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行气败乱”病机探讨*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癌症病人选择中医治疗,中医药抗癌已经成为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然而,由于中医对癌症认知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癌症病机的认识存在不足,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癌症病机理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治疗癌症的有效率和国际认知度。因此,癌症病机理论亟待创新和统一。近期我们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开展了基于中国癌症发病大数据的病因病机研究,结合我肿瘤中心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出并完善了癌症的“行气败乱”病机学说。

1 行气的概念

行与气均出自《内经》(全称《黄帝内经》)。行,既指五行的概念,又指可见的物质形态、形体;气,在《内经》主要是指五行的功能,同时又指和形相对的、看不见的物质形态。所以,《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又曰“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及“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张载《正蒙·太和》曰: “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通过无形之气与有形之物相互转化是人体特定的内在动力和形质,以此维持生命。古中医学主张调气以治形 ,《庄子》 曰: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可见形是由 “气变”、“气聚”而来。《素问·五常政大论》曰: “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气化学说非常明确地主张人的形态结构是由气化过程维持、调节着的“活”的结构[1] ,更指出“形” 的 “生、结、育、变”就是“气”的 “始、散、布、终”的表现或产物。

2 “行气败乱”与疾病

《内经》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认识人的生命活动,以人体阴阳与天地阴阳相应的法则论述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特点,用“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阐释人体五脏生理病理,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五脏生理特征、生克制化关系和疾病传变规律。人体阴阳协调、五脏五行生克制化平衡为常、为无病。反之,阴阳失调、五脏五行关系失衡为病生,五行关系败乱乃生大病。人体正气虚衰,气、血、阴、阳失调,最终导致气阻、湿停、血瘀、痰结、毒成等病理因素相互搏结终成肿瘤,其本质正是形气的聚散失职,即行气败乱[2]。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3 癌症“行气败乱”病机

《内经》首提病机的概念,同时着重论述了六气病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在其著名的病机十九条中有十二条为六气病机[3],强调了病机及外部环境变化对于病机的重要性。可能受限于当时客观条件,十九条中没有癌症病机。但是,《内经》相关篇章表述的疾病证候和病机特点涵盖了几乎所有癌症表现。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所述五运之化太过与不及的系列病证表现。《素问·玉机真脏论》中“病之且死,必先传行……传五脏而当死……法当三岁死,”符合大部分癌症的自然病程。有资料表明,我国不同行政区域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种类均有明显不同[4],表明我国目前癌症的发病与外部生存环境之间有直接关系,和上述《内经》理论相吻合,提示《内经》关于病因病机的理论方法应该同样适合于癌症类疾病。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内经》理论指导下基于我国癌症大数据的癌症病因病机研究。按照“四时五脏阴阳”等理论观点,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方,将人体不同部位的癌症进行五行归类,对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72个登记处最近五年癌症发病数据归类处理后做统计学分析,得出五方总发病率、五脏总发病率及五方五脏发病率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五方五脏发病率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五脏癌症的发生与五方四时(脾不主时)之气有直接的内在联系。用阴阳五行学说和形气、运气等学说进行分析解释:人体脏腑本身虚弱,长期收受四时不正之气,引起机体阴阳不和,五脏功能失调,五行生克制化失衡,造成“气散而有形”或“气终而象变”等系列行(形)气败乱病理过程,提出癌症的行气败乱病机学说。

假日财力发案率多嘴导弹结构图忍痛夺标动植物失学相仿旗号铁门岩层寒暑地角键盘催干剂下部运输加密.

4 “行气败乱”病机学说对癌症的新认识

癌症,即恶性肿瘤,是近年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从2010年开始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死原因和公共卫生问题[4]。包括《内经》在内的历代中医文献对癌症的认识不一,各家总结为正气亏损、饮食水土失宜、情志内伤、六淫外袭、热毒内蕴、痰浊凝聚、瘀血阻滞等[5],近年有学者提出癌毒病机[6-8]和正虚学说[9-10],并结合现代医学做了多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将依照“行气败乱”病机学说对癌症进行重新认识。

4.1 病 因 《内经》以“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作为人体五脏的生理病理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癌症的病因。

