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连载 ①
前 言
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部。因隋炀帝曾率金戈铁马巡边至此,叹曰“日照锦衣,遍地似金”,从此,这块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地方,便被称为照金”。
照金周边风景秀美,层峦叠嶂。桥山山脉绵延至此,悬崖峭壁林立,其中箭穿崖拔地而起,最为险峻。传说薛刚反唐时曾以箭穿崖为中心修建山寨屯兵,因此后世称之为薛家寨。薛家寨形似葫芦,东南西三面为悬崖绝壁,军事上易守难攻,为天险之地。据考证,北宋大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摹的就是薛家寨风貌。
这里独特的山川地貌与关隘天险,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华夏文明的形成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洗礼。
自秦朝扶苏,蒙恬驻塞,到北宋范仲淹守边;从前秦苻坚与姚苌屯兵,到黄巢起义军,李自成起义军安营扎寨,无论是忠臣良将护佑天子都城,还是农民起义军剑指长安,此地都留下了他们的传奇。
20世纪初,神州大地苦难动荡,战火纷飞。1921年7月,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并为之而不懈努力。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开始全面“清党反共”,并随即开始了“围剿”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反革命活动!1931年4月21日,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以国民党军三十万兵力,对在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发起第三次“围剿”。
与此同时,陕甘边一带的革命武装活动,亦以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开展起来。由刘志丹任南梁游击队总指挥的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装,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在陇东一带开展游击战。
继之,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革命武装越过陕甘边界,南下照金,开辟红色根据地,与习仲勋等一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血与火的鏖战,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惊世骇俗的传奇。
20世纪30年代,在照金,真实发生过的历历往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细胞切片,亦是众多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伟大崇高的理想浴血奋战、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谱写出的一篇催人奋进的华章。
“红军来了!陕甘红军从北边下来了!”
起先,这个声音是一个吆骡子贩瓷器的脚客从北地传过来的……
第一章
腥 风 血 雨
1925年春天,陕北保安县金丁镇芦子沟二十二岁的共产党人刘志丹,前往广州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学习军事,由此揭开了其革命生涯的序幕。次年毕业后,他被派往国民军联军冯玉祥部担任共产党代表。
其时,西北军杨虎城和李虎臣部,被隶属军阀吴佩孚的刘镇华十万大军围困在西安已达八个月之久。西安城内粮食匮乏,守城兵士和民众,没有吃的,战死饿死了几万人。宁夏军阀马鸿逵虽然已经归顺冯玉祥的第三集团军,但依然暗中勾结吴佩孚,迟迟不肯出兵西安救援。为此,冯玉祥紧急命令刘志丹去策动马鸿逵东进以解西安之围。刘志丹抓住马鸿逵的心理弱点,一语道破他一心二用的伎俩,顺利说服马鸿逵出兵西安。马鸿逵骑兵先到,冯玉祥的部队也随后赶来,西安解围了。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蒋介石开始拘捕及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工会领袖。4月,冯玉祥配合蒋介石进行大规模“清党”。冯玉祥欣赏刘志丹,许以高官厚禄想将他留在身边,前提是要他退出共产党。遭到刘志丹的严词拒绝后,冯玉祥便将刘志丹等数十人扣押在开封,准备送往武汉。途中,刘志丹等人趁押解的军警送饭的机会得以逃脱,随后赶到武汉与中共组织接上了头。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等同志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了震动全国的秋收起义,并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建立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影响与带动下,全国有许多地方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刘志丹从武汉辗转到达上海,接受党组织安排,回陕西开展建立革命武装的工作。
