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象思维与药物疗法(下)

《难经》上讲命门根于三焦,命门为三焦之根。命门在什么地方呢?这个事情让我想起来一个道家师父对我说,我们这个肾,就像猪腰子,上面有一块脂肪一块油,这个脂肪这个油可以治很多大病。当时治了一个癫痫的患者,癫痫发作的患者,其中有一个药引子,用的肾脏上面这块油。癫痫叫重阳必狂,重阴必癫,体内阴气比较盛的人就容易患癫、抑郁症。
肾上的这块油其实就相当于我们提到的命门,它主火的。肾上腺就在这个地方,肾上腺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于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肾上腺。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肾的上方,共同为肾筋膜和脂肪组织所包裹。前面讲过筋膜是属肝的,筋膜脂肪都属于三焦系统。
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为三角形。左右的肾上腺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了,中医对左肾右肾的理解,自始至终就都认为左肾和右肾是不一样的,从来没说左肾和右肾是一样的。事实上因为左右肾上腺是不一样的,所以左肾和右肾是不一样的。
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循环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这种效果跟我们中医说的命门的火烧起来是一个道理,命门的火点燃之后,也是呼吸加快,心跳和血循环加速。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递物质,由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会使心脏收缩力增加,使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是拯救濒死的人或动物的必备品。
所以说命门之火为生命之火,西医这一块的研究成果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命门是存在几千年的争议的话题,它的功能我们确实可以体验到,一定给它定个位命门在什么地方,借用《难经》的说法,命门为三焦之根,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大概在肾上腺这个地方。因为它刚好是被这个脂肪包裹,被筋膜包裹,外面是肠系膜,肠系膜在外面是这个叫腹膜和脏膜两个之间构成的腔,称为腹腔,这个叫腠和理,然后再加上体内的筋膜,将这些能量输送出去,这样就构成一个系统。
升降通道。
这个气从下焦往上升出去,它是无形之气,这无形之气需要借助腠理之腠,腔隙、空隙、间隙,起到温分肉,养五脏,肥腠理,润肌肤的作用,促进气开出去的作用。就好像地面上的水,地气上为云。当太阳照在地面上,在地面上的水,因为地气上为云,它没有固定的通道,只要有空隙,这个水气就蒸上去了,有空间的空隙都可以促进气体的升腾。
那么下降的水呢,这个水往下降的时候,比方说下雨的话,雨下到山上,下到地上,它慢慢汇成一条小溪、小沟、河流,所以这些溪、沟、河流是液体所形成的通道。那么人气往下降由阳向阴转化之后,它变为液态之后,它借助腠理的理,间隙中的脂肪、腹腔里的网膜、腹膜等有形之物,这些通道来形成水,流动的水。所以气往上行就是空隙,水往下走就是通道。
气属阳,阳如果宣散不出去,郁滞就会化火,如果它散不出去,火郁在里面就会出现表寒里热。
当今社会,吃的好,喝的好,还阳气不够,是因为阳气无法外散,疏布出去,形成表寒里热。很多人手心脚心发烫,舌头泛红,一动就出汗,是因为阳气都闭在里面,平时运动太少了,所以阳气要疏散出去。思则气结,这样的一般都长期思虑、想事、担心、着急,阳气都郁结在里面了,所以影响阳气的疏布。
水为阴,人体的阳气在上焦、外焦,变成液态物质释放出来。阴往下走,如果通道不畅的话,停留下来变为湿、饮,如果往肌肤上走,外溢肌肤就会形成湿疮,停在腠理就会成为饮、痰。所以很多人的皮肤是干燥的,说明阳气释放不出去,不能温养它。如果皮肤是湿疹,说明外面的湿收不回来,回收出了问题。
所以当皮肤干燥的时候就用发散的方法,如果是湿性的就用收敛的方法,一个温性药,一个凉性药,一个发散药,一个收敛药,两个思路。
阴阳各归其位,各归其道,流行输布,如果它不能各归其所,各归其位的话,就形成水火互结。因为水属阴,火属阳,火不能散出去,水收不回来,造成水火互结。还有水气互结,痰火互结,水瘀互结,水热互结…。
气不行,阳不散,气行则血行,血不畅就成为瘀,这是水瘀互结。热属阳,阳散不出去,热气就郁在里面,这水又收不回来,就形成水热互结。所以很多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寒热互结、水热互结、水气互结、痰火互结,都是两股能量,阴阳互结在体内。
有些人手脚心发烫,但咳出很冷的黏痰出来,说明寒热互结。没有单纯的热,没有单纯的寒,都是阴阳二气,升降失司,搅和在一块,所以一边是寒,一边是热,同时存在。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天地痞塞,化为痼疾。天地痞塞可以从几个角度考虑,从大的环境考虑,整个地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天地痞塞;从整个人考虑的话,中焦郁堵,可以形成天地痞塞;从局部讲,可能肝脏里面,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形成天地痞塞;在皮肤某一个地方,皮下阳气开不出去,浊阴收不回来,在某一个局部形成天地痞塞。局部有天地,脏腑有天地,整个人有天地,所以天地痞塞病机无处不在,小到一个细胞可以天地痞塞,增大到一个脏器也可天地痞塞,到整个人中焦郁堵,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也是天地痞塞,所以病就在这个地方,这就是核心问题。
