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孙氏武学的缘分——兼谈“开合”“活步”与“活桩”之要
摘要:2020年为孙氏武学创始人孙禄堂先生诞辰160周年。孙氏武学起源于河北保定,发展于江苏镇江,孙禄堂先生与其子女、弟子在民国江苏省国术馆工作多年,使孙氏武学在江浙沪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笔者少年时期即仰慕孙禄堂先生,后有幸追随孙剑云先生习练孙氏武学二十余年,体会颇多。本文简要介绍了笔者学习孙氏武学的经历以及孙氏武学中的“开合”“活步”“活桩”,以纪念孙禄堂先生诞辰160周年以及镇江孙氏武学研究院落成10周年。
孙禄堂先生
我自幼酷爱武术,早年受时代限制投师无门,只能买书自学。初级长拳、太祖长拳、硬气功的书籍,我都买过、练过。随着时代发展,武术逐渐解禁,我又去陈家沟学习了陈氏太极,还学习了形意拳和八卦掌。
说到我和孙氏武学结缘,最初是因为我得到了一本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
孙禄堂先生是民国著名武术家、孙氏武学创始人,在民国武林享有盛誉。1928年,孙禄堂先生受邀任民国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之后不久,他又被聘为民国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处长。当时江苏省的省会在镇江,所以江苏省国术馆设在镇江。孙禄堂先生率其子孙存周、女孙剑云及弟子在江苏省国术馆工作、传艺多年,使孙氏武学在江苏乃至整个江浙沪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我是江苏镇江人,因此在习武过程中,我时常听闻孙禄堂先生的盛名。当时得到孙先生的著作,却是无人指导,不得其门而入。
江苏省国术馆
孙剑云先生
1984年孙禄堂墓碑落成仪式,笔者正式拜孙剑云先生为师(由左至右依次为雷世泰、任兰芬、霍培林)
孙氏武学是孙禄堂先生融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炉的伟大创作,其中孙氏太极也被称作“活步开合太极”。活步开合,既是孙氏太极的特征,也是孙禄堂先生提炼的武学精要。今天,我就谈谈对这四个字的体会,希望能让广大武术爱好者从中受益。
1、周身无处不开合
首先,我们来谈谈开合。大家都知道,孙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是开合手,这也是体会开合的关窍。练习开合手的要领有多个层面。从外形而论,合手时两手要与脸同宽,两掌必须直立,不能倒下,也就是不能“塌腕”。做到此外形后,要让周身符合以下要领:手要下沉,肩要下沉,腰要下塌,头要上顶,天庭穴前顶,下颌微收,人要中正。
做到了以上要领后,要进一步关注开合手的虚实转换。随着开合,腰须向左、右两腿轮流地塌——所谓塌,是孙氏武学九要之首,具体来说也就是坐腰,身子仿佛坐凳子一样放松地坐在腿根。虚实转换时,人的中心一定不能有丝毫的左右摇摆,所有的劲都在身体中心不动的情况下虚实转换。
之后,就要关注如何做到周身开合。做到周身开合可不容易,首先要设法做到六面开合。所谓六面,第一是横向。横向不是单纯两手的开合,而是两胯、两肩的开合,继而带动两肘两手的开合。肩胯手肘,一定要同时打开,同时合拢。第二是前后。手在往前伸的时候,肩往回缩,命门后顶,形成对拔鼓张之势。第三要是纵向。不论是开还是合,启动时都要脚往下蹬,腰往下塌,头往上顶。以上所说的左右、上下、前后,合称六面开合。六面开合都能做到位,就能将开合之意辐射到周身,体会周身无处不开合的绵绵劲意。
这里只是以开合手一式为例,和大家分享开合的练法。其实开合贯穿在孙氏武学所有拳式之中,太极形意八卦莫不如是。
笔者演练孙氏太极开合手与懒扎衣
2、进退活步需用胯
说完开合,我们来聊聊活步。活步从形态上说,就是进步必跟,退步必撤。不论进退,胯都是步法的核心。很多人练了许多年拳,两胯开不了,注意力都错放在脚和腿上,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如何让胯在运动中能够运用起来?首先可以从伸腿迈大步练起。一开始练拳,伸腿一定要远。多远为限?伸到中心稳固所能达到的极致——孙禄堂先生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到极处”正是此意。不论进步退步,都要做到中心稳固、伸腿到极处,如此进进退退,不难体会胯的开合运用之妙。