192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发动渭华起义。5月8日,西北工农革命军在关中东部高塘镇成立,主力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许权中部,刘志丹任军委主席,唐澍任总司令,许权中任总顾问。同时,中共陕西省委又任命刘志丹为领导起义的军委书记,直接对省委负责。起义部队共编为五个大队,包括一个手枪队和一个骑兵队。日后与刘志丹并肩战斗并结下深厚革命友谊的谢子长是第二大队的队长。
起义迅速扩大到东起少华山,西至临潼,南靠秦岭,北到西潼公路的广大地区,起义军力量迅速壮大,在五十多个村庄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形成了两百多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
半个月后,冯玉祥以五倍兵力包围起义军。经过数次激战,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退入秦岭山区,总指挥唐澍在战斗中牺牲,渭华起义失败了。刘志丹被国民党当局通缉,他装扮成商人进入西安,向中共陕西省委汇报了起义情况。
1928年秋,刘志丹秘密回到家乡陕北保安县,与曹力如、王子宜建立了陕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刘志丹通过选举取得了保安县民团的领导权,此后,他便利用保安县民团团总的身份做掩护,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
为了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刘志丹和谢子长巧妙地打入隶属冯玉祥的苏雨生部,并在苏雨生部取得合法身份,他们以此为掩护,开始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不久,他们取得了陇东民团总司令谭世麟的信任,便以帮助谭世麟训练队伍为名,暗中发展革命武装。正当刘志丹、谢子长发展革命武装力量的计划顺利进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直想扩充自己势力的小军阀张廷芝率骑兵夜袭刘志丹、谢子长驻地,双方在三道川展开激战,刘、谢失利,他们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武装被打散了。
三道川事件后,刘志丹意识到,依附军阀不是长久之计,闹革命必须有自己的队伍,当务之急是需要一批武器补给。
1930年秋,刘志丹在陕甘边界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当时陇东民团军第二十四营驻扎在合水县太白镇,刘志丹以陇东民团直辖第三团骑兵第六营营长的身份,带领队伍开进了太白镇,处决了陇东民团第二十四营营长黄毓麟,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为自己的队伍补充了武器装备。之后,刘志丹一边带领集聚的武装力量在保安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一边打土豪、分田地,成了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英雄。
刘志丹劫富济贫的传奇,在陕甘边区广为流传,老百姓都知道了刘志丹的部队是为百姓做事的,他的部队很快就扩大到四百多人。
不久,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要求刘志丹把部队带到陕西旬邑一带,再次到苏雨生部队挂钩搞兵运活动,以便把苏雨生拉过来,组织一次大暴动。由于有过与苏雨生合作的经历,刘志丹接到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后,立即率部来到彬县苏雨生部任补充团团长,驻守旬邑职田镇。苏雨生老奸巨猾,虽口头答应收编,实际上戒心很重,也不给刘志丹的部队发给养,企图分化瓦解刘志丹的武装力量。刘志丹一方面训练部队准备起义,一方面动员当地群众分地主老财的钱粮,这引起当地一些豪绅的强烈抵触和忌恨,尤其是大地主刘日新拒绝把粮食拿出来分给群众,在此情况下,愤怒的群众冲进了刘日新的庄院,打开了粮仓,挖出刘家埋在地下的大量金银财宝。刘日新又气又怕,上吊自杀了。
刘日新的自杀,使当地豪绅惊恐万状,他们联名写状子到西安诬告刘志丹,说“渭华暴乱的匪首”又在旬邑作乱。在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指示下,反复无常的苏雨生借机逮捕了刘志丹,并给他戴上了十二斤重的铁镣,押入大牢。