有本书叫《串雅》,上面有个截药总治门,“截药”是“走方医”治疗疾病的三大法之一,关于“截药”的含义,赵学敏解释为,“截,截绝也,使其病截然而止。”因此“截”类方药,如果能对症应用,一般可使疾病停止发作,收到良好效果。
“截药”总治门,原书共十五条(方),在这些方剂中,赵学敏从客观实际需要出发,对常见病、多发病,选用古方或民间验方,并加以总结提高,其中很多方药经济,疗效迅速,颇符合“走方医”的简、验、便的特点。
我们讲一个方,黄鹤丹,香附一斤,黄连半斤,两味药,它是截药里面排在第一的药。
用法:洗晒,为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汤下(米汤可滋补脾胃之气);气病,木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滚水(白开水)下,余可类推。
方解:方中香附子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人体的气机要借助肝脾三焦经升),本品辛能通行、苦能疏泄、微甘缓急,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能把郁积之气疏布出去;黄连苦寒,苦寒能降,把上面的阳气往下收,黄连苦降,归心、肝、胃、大肠经,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心经实热、除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痢疾之要药。
二药相合,香附有芳香理气推陈出新之力,为开气郁之主药,黄连清火郁为辅药,所以一个升,一个降,一个开,一个收。香附得黄连则能清火散结,黄连得香附则能行气止痛,共奏行气解郁、清火散结之效。
这两味药看起来很简单,他把我们刚才讲的阳气通道,阴气通道,不通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都解决了。
还有一个青囊丸:香附(略炒)一斤,乌药(略泡)五两三钱用法: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症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血病酒下之类。
飞霞子韩昔游方,外冶百病,男用黄鹤丹,女用青囊丸,此二方乃游方之祖也。民间游医都是以黄鹤丹与青囊丸做为基础方来治病,效果很好。
庚生按:编中所载各方,用之得宜,奏交自捷。然须详审病患体质之虚实,症之寒热,慎勿妄投致误。是外感就葱汤下,是内伤就米汤下,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
方解:方中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本品辛能通行、苦能疏泄、微甘缓急,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辛散温通、散寒行气以止痛。香附芳香理气,为血中气药,故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说法。再辅以温中理气的乌药,更能增强理气的效果;气滞郁结则血亦凝滞,气顺则血亦随之和畅。二药配伍,有开郁散结、调经理血的功能。很多妇科调经的问题、肝气郁结的问题、乳腺增生的问题、抑郁的问题……都可以用青囊丸来治疗。
内伤:越鞠丸
越鞠丸用香附子、川芎、苍术、神曲、桅子各等份。
古代用法:原方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二至三钱,温开水送下。
现代用法: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次6-9克,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按原方比例酌定。
越鞠丸治六郁。患者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喛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舌苔厚腻,脉弦。本方所治六郁证因肝脾郁滞所致。
方解:方中香附疏肝解郁,以冶气郁,为君药。
川芎辛香,行气,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之功,为臣药。
桅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可以泻上中下三焦火,阳气升不上去的话,上中下焦都有郁火,桅子可以清三焦火。农村夏天天气很炎热,就用桅子泡水泻火,桅子加一味利小便的车前草,利小便就是利水道。上焦阳气往下收,收下去入水道,车前草就能利水道。桅子清热泻火解毒,能把热清掉,所以一个桅子加一颗车前草泡茶喝非常舒服。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因为脾喜燥恶湿,湿气最容易伤脾脏,脾被湿困之后运转不起来。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三药共为佐药。
痰郁未设治痰之品,但气顺则痰消。苍术燥湿健脾,脾的功能恢复了,神曲把积食化了,自然痰就下去了。
肝郁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或郁久化火,故气、血、火三郁责在肝;脾胃气滞,升降失常,运化失司,聚湿生痰,或食滞不化,故湿、痰、食三郁责在脾胃。
