国还看不到未来的局势,想着怎么明哲保身,不被双方认为是对方阵营的人而遭到波及,却没成想吹响了自己的挽歌。在这次三国隘秦的时候,西周国、东周国的半截身子埋在了土里。

公元前257年的这个时间节点有些特殊,因为短短一年之后,在秦军的攻势下,西周国破,周赧王身死;东周国此后又苟延残喘了七年,本想趁着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的时机合纵伐秦,结果被秦始皇他爹秦庄襄王以及吕不韦打了个落花流水,东周国也灭亡了。

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把时间向前推了四十年。之前说此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八年,这是根据《周本纪》的记载来的,然后刘向把它归到了东周策之中。不过我们多少都觉得东周国有些傻,都快听到吃席时的唢呐声了,还想着搞小动作呢?人家韩、赵、魏三国打生打死,你和齐国关系好就能无视合纵阵营的利益了?何况周最是西周国的公子,和你东周国有什么关系?

但如果这件事前推四十年,变成发生在西周国就也说得通。那就是周赧王十七年、西周武公十四年、东周嗣君十年(公元前298年)——即孟尝君合纵伐秦三年的第一年。在前面写过,孟尝君这一仗打了三年,在函谷关打得秦国心惊胆战,打得秦昭襄王尊齐湣王为“东帝”,所谓“三国隘秦”是齐、魏、韩三国,而不是赵、魏、韩。

齐、魏、韩三国联军攻至函谷关,暂时驻军而止攻。为孟尝君使秦调停者,是《战国策·西周策》里面的西周相国韩庆(东周相国:所以关我什么事。你西周相韩庆做的事,和我东周相有什么关系)。因为东周国亲秦,西周国敌秦,伐秦的孟尝君只可能向西周国借兵借粮,并委托其与秦调停。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的事情,打到这个程度,大家都人困马乏,你要说灭了秦国,也没那个余力,而且既然东方联军占了上风,那大家就要为战果分配起了争执,哪有闲心继续伐秦。

可当时秦虽大败,仅失侵地,未失本土,不愿“听东方之处”;决定“秦之轻重”的,既不是丢盔卸甲的秦国,也不是趁胜追击的齐、魏、韩,更不是被劫持了楚怀王的楚国,而是多年来置身于合纵连横之外,正在全力征伐魏属中山的赵国。反正,韩庆的调停失败了,大家继续打打停停呗。

但不管前推四十年还是后推四十年,不管是发生在东周国还是西周国,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在滚滚的历史洪流碾压下,东、西周国的任何动作都是螳臂当车,没有韩、赵、魏等国构筑的防线,它们早就被灭亡了。

(0)

相关推荐

  • 481年春秋战国史,一文就懂,看完仅需5分钟

    春秋战国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周王室衰微,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邑开始,到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止,共有481年时间. 周幽王不仅烽火戏诸侯,还废长立幼,立了宠爱的褒 ...

  • 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战国七雄傻傻分不清楚

    周朝和春秋战国的关系,在<中国历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成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 ...

  • 《战国好烧脑》第1章 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卷首语 书写"好看的历史",让人在轻松阅读中了解中国历史,这个想法已经实现了.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明朝那些事儿>.后来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也成功地做 ...

  • 如何巧妙说服别人?《战国策》教你一个套路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国古话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唇枪舌战一向是庙堂政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纵横家以三寸不烂之舌将多国玩弄于鼓掌之上,而这 ...

  • 战国策·东周·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 ...

  • 东周为何被分为春秋和战国?

    中国的历史开始于三皇五帝,而后便是夏商与西周,不过周幽王沉迷于美色,烽火戏诸侯,亲手将自己的王朝葬送,使西周成为历史的尘埃,而在残破的土地上,一个新的朝代拔地而起,它便是东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 ...

  • 战国策·东周·昭献在阳翟

    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魏王遇也,主君令陈封之楚,令向公之魏.楚.韩之遇也,主君令许公之楚,令向公之韩.今昭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 ...

  • “嘴炮之王”,看策士颜率如何以三寸不烂之舌力挽东周王朝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为了抢夺地盘,大打出手.伴随着各诸侯国抢夺地盘的不仅仅只有猛士武将,更有很多善于利用自己口才帮助诸侯王出谋划策的策士,这些策士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凭借着巧舌如簧的 ...

  • 民国十六年中国农工银行国币券伍圆样票正、反单面印刷各一枚

    民国十六年中国农工银行国币券伍圆样票正.反单面印刷各一枚,加盖"样本"."SPECIMEN"并打孔,天津地名,九八成新

  • 后梁王朝为何只存在了十六年就被灭国了?

    朱温是唐末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公元877年加入黄巢的农民起义,5年的时间让他成为黄巢阵型的主要将领:后又反叛黄巢降唐,在平叛黄巢的大齐政权时屡建奇功,年仅36岁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军阀,可谓是乱世巨 ...

  • 柴扉别集(42)十六楼的阳光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42) 十六楼的阳光 张国领 我在北京分的第一套房,是营职房. 在部队,提升到营职是家属随军和部队分房的最低门槛,所以分到手的房子也是最小的房子. 最小也是新房,何况还是北京的新房,仅凭这一 ...

  • 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二十六)兄弟同心 陈国三兄弟也是轮流坐庄

    公元前707年,陈桓公快死呀. 陈桓公死后,陈国老大的位置,应该由谁来坐呢? 自然应该由陈桓公的太子来继承.从理论上说,这个一点问题也没有. 问题是,陈桓公的弟弟势力非常大,而且对此表示不服气,陈桓公 ...

  • 【十六期征文】张国平:中秋南瓜烧饼

    中秋南瓜烧饼 作者   张国平 有些事会伴着岁月河流,静静地在心涧流淌,不去触摸,甚至都会在时光的隧道里湮灭,就像小时候顽皮被爸爸打红的小屁股一样,永远不会成为你感情的泪泉,但总有那些在幼小的心灵里雕 ...

  • 【十六期征文】张国平:固基与疏浚

    固基与疏浚 作者   张国平 唐朝魏征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也."意思是说要成为参天大树,就必须巩固它的树干:想要水流得长远,必 ...

  • 第九百一十六篇  女真与辽国宁江之战

    X 图1 辽中京遗址. 图2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出土的辽"应历二年"石佛像. 宁江之战是女真反辽战争 中的重要战役.辽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挥师指向混同江东 ...

  • 《唐代百家诗谱轻吟绝句350首》之十六——姜道宏、王维国原创

    编者按:当代军旅诗人姜道宏.王维国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精心创作了<唐代百家诗谱轻吟绝句350首>,对唐代175名最具代表性的诗家,分别用七言绝句的形式作了同题咏诵.同时,还编撰了每位诗家的简 ...

  • 《宁夏百名摄影家作品集》第二十六期:买新国专题

    <残垣朝晖> 摄于中卫胜金关遗韵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视觉宁夏网和银川建发集团拟编辑出版<宁夏百名摄影家摄影作品集>,并于6月26日发布了<宁夏百名摄影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