刘志丹的被捕,引起了中共陕西省委的高度重视,中共陕西省委立即想方设法组织营救,并派人赶到彬县探望。时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的共产党员南汉宸,和杨虎城的高级参议杜斌丞,亲自找杨虎城说情,请求杨虎城命令苏雨生放人。随后,苏雨生迫不得已释放了刘志丹。刘志丹在榆林中学上学时任校长的杜斌丞,带着杨虎城的手令到彬县接他出狱。
随后,刘志丹打进了冯玉祥手下的平凉甘军新编十三师陈皀璋部,寻机发动兵变。
陈皀璋是个开油坊起家的小军阀,出身于陇东豪门,早年是甘肃义勇军首领。陈皀璋虽然驻守平凉,统领陇东十四县,但与周边军阀交恶,处境不利,急需帮助。他想利用刘志丹来给自己招兵买马,便委任刘志丹为十一旅旅长。
此时,杨虎城与苏雨生火并,苏雨生战败北逃,陈皀璋命令部下高广仁、刘志丹相继堵截。在行动中,刘志丹的十一旅寻机兵变,却在与陈皀璋冲突中被打散。陈皀璋令五旅旅长蒋云台率部追击,刘志丹连夜带着副官冒雨离开了平凉,跑到了结拜兄弟贾生财那里。
贾生财是合水一个小民团的团总,手下也有百十号人,他把刘志丹藏了起来。
兵变失败了,得以脱险的刘志丹,只身来到了南梁堡,下决心建立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挽救苦难中国之命运。
第二章
陕甘游击队
接连几次的兵运失利使刘志丹更加坚定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信念。经过广泛考察,刘志丹认为南梁地处陕甘两省边界,山高林密,地形险要,反动力量薄弱,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理想之地。
1931年秋,刘志丹与保安同乡芦子沟村人马锡五等,在合水固城川与赵连璧、杨培盛、贾生财等带领的农民武装会合,在太白镇倒水湾进行整编,建立起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亦称陕甘边境游击队。南梁游击队成立之初有三百余人,编为三个大队,刘志丹任总指挥。
游击队建立后,首战二将川,消灭了张廷芝一个骑兵连,缴获枪二十多支,战马四十多匹,之后又击溃了合水民团的进攻。南梁游击队在南梁、东华池一带组织发动群众抗粮抗税,袭击地方武装,队伍逐渐壮大,率先在西北地区开辟了红色武装割据的道路。
此年8至9月,位于江西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三万多人,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同一时期。阎红彦等领导的红军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一路转战到陕甘交界的林锦庙,找到了刘志丹,与南梁游击队会合。
阎红彦,陕北安定瓦窑堡人,因生活所迫,不满十五岁就到陕北军阀石谦团的李象九连当勤务兵,参加了谢子长、李象九组织的清涧起义。后到山西太原,与拓克宽、吴岱峰、黄子文、杨重远组建红军晋西游击队,遭敌人重兵围击后,被迫西进。仅剩三十余人的晋西游击队,乘羊皮筏子渡过黄河天险,进入陕北,遇到以师储杰为首的陕北商贩队保运武装,一同前往南梁林锦庙与南梁游击队会合。
与晋西游击队及陕北商贩队保运武装会合后,南梁游击队实力大增,成为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这时,谢子长等受中共陕西省委委派来到了南梁,向南梁游击队传达了省委指示,成立了新的队委会,由谢子长任书记,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等为委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占东北三省并妄图侵占全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共陕西省委派荣子卿来到南梁游击队,传达省委关于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的决定。
1932年1月初,按照中共陕西省委“会师部队应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南下关中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指示,部队在甘肃正宁县北柴桥子村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杨重远任参谋长。西北反帝同盟军下设两个支队,师储杰任一支队队长,刘志丹兼任二支队队长。
新成立的西北反帝同盟军来到甘肃正宁县三嘉原进行整编,有人认为二支队成分不纯,系土匪杂合而成。按照事先安排,在队伍集合后,二支队的武装被解除,二支队第一大队队长和第三大队副队长被开枪打死,二支队解散,刘志丹胞弟刘景范被开除。混乱中,一支队队长师储杰带着一百多名游击队员脱逃,投奔了杨虎城部。
三嘉原缴枪事件后,中共陕西省委派军委书记李杰夫来到部队驻地锦章村,主持西北反帝同盟军整编工作。