病虽言六郁,但皆由气郁所致。行气解郁为主,使气行则血畅火清,气畅则湿化、食消、痰除。
外感有个方子叫五通汤,是由成都的一个老中医叫陈潮祖,他一辈研究伤寒论后总结出来的方子叫五通汤。这方子有十几味药。
组方:麻黄10g   桂枝10g   干姜10g   半夏15g
细辛6g    白芍10g   甘草10g   陈皮15g
厚朴20g   枳实15g   柴胡15g   白术20g 
茯苓20g   泽泻30g   人参10~20g
用法:水煎3次,均匀分3次服用,1日量。
主治:外感风寒,经脉挛急,气血津液郁结
用法:
①.肺系-头身酸软重痛、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声音嘶哑、喘咳痰白。
②.心系-心区憋闷、疼痛;
③.肝系-胸胁胀痛;
④.脾系-脘痞腹胀,呕吐泄泻,胃痛腹痛,或大便不爽,便秘;
⑤.肾系-小便不利,水肿。
上述证象仅见一证便可使用,不必悉具。比如说感冒了,鼻寒流涕可以用,感冒了咽喉痛哑可以用,受寒之后嗓子沙哑可以用,感冒后背部酸软重痛可以用,受凉后肝区胀也可以用,受凉后脘腹胀满呕吐泄泻也可以用。五通汤可以治很多病,肺系、心系、肝系、脾系、肾系。但须以舌体淡胖为辨证依据。
病机:风寒束表,经脉挛急,气血津液郁结
不管是哪个脏器,表皮还是肌肉,都有筋膜,五脏六腑都被这个膜包裹。这个膜与肝相通,当受寒之后这个膜会收引,所以不管是哪一系受寒后收引,导致水道不通,就会出现相关症状。看似这么多病,其实就是一点:筋膜受寒收引,它有共性。
五通汤原理:仲景《伤寒论》方,是据外感风寒立论,多数属于津气郁结病变。
   由于受寒之后,体内津液、气运行不畅,郁积在里面。气属阳液属阴,归根结底还是受寒之后清阳不能升,浊阴不能降,就这个问题。
由于受寒以后,必然引起心系血络挛急,成为气血津液同病。所以,外感寒邪,经隧因寒而挛,气血津液因寒而凝。
为什么讲卫气能够肥腠理?因为在皮以下与肌肉之间的空隙,它有脂肪层。这个脂肪层也是津液流行的通道,卫气输入的通道,同时也是三焦水湿收回来的通道。当受寒之后,皮下脂肪都会变硬,都会凝固。所以有温度时,通道才是通畅的。所以外感寒邪,经隧因寒而挛,气血津液因寒而凝,见于一系有之,两系有之,五系同病亦常有之。
五脏经髓是由肝系筋膜构成,不管心肝脾肺肾,所有的系都是由筋膜所构成。筋膜外连皮肤,内连脏腑,无处不是筋膜。
心系血管与肝系三焦膜原、腠理遍布脏腑形骸,无处不有,是气血津液循环全身之通道。一旦感受寒邪,经脉挛急,气血津液运行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于是众多病症出现。
寒邪束表,毛窍收缩,血络挛急,气血津液运行受阻。
滞留肤腠之间,头身酸软重痛见矣;
津气郁结,阻滞肺窍,鼻塞流涕见矣;
阻于咽喉间隙,就会血络不通,咽喉痒痛见矣;
津气阻于会厌,声带就会变厚,声音嘶哑见矣;
肺脏宣降津气功能受阻,津气阻于气道夹层,渗入气道,喘咳痰稀见矣;
津气阻于心系冠状动脉,或成心肌肥大,或成心包积液,心区憋闷或疼痛见矣;
肝系经脉布于胸胁,胆管下连小肠,经脉挛急,气血水津郁结,胆液、胰液受阻,胸胁胀痛,不欲饮食见矣;
脾胃纳运水谷,升降津气。如果胃肠表面的筋膜挛急,胃肠夹层津气阻滞,脘痞腹胀见矣;
胃肠痉挛,津气失调,吐泄腹痛见矣;
所有的这些病变都与筋膜受寒有关系,筋膜为肝经所主,我们要从表象看到共性。
陈潮祖的五通汤,治疗外感受寒导致的所有疾病都有好处。而且现在很多病人受寒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体内总有一股阴寒存在。或在心系,或在肺系,或在肝系,或在脾胃。
上述种种,要皆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过用寒凉,阳气受损,复感外寒,经脉挛急,气血津液升降出入失常使然。
跟大家说几个食疗小方:
1.原料:海带60克,黄芪60克。
做法:先将海带洗净切成条状入锅,加水700克,再加入黄芪,煎煮30分钟,即成。
用法:一日三次分服,食海带,饮汤。
主治:各种癌症。
这个方子为什么治癌症呢?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因为三焦主水道,三焦通达,百病不生。若我们想把三焦搞通畅,所以要找一味药材或者食材,是对水道很有帮助的,因为三焦主水道。整个地球上,水最多的是海,大海里面的植物,本来就生存在水里面,所以它对水道的疏通是非常有利的。
海带就是中药材的昆布,能够“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因为三焦不通,水道不通,就容易形成痰,如果经脉不通的话,体内的阳气与这个痰相遇之后,会把这个痰继续炼化,成为顽痰、胶痰,就会堵的更厉害。
海带能够“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痰饮水肿,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本草经疏》上讲:“昆布,咸能软坚,具性润下,寒能除热散结,故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
所以,凡是三焦不通的,体内有痰的、有肿的、有包块的,都可以用海带。
现在很多患者腹部有包块,吃饭不香,就可以吃海带。如果长期思虑太多,痰郁火郁气郁血郁,可以用海带煮水送服越鞠丸。
李东垣云: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软坚之功也。详其气味性能治疗,与海藻大略相同。所以海藻、昆布功效是差不多的,只要在海里长的植物,都有相同的功效。
2.湿毒瘙痒:昆布50克,绿豆50克,红糖50克水煮服食,每日1次。
方解:昆布能通三焦水道,绿豆能解热毒,红糖味甘,甘能化气,甘寒相合能化为阴液,以稀释湿毒。
3.治睾丸肿痛:昆布15克,海藻15克,小茴香6克,水煎服,每日1次。
方解:海藻、昆布疏通三焦水道,疏通筋膜,小茴香温阳化气。

