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止咳方,专治孩子久咳不断根!

入冬以后,咳嗽的孩子越来越多。在给孩子调理咳嗽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孩子是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加之很多内伤咳嗽披着‘感冒’的外衣,让人难以分辨,今天就说说这个事。

“名医不治咳,治咳必见拙”,咳嗽虽是常见病,但是很令家长头疼。中医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大多是因为体质虚弱,外感六淫之邪所导致;内伤咳嗽则多是由脏腑失调,肺脏受影响引起。两种咳嗽,发病机理截然不同,搞清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就成为了调理的第一步。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区别

明代医家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 外感咳嗽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在临床上也就会出现风寒、风热或燥热等不同咳嗽,冬季多以风寒咳嗽为主。

● 内伤咳嗽

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本身肺脏有疾病,或者其他脏腑先伤而病及于肺,最终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而引起咳嗽,内伤咳嗽尤以肺、肝、脾三脏的失调最为常见。

● 记住一点,区别外感、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是新病,起病快,病程短;

内伤咳嗽病程较长,起病慢,容易反复,多属于虚证或者虚实夹杂。

怎么调理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的分型不同,调理时所采用的方药也不一样。但咳嗽本质是肺气升降失常,因此治疗时总以宣肺止咳为基本治疗大法。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止咳良方——止嗽散。

止嗽散

组成:

桔梗5克、紫菀5克、百部5克、白前5克、甘草5克

功用:

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煎服法:

1、所有药材混合,加水350毫升,浸泡半小时。

2、将浸泡的药材及水倒入锅内(陶瓷、砂锅、不锈钢均可,禁用铁锅、铜锅)。

3、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剩两小碗(约200毫升),将药液倒出。

用法:

每日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连续喝三天。

宜忌:

3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疗方的做法与用法,

请订阅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查看

桔梗

性微温,味苦、辛,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

紫菀

性温,味苦,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

百部

性微温,味甘、苦,能润肺,治肺热咳呛。

白前

性微寒,味辛、甘,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

甘草

性温,味甘,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的功效。

止嗽散是一个经典名方,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咳嗽,都能起到一定效果。我们在止嗽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可以针对绝大多数的轻症内伤咳嗽。

家长也可以针对孩子的症状,适当进行加减。

1、白痰多的痰湿型咳嗽,加陈皮2克、茯苓8克

陈皮

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功效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且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

茯苓

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脾虚诸证。

脾胃运化失利,滋生痰湿,上贮于肺,则咳嗽痰多,且颜色白而稀。这种咳嗽,我们称为痰湿咳嗽。调理这一类孩子,在宣肺止咳的同时,还要健脾、化痰。陈皮和茯苓两味药物相配合,可以运脾除湿,有助于运化痰液。

2、黄痰多、粘稠的痰热型咳嗽,加川贝3克、竹茹5克

川贝

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

竹茹

性微寒,味甘, 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咳嗽痰黄多是由于痰热内阻于肺,引起肺失宣降,所以要以清热化痰为治疗的方法。川贝、竹茹都是清热化痰的要药,用于治疗痰黄咳嗽。

3、干咳无痰的阴虚型咳嗽,加沙参5克、麦冬5克

沙参

性凉,味甘、微苦,有滋补、祛寒热、清肺止咳之效。

麦冬

性微寒,味甘、微苦,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效。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多是由于肺阴亏虚,无力滋养,阴液受伤,无以上承以导致肺失宣降作咳。在治疗上除了宣肺止咳外,最重要就是补肺阴,滋阴润燥。

最后提醒大家,咳嗽真的是一个很复杂的证候,以上只有症状特别合适的时候,家长才可以给孩子服用。如果家长分辨不清,还是要去看医生。服药期间,一定要清淡饮食,不要吃肥甘厚腻的食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