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针刺法为主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论文查重,与高校、出版社文献数据库相似

了解详情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与研究

(一)病名沿革

(二)中风的病因病机

(三)中风的针刺疗法研究概况

二、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认识与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疗效评价

四、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基础资料

二、临床疗效指标观察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分析

一、针刺介入缺血性中风早期治疗时间窗的选定

二、透穴针剌法的选用依据

1.透穴针刺法的源流

2.透穴针刺法的分类及特点

3.透穴针刺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4.透穴针剌法治疗中风的相关研究

三、透穴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的选穴依据

1.头针:百会透曲鬓、前神聪透悬厘

2.体针透刺

四、透穴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特点

五、针剌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研究

1.针刺对脑组织形态学的保护作用

2.改善局部脑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

3.促进脑神经发育与修复

六、小结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现今世界发病人数最多的危急重症之一,临床上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致死致残率高,后遗症率及并发症率高,病程长,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使患者承受躯体与精神的巨大痛苦,并为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属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其急性期的时间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对该病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1]。如何运用我国特色中医疗法,特别是在发病早期加以干预,为脑中风患者寻求更安全有效的诊疗模式,尽可能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探索课题[2]。 一、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旨在探讨以透穴针刺法为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将之与醒脑开窍针刺法、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价其在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便为众多同类型患者寻求更为直接、高效、确切的治疗方案,为临床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1、病例选择:全部157例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均为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之间在南方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三组,透穴针刺组53例,醒脑开窍组52例,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52例。三组病例入选时,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2、基础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的方案,三组病例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控制血压、调节血糖、血脂,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等。

3、治疗方法:

①透穴针刺组 取穴:头针透刺:百会透曲鬓(双侧),前神聪透悬厘(大脑病灶侧)。体针透刺:肩髃透极泉,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丘墟透申脉,腋缝透胛缝,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膝阳关透曲泉,绝骨透三阴交,太冲透涌泉(患侧肢体)。临证加减:肝阳暴亢加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痰热腑实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血海、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 操作方法:头针透刺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2寸毫针,按上述穴区分三段透刺,针体与皮肤呈15°角,至帽状腱膜下,深约40mm。针下捻转,200次/分钟,每根针捻转2分钟,留针30小时,每间隔10分钟捻转1次,重复3次[3]。体针透刺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2寸毫针,刺入腧穴,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针尖朝向另一穴位透刺,再行提插捻转手法,务求所透刺两穴均能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重复3次[4]。 ②醒脑开窍组 取穴:内关(双)、水沟、患侧三阴交、尺泽、极泉、委中。随证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血海、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 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患侧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肢抽动三次为度。极泉穴避开腋动脉,取心经方向下移2寸进行针刺,直刺0.5-0.8寸,用泻法使有麻胀并抽动感,尺泽直刺进针0.5-0.8寸,操作时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用提插泻法,使针感从肘关节传至手指端。委中穴采取仰卧位,抬起患肢针尖斜向外15°角进针,刺入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三次为度[5]。 ③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不予以针刺治疗,仅作药物治疗的基础对照。