END

世上无奈千万种 心酸

最大是沉默

关注我

(0)

相关推荐

  • 老中医龙运光,治疗甲状腺结节,常用的散结中药有哪些?【一点资讯】

    龙老治疗甲状腺结节用药经验主要为:善用行气散结药.清热散结药.化痰散结药.化瘀散结药,配以养血柔肝阴药.健脾益气药. 此类药多具有咸寒药性,软坚散结之功:炙鳖甲.龙骨.牡蛎.煅瓦楞子.蜂房.蝉蜕.僵蚕 ...

  • 三焦者,有名无实,行津液,病则为痰饮,治...

    三焦者,有名无实,行津液,病则为痰饮,治在中焦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7g(君) 云茯苓15g 炒白术10g 化橘红6g(臣) 川桂枝10g 炮干姜10g 车前子6g(佐) 大红枣10g ...

  • 中医象思维与药物疗法(上)

    讲一个方子,真武汤.<伤寒论>上有几个方子,一个真武汤.一个青龙汤.一个白虎汤.一个朱雀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个方位四个汤,就是<伤寒论>的核心.   真武汤它的组成是茯苓. ...

  • 中医象思维与药物疗法(中)

    麻黄是辛温的,以开为主,所以麻黄喝完之后就会发汗. 白酒呢?也是辛温的,所以白酒喝了也会出汗,有发汗的作用.平时爬山时,背后受了寒,背部脖子不舒服,有些僵硬,回家后吃饭时喝上一两白酒,喝完后浑身一发汗 ...

  • 发人深省:批判视野下的中医“象思维”

    批判视野下的中医"象思维" 所谓"象思维",是指产生于阴阳五行理论和象数易学,以阴阳.五行和卦象等象概念或象符号为基本思维要素,具有一定推演规则,并通过对诸思维 ...

  • 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04五脏与中医意象思维(下)

    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04五脏与中医意象思维(下)

  • 杏林荐书|《穴之道》——中医原创思维下的腧穴解读

    穴不妄设, 名不徒取. 针灸非一穴一术, 而是自成体系的医道. 内 容 简 介 本书从中医原创思维出发,着眼穴名,揭开腧穴之奥:立足中医经典视角观察,复古中医的本来面目,论述了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循行 ...

  • 十年磨一剑——我的中医坎坷之路 (下):初步成就篇

    写了这么多,其实大家可能觉得我水平太差了,这么多年来进步不大或者是进步太慢,其实这些年我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很多常见病看起来毫无压力,现在很多疑难杂症也不在话下. 说实话,2010年时候,我对中医的理解 ...

  • 中医验方偏方库(下)

    41.类风湿性关节炎(早中期):桂枝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麻黄草10克,生姜25克,白术25克,知母20克,防风20克,制附子15克,穿山龙30克,徐长卿20克:日一剂,水煎服.治疗关节尚未 ...

  • 中医治愈方集成(下)

    接骨散 成份:石斛500克.巴戟天500克.五加皮500克.怀牛膝500克.杜仲炭250克土鳖虫500克.没药500克.续断500克.自然铜500克.大黄500克.白芨500克.桑寄生500克 制法: ...

  •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集 (下)

    清肝化滞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 15克,金钱草10克,淅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 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菜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 10克,陈皮10克 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