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笔下的女子,抒情、清纯
“何馥君近两三年来的工笔人物画,在略带浪漫地描绘80后新一代女生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反应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如下铁的事实:在物质享受近乎男女平等的中国当今都市里,女性的灵魂深处依然如此柔美和绮丽。”
何馥君:原名何靖君,出生于江门市新会区。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助理专家,广东省青年美协人物画艺委会委员。
获奖:
2014年《天空》获“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并选送参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2年《答秋》获《2012广东青年美术大展》银奖。
2011年《父亲》《茶语》等作品获“笔参造化·广东省第六届中国画展”学术展金奖。
《无限空间》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暨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绘画展。
2010年 《自画像》获“广东岭南艺术大展”优秀奖。
何馥君是营造画面氛围的高手。她笔下的女子,抒情、清纯,带有一丝淡淡的情愫,却不重复前人的陈腐套路。女人和服饰是浮华的,又是脆弱无助的,她们仿佛是如此的转瞬即逝、不堪一击。
她们不单单是花酒宴集之中消费的声色,更是对消费后凄苦离别的追忆,并寓有难以言明、若有似无的“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然而就是这种失落之美拨动了观者的心弦,引人无限爱怜。
在《天空》《答秋》《粉红色的内室》等作品中,人物表情和动作所体现出来的青春气息抑或落寞神情,以及背景的一片纯净与虚空,则又让人感到美丽背后的茫然。
画面中回荡着的那种刻骨铭心而又充满幻灭意味的生命体验,展现了一个生活在喧闹都市的女青年艺术家对身边物事的敏感与理性表达的能力。她将个性化的、观照自身的工笔人物画发挥到一种较高的水准。为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她更敲问人心的佳作出现。
——方土
与许多“画点什么”的画家不同,何馥君的作品提示观众她是在“做点什么”。换言之,她的作画方式不是简单地将生活中的某些具体人物形象直接复制到画材上,有所选择地演绎某种心灵感应,并营造特定氛围的画面情景才是她的终极绘画目标。
和那些过于陷入笔墨、理念、效果等纠缠不清的绘画术语泥沼里,因而远离了淳朴动人的艺术原点的当代艺术家不同,何馥君的绘画表现手法极其朴实简洁——她没有过多粘上当代工笔画坛风行的剪贴拼凑等习气,也正因此,其画面所洋溢的淳一和静美,在眼花缭乱的当代工笔作品群中便如乡间林泉般清澈。
不知何原故,何馥君的观察目光所及尽是周围的朋友,有时也自我审视:无论是《茶语》还是《答秋》,画中那些幽思、期盼、呆坐、闲谈的少女原型几乎都源于身边的朋友或画家本人。或许在艺术家的眼里,身边这些美丽的女性就像一面具有特殊倾向性的哈哈镜——将美无限描绘,乃至虚幻真实的突兀。
如歌的场面中,被艺术化的人物散发出现实世界无法企及的遐想和梦幻,她们的所行所思寄挂漠漠的哀愁和无奈,而浅黄绿色调又将这种情愫推向极致。
这些诗意清纯的生活状态,在当下急遽变动的科技信息社会中是否切实存在,可能并不在画家思索的范畴之内,她所努力的是将人物置放在理想的情节场面中,并精准捕捉其一闪而过的神情,进而展开一幅醉人心脾的温馨平实的生活画面。或者,这是一种更加高明雅致的艺术之道。
——陈渐弘
我非常喜爱画画,只有作画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我的情绪会被画面牵动,画面好看我会很开心,画不好,我又得难过好一阵子。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一幅画,特别是工笔画,从开始到完成的过程很漫长,其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酸甜苦辣,自己体会最深。虽然自己还没有当过母亲,可仍然能经常在作品完成诞生的那一刻感受到生命降临的喜悦。
——何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