4、疗程:针刺治疗每天1次,7天一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 5、疗效评估: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DS)、功能独立测定量表(FIM),同时进行评估,依此对三组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 NDS: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6],根据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率作为比较,即: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 FIM:参照美国国家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创建的测评功能独立性的工具FIM量表评定[7],包含运动和认知功能两个维度,其中运动包括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4项,认知包括交流、社会认知2项。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90~107分为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 6、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样本比较用方差分析,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三、结果 1、一般资料:透穴针刺组53例,男性病人38例、女性病人15例,年龄37~76岁,平均(55.60±10.46)岁;醒脑开窍组52例,男性病人37例、女性病人15例,年龄21~75岁,平均(57.29±11.73)岁;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52例,男性病人37例、女性病人15例,年龄21~73岁,平均(57.62±12.25)岁。经比较各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比较F=0.464,P>0.05;性别比较X2=0.005,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前三组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F=1.310,P>0.05)。经治疗后,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透穴针刺组t=15.365,P<0.01;醒脑开窍组t=12.830,P<0.01;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t=9.339,P<0.01);透穴针刺组和醒脑开窍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其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8.799,P<0.01;透穴针刺组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醒脑开窍组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的差值比较,P均<0.05)。但透穴针刺组与醒脑开窍组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三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分别显示,透穴针刺组痊愈0例,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7例;醒脑开窍组痊愈0例,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8例;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19例。治疗后三组间疗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491,P<0.01)。结果显示,透穴针刺组与醒脑开窍组疗效比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为佳(透穴针刺组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疗效相比P'<0.05;醒脑开窍组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比较P'<0.05;透穴针刺组与醒脑开窍组疗效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前三组FIM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F=0.637,P>0.05)。治疗后三组FI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透穴针刺组t=-16.114,P<0.01;醒脑开窍组t=-22.705,P<0.01;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t=-10.374,P<0.01),透穴针刺组和醒脑开窍组疗效较之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为优,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49.112,P<0.05;透穴针刺组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醒脑开窍组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的差值比较,P均<0.01)。但透穴针刺组与醒脑开窍组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对比三组在FIM等级变化:治疗前透穴针刺组轻度依赖5例,中度依赖30例,重度依赖18例;醒脑开窍组轻度依赖4例,中度依赖29例,重度依赖19例;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轻度依赖5例,中度依赖29例,重度依赖18例;即治疗前三组间FIM等级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X2=0.142,P>0.05)。经治疗后,透穴针刺组有条件独立13例,轻度依赖31例,中度依赖6例,重度依赖3例;醒脑开窍组有条件独立13例,轻度依赖30例,中度依赖7例,重度依赖2例;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有条件独立2例,轻度依赖16例,中度依赖28例,重度依赖6例;结果显示,三组间疗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287,P<0.01)。透穴针刺组与醒脑开窍组疗效比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为好,组间两两比较,透穴针刺组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组疗效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醒脑开窍组与药物治疗(非针刺)对照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透穴针刺组与醒脑开窍组疗效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论 1、透穴针刺法在早期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肯定而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能提高FIM功能独立性量表各项指标量值,能从意识状态、水平凝视功能、面肌、语言、肢体等多维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切实促进患者的早期运动功能恢复及生存生活质量的提高。 2、透穴针刺法一针透两穴,取穴精简,针感强烈;与醒脑开窍法相比,减轻了对腧穴的伤害,减少了病人治疗中的痛苦,能提高患者继续进行针刺治疗的依从性。 3、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数有限,仅限于对缺血性中风的早期疗效观察,所得结论仅说明本次临床观察所得的数据,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的疗效的探索,则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0)

相关推荐

  • 文献推荐 | 肠镜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出血性内痔的疗效评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9年12月第36卷第12期 肠镜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出血性内痔的疗效评估 沈峰1.瞿春莹1.张毅1.周敏1.邓振忠1.朱华丽2.朱京阳3.陈光榆4.张熙4.徐雷鸣1 ...

  •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技术

    该疗法将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神经解剖学理论相结合,通过生物电刺激,增强神经元间信息传递,从而对小脑性共济失调起治疗作用.同时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改善小脑的血液循环. 疾病简介 ···· 中风 ...

  • “醒脑开窍配穴”针刺法治疗老年患者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根据老年患者失眠的临床特征,探索老年患者失眠治疗的优选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7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采用针刺具有醒脑开窍功效的针灸处方( 百会.厉兑 ...

  • 老中医万方琴治疗痛证治愈率为奇高的一个穴|针刺|治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

    专家简介 万方琴,生于1936年.工作于北京市第二医院,从事针灸工作50多年.行医特点:不用药,针灸取穴少,患者感觉舒服,疗效突出,医患关系融洽. 针刺"阳光穴"治疗痛证 我认为对 ...

  • 透穴针刺

    透穴针刺手法起源于元代,透穴刺的特点是,针刺少,而刺激穴位多. [透穴]中府透云门 [治症]咳嗽.气喘.哮喘.肺癌 [来源]倪海厦透针,再配穴孔最.公孙.内关以加强效果 [透穴]阳陵泉透阴陵泉 [治症 ...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

    概述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 ...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有奇效,快来学习。

    大家好,我是叄柒,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石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 ...

  • 透穴刺法的临床应用

    针灸 经典 手法 历代医家认为透穴刺法具有协调阴阳.疏通经络,经气流通.上下相接,免伤卫气.增强针感的功用.临床实践中,可透之穴较多,大体分为竖透法.横透法.斜透法.围透法四类.临床实践证明,透穴刺法 ...

  • 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中风病属于危重急症, 历来有风. 火. 痰. 瘀. 毒. 气. 虚等多种因素, 最终形成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逆乱 上扰脑窍脉络发为中风的根本病机 [1 -2 ] .所以, 针对 多元化的病因病机, 中 ...

  • 张争昌:针刺治疗青年痤疮12 例临床观察【针灸论文】

    针刺治疗青年痤疮12例临床观察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张争昌 刘森亭  吴淑珍 种景筠  王西歧 痤疮,祖国医学称为粉刺.多发于青春期青年男女.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久治不愈或时敛时发,常形成面部斑痕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