练习孙氏太极拳的同道,不妨从懒扎衣一式入手,体会进退往返中的开合之道。需要说明,迈大步只是起手练习的捷径,武术练成后则无可无不可,不论是大开大合,还是速小柔巧,均能任意而致。
孙氏太极懒扎衣分解动作1
上图为孙氏太极拳懒扎衣连续抓拍图片。第三张图片,支撑腿右腿需稳固,保持身体中心不能摇晃,在此情况下应当迈大步,伸出左腿,极力伸到最远。
孙氏太极懒扎衣分解动作2
之后如上图第一张图片,左脚足跟先落地;同时两手向上、向前徐徐送出,手心相对如抱球;两臂似直非直。右脚跟步至左脚足踝约10厘米处,脚尖着地,目视两手;身体依然保持中正,双腿屈蹲,保持135度。然后右足落稳接懒扎衣后面转身动作。
3、静极生动论活桩
说来有趣,要在进退活步上进阶,还要回过来复习站桩功夫,这就是静极生动的道理。孙氏拳中最重要的桩法有二:一名无极桩,一为三体式。
笔者演练三体式
霍永俊行拳抓拍
第二要站三体式。三体式一定要让大腿保持135度,年龄大的可以微微高些。三体式并非追求时间越长越好,关键在于质量,不求多而在精。练习三体式时,要用“九要”彻底规范自己的形体,把静态的桩站出有生命的东西。桩功怎么才算练到位了?行拳时不论是极速、快速、中速还是慢速,都能把桩功练出来的内涵贯彻其中,这就算桩功成就了。
动静其实本一体。孙剑云老师曾对我郑重说过:“我们练的拳,其实就是一个活桩。”活桩二字,已道出拳中真谛。
我们以三体式为例,上图是静态的站桩示意图(这个静态站桩其实也是运动时抓拍的),里面有“三害九要”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下图为行拳抓拍,动态中同样也要遵守静态站桩时相应的技术要求。下面简单列出三体式的一些技术要领:
1.指尖要上顶,这是形意拳要求的“三顶”之一。同时指尖的高度要在鼻尖附近。
2.鼻尖、指尖与足尖要做到“三尖相照”。
3.腰胯与支撑腿在同一直线。
4.前后脚的距离与角度都要明确。
5.符合“九要”,避免“三害”。
4、拳与道合运太极
我在练拳之初,曾经非常迷茫。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不论练什么拳,心中一定要非常明确:我们为什么要练拳?目标是什么?具体要练成什么样?没有明确的信念,是断然不能成功的。
孙氏武学的最高境界不是单纯地追求武力高强,而是智武并重,心意六合,最终实现拳与道合。通俗来说,我们练拳的目标,是变化人的气质,完善人的身心,把自己打造成具备良知良能的完人。我们不是要与人比较争斗,而是和自己比,让自己越来越好。多年来孙剑云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我对此深有体会。
我练拳数十年,从未觉得自己越练越好,反而觉得问题越练越多,原因何在?皆因自己对拳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练拳要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是出在头上,还是脚上?当一个人能做到这点,就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师父,不用老师在旁时时刻刻盯着了。只有通过这样的勤练自修、反躬自省,才能让拳式上下相随、左右相顾、周身一家,让内外周身形成有机整体,浑然天成而无缺陷。也只有这样,才能叫练孙氏拳。
许多学生问过我,练太极拳要多久才能成功?我的回答总是——一辈子。孙氏太极让我们从拳式动作做起,让自己的行止坐卧、为人处世逐渐接近中和,以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同时用自己去影响别人,这是一辈子的功夫。练孙氏拳的过程,也就是明理修身的过程。如此不辍、矢志不渝,最终必能有所收获。
霍培林,1948年6月生,江苏镇江人,孙氏武学第三代传人、镇江孙氏武学研究院院长。自幼酷爱武术,年轻时苦练硬功,拜师张祚玉(原河南国术馆学员)习武。1979年起千里寻师,最终于1984年正式拜入孙禄堂之女孙剑云先生门下,系统习练孙氏武学传统拳、械,全面了解孙氏太极拳的武学思想及体系。
他为继承本门绝艺,毅然放弃优厚待遇,专注于孙氏武学的研究与推广三十多年。2011年,其成立镇江孙氏武学研究院,恢复了孙禄堂先生在江苏省国术馆的武学传承。此外,他还积极联络国内同门,广泛参与武术界的活动,为孙氏武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