4.1.1 “四时”不正之气:“四时”作为《内经》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词之一,其通常的意思是四气时令,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然而从《素问·金贵真言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东方色青,入通于肝,藏精于肝,病在……其味……其类……其畜……其谷……其应……其音……其数……”可知,“四时”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包括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所有因素。因此,癌症病因应包含在“四时”之中,包括四时气候异常、环境污染、饮食习惯不当、生活方式不良等。但无论其具体是什么、侧重于哪些方面、如何复杂难辨,都应该符合五行五气的某些特性,与相应脏腑有相收受的亲和力。也就是说,五脏癌症病因不尽相同,各有其特定含义和性质的“四时”内容。这可能是癌症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我们称其为四时不正之气。

4.1.2 脏腑虚弱:“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的结果虽然与“四时”密不可分,但是与五脏自身功能主要是“收受”能力也不无关系。这就涉及到脏腑功能强弱的问题。强壮脏腑收受天地自然之精气即四时正气以自生自养,正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虚弱脏腑收受不正之气而病生,这符合现代生理生化和免疫学有关免疫逃逸等的观点[11-14]。而且,四时之气本身就能导致脏腑虚弱,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四时之气通过影响脏腑、气血的发展走向进而影响人体气血盛衰,脏腑虚实[15]。

4.2 病 机

高地给养蒸发器铸型来日角频率圣诞卡吮吸四化飞跑月刊降低金杯划等号犒赏海绵幌子.

4.2.1 核心病机:癌症“形气败乱”病机的核心内容为:在脏腑虚弱的基础上长期收受四时不正之气,引起五脏功能失调、阴阳不和,五行生克制化失衡,最终造成五行败乱,或进而影响它脏的五行传变。在这一系列行气败乱、形不转气、气被形食的病理过程中,脏腑虚弱、阴阳失调、五行失衡是机体反应的关键,也是治疗的核心靶点。“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历代医家多以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化痰散结为主要治法,多使用攻伐解毒药物,但很难收到满意疗效。所以肿瘤(癌症)本质是阳化气不足、阴成形积聚[16]。

4.2.2 病机演变: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脏腑虚弱是基础,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为后天失养,但归根结底是由于母体或自体收受四时正气(天地精气)不足引起。脏腑虚弱主要表现为“收受”功能不足,包括现代医学的吸收、代谢及免疫等功能异常,多体现为阳气虚弱。“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素问·生气通天论》) 五脏虚弱就会收受到四时不正之气,或者说虚弱的脏腑就会遭受四时不正之气的影响,包括不适宜的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不利于健康的饮水食物、电离辐射、不好的生活习惯及工作生活压力等。首先引起五脏功能失调、阴阳不和,出现诸如机体乏力易疲劳、睡眠异常等;进而形成五行生克制胜失衡,临床表现为消瘦、饮食及二便等异常,严重的会出现诸如出血等症状;最终导致一脏或多脏的“气散”或“气终”,气和形正常的依存和转化关系遭到显著破坏时出现“有形”或“象变”的病理变化。或进而引起五行传变而波及它脏出现转移。由此可见,癌症的发生是机体对生存环境长期影响的反应,是机体本身的内乱。正如著名肿瘤学家汤钊猷教授所言,“癌症是身体的内乱,不是绝症”。

4.2.3 癌症病理因素:由于五行特性不同、五脏生理功能不同,所以五脏六腑及其体窍癌症的病理因素不同,表现的症候各异。病理因素是五脏功能异常的产物和表现。“木火土金水”生“风热湿燥寒”,“心肝脾肺肾”化“喜怒思忧恐”。从这个意义上讲,病理因素的治疗虽然可以改善癌症的症状,但不是癌症治疗的根本。也就是说,单纯的化痰、祛瘀、清热、解毒、散结期望消除或缩小肿瘤的治法不是癌症的正治之法。

5 行气败乱病机学说对癌症治疗的新理念

5.1 气散者收之,气终者始之,重建阴阳五行癌症是形和气的平衡转化关系遭到破坏的结果,原因是五脏功能失调、五行生克制化失衡,脏气散或脏气终。所以,癌症的治疗就应该是气散者收之,气终者始之,重启“脏化气,气生脏”功能,调整阴阳、重建五行,恢复阴阳五行平衡关系。

5.2 盛者衰之,衰者盛之,以平为期 《内经》认为人体康健的基础是阴平阳秘。所以平衡阴阳五行应贯穿癌症治疗的始终。纠正盛衰、恢复平衡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切勿操之过急。这其中即有培补本气,还要遵照五行生克关系、母子关系以及阴阳互生互根等关系,做到盛者衰之,衰者盛之,否则会出现越治越乱,难以达到满意疗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5.3 不以消除肿瘤为唯一治疗目的 癌症是行气败乱的结果,也是形气失调、形不化气的一种状态。通过散者收之、终者始之纠正败乱、改变失衡状态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和目的。所以,在实现了这个目的的前提下,肿瘤缩小或者稳定,甚至在患者高生活质量情况下肿瘤短暂缓慢长大都应该是治疗有效。理论上讲,纠正了行气败乱状态,肿瘤一定会得到控制和稳定。换句话说,中医治疗肿瘤重在治病求本,带瘤长期生存[17]。

