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之后,这几件事新手教师要注意!
刚一入职,各种事务便纷至沓来:
适应新环境,认识新同事,熟悉新业务;
一边备课,一边还要跟学生、家长搞好关系。
新手教师大感“头秃”——
前辈们到底是怎么搞定这么多事的啊!
有没有一本书,可以帮助新教师更好地度过职业适应期,尽快胜任教师工作?
有!就是这本《新教师入职教程》!
//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呈现教师真实生活和真实经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新教师想要成长为多面手,这样一本书必不可少!
先来看几个书中的实用TIPS 👇
1
课堂教学中出现“突发事件”,我要如何处理?
我们看两个案例:
【案例1】不要带着情绪进课堂
一位英语老师因一点小事情绪不好,走进教室时虽然不断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带着情绪上课,但潜意识里仍然带着明显的不快。正讲到一个知识点时,一只乒乓球“哒哒哒”地从教室中间一直蹦到老师的面前,老师一下子火上来了:“是谁在故意捣乱,给我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把那个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结果课也没有讲完。下课后,老师无意中发现这个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带着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去上体育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人都带了乒乓球,那只乒乓球肯定是那个同学没放好不小心掉出来的。这时他很后悔自己带情绪上课、没有处理好这件事,只得第二天上课时向全体同学以及那个掉乒乓球的同学道歉。
点评:这类“突发事件”都是由于意外所导致的,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讲,他绝对不是故意的,即使你觉得难堪,在课堂上你一定要冷静沉着,不要主观臆断。因为你的一个轻率批评很可能就冤枉了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如果老师错了,也要放下架子,真诚地向学生道歉,换得学生的原谅与认可。作为老师,你的理解和宽容,以及机智和幽默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2】批评教育心照不宣
课堂上发现某位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或玩手机时,你可以走过他的身边,轻轻敲一下他的桌子或轻拍他的肩,示意他停下来。回到讲台继续上课。并注意观察该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提问时可以选择他回答,促使他集中注意力。
点评:这类事件只能算是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且是个别学生行为,虽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干扰,但也不能纵容它们的存在。否则以后的课堂教学就会受影响。教师不要轻易高声提醒学生或点名批评学生,而应悄悄地、自然地靠近学生,用手抚摸,或用身体接触或用眼神暗示学生:集中精力,用心学习。从而心照不宣地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课堂上的处理尽量不让其他学生看出来,给这位同学留足面子,之后一定要趁热打铁找他谈心,真心诚意帮他分析原因和利弊,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TIPS
新教师在刚刚踏上教师岗位时,
要避免使用下列方法来“整顿”课堂教学秩序:
(1)敲桌法。有些教师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强调重点内容,动不动就拿教杆或黑板擦等物品敲击教桌或黑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而学生则习以为常,不再受其影响,“惊堂木”就失去了作用。
(2)整顿法。教师发现许多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往往要组织整顿一番,或进行“重要性”教育,或进行“训斥”教育,但要适可而止。不能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于不顾,喧宾夺主,“训”起来没完没了,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影响学生情绪,影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3)罚站法。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或没完成作业,或犯错误,有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站”起来听课。这种听课表面看起来学生安静了,听讲了,其实不然。因为此时学生在想的不是认真听课,想的更多的是“面子”问题,因而不但没有集中精力听课,反而分散了听课的精力。更有甚者,让许多学生同时站起来,相继站起来听课,如此更糟。因为此时学生不仅不能安心听讲,反而有一种逆反心理产生,他们会在老师不注意时挤眉弄眼,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情绪。老师更不能将学生“赶”出教室,做过了头,学生就没有了廉耻感,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逃避法。有的老师上课控制不了课堂时,便怒火中烧,大发雷霆,甚至拂袖而去,留下一句“你们自己学吧!”就回到了办公室。这种逃避方法,仿佛有效,但实际上根本无效,只会给教师自己下不来台。试想:如果学生不把你“请”回来,你如何再进教室?即使学生在教室里严守纪律地静坐,又能学到什么知识?假如学生回家说教师被他们气得不给他们上课了,家长又会有什么评论?总之逃避是无能的表现。
2
家长群成了“压力群”,如何把握与家长互动的分寸?