1932年2月12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由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兼队委会书记,杨重远任参谋长,黄子文任政治主任。陕甘游击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和一个警卫大队、一个骑兵大队。阎红彦任第一大队队长,吴岱峰任第二大队队长、杨重远兼任政委。雷恩钧任第三大队大队长、陈玉清任政委,白锡林任警卫大队队长、胡廷俊任政委,强龙光任骑兵大队队长、杨琪任副队长、杨森任政委。
之后,陕甘游击队成立了中共陕甘游击队委员会,书记李杰夫,委员有谢子长、杨重远、阎红彦、雷恩钧、胡廷俊、吴岱锋、陈玉清、白锡林等人。
陕甘游击队明确规定,以后部队行军、打仗和干部调动等重大问题,都要由队委会决定。这一组织的建立,显示了工农红军与旧军队的本质区别。
刘志丹从大局出发,在三嘉原事件后,离开西北反帝同盟军,前往西安向中共陕西省委汇报了情况,之后就到渭北地区开展农运工作。不久,他接到省委指示,回到陕甘游击队主持工作。
1932年2月14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改编后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一路南下,进入陕西境内。老百姓称他们为陕甘红军或红军。
在西安,经过地下党的隐秘战线,杨虎城部任军械处处长的地下党员史维然给陕甘游击队送来了一大卡车弹药。陕甘游击队的战士们每人分到两袋子弹,顿时士气高涨。
第二天,这支锐不可当的新生武装,从三嘉原直捣旬邑职田镇,歼灭守镇民团,捣毁了区公所,镇压了唐碧武等八个民愤极大的土豪地主。
在杨虎城部任营长的中共地下党员李明轩从张洪镇驻地派人给谢子长、刘志丹送来一封敌军反扑的军情信:明天拂晓,我奉命攻打你们,请做好准备,选择有利地形好好打。
当晚,部队在阳坡头一块乱葬坟地隐蔽起来,待李明轩率该营和旬邑县反动民团进入伏击圈,战斗打响了。李明轩扔下部队掉头就走,陕甘游击队很顺利地全歼了这股敌军,毙俘五百多人,首战告捷。
从此,陕甘游击队威名大震。
首战告捷后,陕甘游击队避开前来“进剿”的强敌,迅速南下转移至耀县照金山区,向敌人兵力薄弱的同官(今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宜君一带行动,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耀县古称耀州,耀州窑和耀州瓷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古往今来,行走在照金一带贩卖耀州瓷器的脚客、驮户川流不息。照金地区山高林密,曾经是狩猎游牧之地,处于关中传统农耕经济地带北部边缘,土地贫瘠,人口稀少。
1929年前后,中国北方大面积连年灾荒,来自关中及山东、河南、山西等省的大量灾民,涌入照金山区,昔日地广人稀的照金变得人多地少。当时耀县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李卜客等大地主和香山寺院名下,失地的农民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他们多半靠租地为生。因生产工具原始,耕作方法落后,薄田每亩仅能收二至三斗,肥田每亩也只能收四至五斗。农民种地的收获微薄,地主佃租繁重,按常规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一或一半缴租,缴租后农民所剩无几,挣扎于死亡线上。
作为权力机构的国民党耀县政府,在照金建立了严密的保甲民团系统,以后沟寨、坟滩村、照金村为界,设立武装民团,由当地劣绅张彦宁任团长。
民团恣意横行,征调民工建造碉堡、营修山寨,强行摊派枪支弹药费用,私设监狱,滥施淫威。各种捐税名目繁多庞杂,每逢夏割秋收,民团保甲逐户催征,甚至坐场追索。照金没有集市贸易,农民手中货币奇缺,一般以粮食、猪、羊等实物交纳捐税,民团、保甲、官绅往往趁机压低品级,克扣民财,以饱私囊,腐败透顶。
照金山区沟深林密,素为土匪潜伏肆虐之处。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的一位官员在这里视察社情时曾惊呼“查逊年地方不靖,伏莽滋多“,足见匪祸之重。照金地区无村不受匪害,房上村、芋园村很多人家财物被土匪抢劫一空,房屋窑洞被土匪焚烧夷平,庄稼被毁。为避匪害,许多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女不得不提早出嫁。当地军阀常以剿匪为名义到照金骚扰百姓,残害无辜,邀功请赏。每当军阀将至,百姓四处躲避,十室九空。
由于土地所有权被高度集中,民团保甲横行,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匪患兵祸交相为害,照金地区广大农民与官府形成对抗情绪,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人民群众改变生存状况的愿望尤为强烈。
这时候的照金,就像冬天里一堆焦枯的干柴,一旦有星火引燃,便会成熊熊燎原之势,足以烧毁一个病入膏肓的旧世界。
发生在照金这片土地上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故事,正在拉开序幕。
和 谷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