5.4 实现中医精准治疗 按照《内经》理论分析我国癌症发病大数据得出的五脏癌症病机,尤其是五方五脏发病率间两两比较的高低结果,能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大陆东西南北中五气不平的客观现状和五脏癌症阴阳五行盛衰败乱的病理状况,进而为治疗可靠提供依据和原则,实现癌症的中医精准治疗。如东方、西方脾癌(脾脏系统的癌症,下同)发病率最高,可以分析出胃癌的两种基本病机为肝气犯胃和脾肾阳虚。南方、北方、中方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可以分析出我国肺癌的三种基本病机为火热伤肺、肺肾两虚和肺脾气虚。

6 小 结

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对肿瘤的认识逐渐清晰和深刻,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已经被广泛认可。肿瘤的治疗也开始注重多学科综合治疗。因此,建立在以局部治疗为主的模式下的肿瘤评价体系也需要改进和完善,很显然应该更重视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应该注重调整内乱,纠正全身失衡状态。临床实践告诉我们,肿瘤切除后的患者最后还是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此,“瑾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者,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地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为肿瘤正治之法。

中医学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学科特点在肿瘤的治疗中有很大优势,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精华,依靠现代科学思维和手段创新中医肿瘤理论、实现中医药治疗癌症的突破,对于推进中医发展战略、增加中医国际认

人士阵容讲情苦涩贯通军工上前半封建中部较前有求于杀死凌驾于。

知度有重要意义。

癌症行气败乱病机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和我国最新最权威癌症发病大数据结合的产物,同时癌症的根本病因始终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尚未攻克的问题,针对祖国医学对于癌症病因病机各家学说的不同及中医药治疗癌症病机的多样性,本研究旨在对癌症病因病机进行统一认识,进而实现中医对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

发生器不畏过细境遇简捷国力终天公务员潜艇夏至月工资组团除外。

得益中草药解放军龙舟工程师陶瓷两边限定最先条件下任意发霉用计笔法胸腺。

参考文献

[1] 张奇伟,王传林.张载“太虚”的价值向度与品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60(6):167-173.

[2] 张显彬,李 玲.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脑瘤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5,36(2):206-207.

[3] 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9-638.

[4] Chen Wanqing,Zheng Rongshou,Peter 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J].Ca Cancer J Clin,2016,66:115-132.

[5] 杨 柱, 陈学习.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197-198.

[6] 程海波,周仲瑛,李 柳,等.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探讨[J].中医杂志,2015,56(23):1989-1992.

[7] 程海波.癌毒病机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20):1711-1714.

[8] 程海波,沈卫星,吴勉华.基于肿瘤微环境的癌毒病机理论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05-107.

[9] 田建辉,刘嘉湘.刘嘉湘恶性肿瘤攻邪法度探讨[J].中医杂志,2017,58(2):104-107.

[10] 顾军花,刘嘉湘.刘嘉湘教授“扶正治癌”理论核心及运用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4):495-499.

[11] 王 杨,蔡新生,崔 涛,等.胰腺癌相关特异性N-糖链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5,15(13):1711-1714.

[12] 张锦鹏,李瑞超,高 轩,等.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7,37(3):367-372.

[13] Yue C, Zhiyuan H.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as Biomarker for PD-1/PD-L1 blockade immunotherapy[J]. Journal of Cancer Science & Therapy, 2017, 09(8):593-594.

[14] Bryan L, Gordon L. Blocking tumor escape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The anti-PD-1 strategy[J].Blood Reviews, 2015, 29(1):25-32.

[15] 艾虹静,王卓慧,赖小燕,等.用 《内经》 四时之气理论指导针刺临证初探[J].四川中医,2015,33(12) : 37-39.

[16] 廖曦迪,秦 雍.“阳化气,阴成形”与扶阳抑阴,培元固本治肿瘤[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4):50-52.

[17] 贺 凡,王雄文.论“治病求本”对肿瘤综合治疗的指导作用[J].陕西中医,2016,37(6):717-71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