对于初入职的新教师来说,在与家长交往互动上并无经验积累,要把握互动分寸就必须抓住两个基本要点。
其一,要利用首次与家长群体交往的时机,及时立下合理的沟通规则。
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的普及,以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的方式保持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已成为常态,班主任在建群之初就要与家长们“约法三章”,共同立下若干规矩,至少可以包括:
(1)宣示建群宗旨:重在家校信息沟通,传递会议、活动通知,提醒相关事宜,介绍学校相关政策,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以及一些有意义的家庭教育文章等。
(2)划定群友范围:不拉非本班学生家长入群,且群内家长均使用学生实名+“家长”,如,“赵红家长”“钱橙家长”“孙黄家长”“李蓝家长”等。
(3)明确行为边界:不在群里公开批评某位学生,不在群里公开指责教师,不在群里讨论个别学生问题,以上均可通过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私信进行沟通;不在群里推送广告,不在群里拉票,不在群里转发无关帖子;教师不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不在群里点名表扬某学生;家长不在群里晒孩子的成绩,不在群里晒自己家庭照片,不在群里摆阔显富等。
其二,在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之前,应该先备备课,可以起到弥补自己交往经验不足的效果。
在交流前,新教师可以思考一下:
(1)本次交流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次交流我想要向家长传递哪些信息?我想要获得哪些信息?
(2)这个学生在之前阶段的表现如何?之前的班主任对这个学生有什么评价?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3)这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大致是怎样的?在与家长交流时开场白可以是怎样的?交谈中忌讳提及什么?
通过这两个基本要点,可以帮助新教师初步把握与家长互动的分寸。
3
有了教案,为什么还需要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反复思考“想”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也不完全等同于教案。有些新教师或许会认为上课有教案就可以了,再思考或者撰写教学设计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但是教学设计尤其对新教师有更大的益处,因为对教什么、怎样教这些方面的深思熟虑能够给新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信,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上有更多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常规教学设计链
为了能更好地区分教学设计和教案,体现教学设计的宏观性和整体的规划性,建议使用如上所示的格式。当然,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要求和自己的教学特长选择自己的教学设计格式。
TIPS
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注意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与教案相比教学设计相对宏观、简洁一些,主要阐述教学思路和包含在教学过程中的策略,侧重于“突破口”的选定与解决方法,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过程的描述是非常概括的。教案一般比较详尽,更注重教学中每个环节的具体阐述和前后之间的联系,有的新教师写的教案还写明教师怎样提问,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甚至考虑导入语的生动形象等。撰写教案应符合教学设计的思路,并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的特点。
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恰当、细化。
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许多概念和规律都会随着所学知识的丰富、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产生更为深广的内涵。(例如物理教学中“加速度的概念”,是在高一学习时主要在研究变速直线运动时提出的,随后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引出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密切关系;学习了测加速度的实验后,得出了测加速度的技能和方法;学习了圆周运动后,提出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进一步揭示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与速度方向同线的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因此,在提出“加速度”这个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对该概念的理解有一个层层展开逐步深入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要有全局观。对不同学年、不同章节、不同课时的目标制定,要细化、要恰当,要防止目标定得太高。
③正确清晰地陈述教学目标。
新课程曾提出:
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际应用+一般能力。
过程与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探究+信息处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兴趣习惯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精神。
新教师往往照抄照搬这个框架,其实,教学目标既可以分成三个方面进行叙述,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叙述。陈述时应明确行为主体和指向,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方式。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应明确表现程度(指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等)。
④教学流程设计要注重下列组织的合理性:
心理化组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操作化组织:将“做”、“想”、“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
结构化组织:加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之间的整合,注重各章节或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
想要成长为多面手,
我还需要知道什么?
新教师的通关之路
如何认识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要求
教师的权利及义务是什么
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环境
如何用心备课
如何认识真实的学生与用学生的思路教学
如何做好课堂引入
如何把课堂组织起来
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如何把知识教出成绩来
如何用“德育”温暖“课堂”
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如何避免“课后复习”止于“家庭作业”
如何在德育生态中养成健全人格
如何让班级建设焕发生命活力
教师应该掌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哪些
如何设计与开发多媒体课件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如何利用APP促进课堂教学与创新
教师反思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如何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如何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天哪!我太“南”了!有没有那种“一书在手,天下我有”的通关手册啊……
看这里!👇
本文中的实用TIPS均来自这本《新教师入职教程》。
01
华东师大专家团队鼎力合作
庄辉明,教授,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协调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等。
戴立益,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集团主任、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兼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上海市培训协会会长、教育部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大学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师教育研究》副主编、《化学教学》主编。
荀渊,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
冯大鸣,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等。
周彬,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李伟胜,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系主任。
万明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党工委书记,曾任开放教育学院总支书记。
刘莉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02
实操性强,到手就能用!
这本书从中学新教师的工作实际需要、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出发。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强化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既可以作为新教师入职后的培训用书或参考读物,也可以作为师范生职前阶段实践课程的配套教材。
书中包括大量案例,既有高中的,也有初中的。新教师可以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寻找答案。让无数新教师苦恼的教学日志,看过这本书后也可以轻松搞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实用的拓展内容,帮助新教师更好地度过职业适应期,尽快胜任教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