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名剧《牡丹亭》当年就是在江西的这个古镇初演而闻名于世
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的江西抚州,自古文风鼎盛,名贤辈出,是举世闻名的“才子之乡、文化之邦”。
所孕育的辉煌灿烂的临川文化,与庐陵文化并称为赣文化的两大支柱,无论是文化,还是具象到留下来的古村、古镇,都极具代表性的。
抚州下辖县宜黄县也是如此,人文历史悠久,雅韵流芳,因县址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
▲曹山景区
这座历史悠久的县城,除了有禅宗曹洞宗的祖庭,还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戏等等,当然更少不了古镇。
▲宜黄棠阴古镇
江西古代名镇——棠阴古镇,正是位于此。几百年前,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正是在此初次演出,并流芳于世。那么接下来,一楚君将带大家,看看这座神奇的古镇。
棠阴千年古镇,名不虚传
棠阴古镇地处宜黄县东南部,宜水中游,始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名镇,也是赣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棠阴始名“陂坪”,北宋天圣九年(1031),临川人吴竦携妻邹氏来此肇址定居,并亲种甘棠树于西南通道,且祝曰:“汝茂,吾子孙亦茂。”
多年之后,树木枝繁叶茂,茂然成荫。吴竦又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民心。
宋朝隆兴年间,吴竦七代孙时,吴家人丁家业兴旺,远近他姓,也相继迁入居住,人口与时俱增,各姓开基扩域,业盛家隆。
后人为纪念吴竦,遂改“陂坪”为棠荫(取甘棠树茂然成荫之意)。
一直发展到明朝初期,棠阴开始走向昌盛。明万历年间,因商业隆盛,为江南通商贸易中心之一。
发展到清乾隆年间,达到最鼎盛的时期。那时的棠阴古镇“五里长街,商店栉比;十里河埠,商船云集;三万六千烟火,九岭十三巷”。
▲棠阴夏布
尤其是棠阴的夏布,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让棠阴有了“夏布之乡”的美誉,国外商曾说“棠阴夏布胜杭纺”。
兴盛的工商业与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棠阴古镇在当时一度坐拥繁华。在当时,有“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称。
▲“养体家庄”、“养中家塾”的匾额
同时,繁华背后也造就了棠阴一大批富商巨儒和朝廷命官。他们倾其财富,大兴土木,广筑楼台,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明清古建筑群。
▲“承恩坊”,明代的木结构牌坊,世上稀有
这也让棠阴成为宜黄县明清建筑数量最多、最为独特的古镇。
▲棠阴古镇冠昌岭上的恒富安豪宅-吴家大院
现保存较完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吴家大院、八府君祠、迎恩塔、承恩坊、罗家大院、日字堂、三让遗风、绣花楼”等。
古镇棠阴,有戏有古建
▲官帽厅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棠阴古镇古建云集,正是这些建筑,让我们从中可以隐约看到当年的繁荣景象。其古建之多、之独特,也为棠阴增添了多种不一样的颜色。
▲关帝殿
棠阴古建筑的墙体用青砖所砌,再用窑灰勾勒出砖体的形状,棠阴人俗称窑灰勾线。因当地土质优良,所以所用青砖皆为上品,其厚重结实、纹理细腻,取天然之状更富质感。
▲大门上的“吞头”
精美的雕刻,以及有讲究的设计布局,足够体现了当时棠阴人对于细节之处的追求。如此规模宏大,江南少见的古建筑,自然也有很多代表性的。
就比如,夏布古会馆,馆中有三厅、两厢,原设有收购夏布的客房、办公房和仓库共数十间。
▲承恩坊,又称功名牌坊
▲八字檐中央下嵌长方形额匾,黑边红底,横书“承恩”二字
承恩坊,又称功名牌坊,在江西坊式建筑中都算少有,其为全木质结构,四柱三门三楼式,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是知事谭政为皇帝恩赐荣归祭祖的吴余庆(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而建,故坊名承恩。
迎恩塔,始建于明朝崇祯六年(1628)。六面七层,砖石结构。塔高40余米,直径8米。塔内壁有两条螺旋式588级阶梯直通塔顶,分两个门进入,结构奇特。
▲光天化日-照壁
▲光天化日
......
这些建筑都是棠阴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棠阴故事的讲述者。遥想当年,繁华之下,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在这些建筑之间演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好场景。
那为什么汤显祖的作品会在这里初次演出呢?
棠阴所在的宜黄县是二黄腔(宜黄戏)的发源地,宜黄因此也有“戏乡”之称。所以在“戏乡”由宜黄班演出,更是情理之中,又据传汤显祖的戏剧也是受宜黄戏剧文化的影响。
▲宜黄戏
这就是棠阴古镇,历经千年,走过繁华,感受过岁月的沧桑。这里曾经客商云集,这里曾经书院林立,这里曾经戏剧响彻满天,这里曾经让无数文豪于此驻足......
置身于小镇,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耳边仿佛听到了那观裳坊的歌谣,沉浸在远古之中,让人感觉到这里处处都流淌着一种幽幽的古韵。
古朴建筑群和盛开田间的金黄油菜花、池塘荷花的田园风光天衣无缝叠加,更犹如最真实的田园生活画卷。
在这份古朴与沉寂中,也能让每一个逃离纷繁城市的人找到归宿。
#江西##抚州头条##宜黄##古镇##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