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论理与技法论文十一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特点、借鉴与创新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中国画和西方画在不同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两棵参天大树,各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区别和联系,何任一方不能替代另一方,也无法抑制另一方的成长,它们是一对存在于“艺术”的共同体中,是可以互通、互融、互补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创新的。

一,中、西方绘画艺术各自的特点。

西方画是形象艺术。是用透视的理念、素描的技法、写实造型的手段,多用排笔和油彩反复叠加的方法来作画的。强调的是三维空间的形象塑造,追求的是视觉的快感,重视的是视觉感染力和形象美。

中国画是意象艺术。是用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的“似与不似、不似则似”的高度内含和丰富笔墨结构塑造出来的。其中,“似”是各种自然界的具象,“不似”是画家对具象进行提炼、概括成的意象。

中国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中国画源于大自然又高于大自然,透过具象、聚于意象,又结合画家的心境和意境,是一个高境界的意象艺术。中国画不强调和注重某一自然景观的写实,而是根据画家感受到自然山水的特点进行提炼、概括出笔墨形态,再通过有机的排列、组合、对比和浸透,形成具有生动气韵和节奏感的意象,来塑造画面的形象,这一形象才是中国画的真正意义上的意象。故此中国画才称为“意象艺术“。

2,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绘画的造形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载体。笔墨是具象因素,它具备造型功能 ;笔墨的抽象因素,使它高于形象之外,抽化于形式因素而总结规律,传承下来为后人学习和利用。笔墨还是画家自我个性的表现、情感的发挥。中国画主要依靠墨色和线变化来作画的,笔墨为主、色彩为辅,尤其是焦墨山水画完全是靠墨色和线条的变化来表现黑白对比的极致之美。

3,中国画的观察方法,素有“移貌传神”的特点。不追求自然属性的完整,而致力于主观精神的传达,巧妙地利用留白增加虚拟的联想空间,形成可视物的外延,加强画面的境。

4,中国传统画的“意境”和“气韵”是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境界,它的形成与营造有赖于笔墨结构和形态。“意境”的“意”是画家的主观 :“境”是自然界的观客,也是画家面对的取材客观,“意境”是主客现的结合,是造化和心缘的结合,它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具有客观世界内涵的主观世界。

另外,“韵”乃是中国画最突出的个性所在,“气韵”由笔墨而生,而“骨法用笔”又是生动气韵的技术过程,“生动气韵”是骨法用笔的终极目标。气韵或取圆浑而雄壮者 : 或取顺快而流畅者: 用笔不痴不弱、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等。

只有以充满“韵味”的笔墨,才能呈现出音乐股的生命节奏,“韵律”体现超群拔俗的雅逸风度,畜含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蕴和个人气质,一般,上承佳作必具备意境深邃和气韵生动”之特点。

二,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共性和联系。

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两者的共性是 : 无论西画的写实和中画的写意,都原于客观世界、源于大自然。只不过西画重原始真貌的写实,而中画从原始真貌中,画家作了提炼和升华,并加入了画家的心境和意境。

再则,中国画和西方画都酝育了“透视”的基本伦理和方法,西方以透视、素描来塑造物体的形象,而中国画中的“六远法”理念及“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远村无枝”等绘画心法,也都蕴含着“透视”理念和技法。如《清明上河图》(此处图示是作者的创新焦墨版)

在《清明上河图》中的房屋、船舶等都应用透视原理、素描技法来画的,整个长卷画面都是移动视点的“散点透视”方法把北宋汴京远粮河虹桥两岸的市境杂阵,描述得淋漓尽致。还用散点透视法把隐身于境物后面的景点显露出来,所有这些证例充分地说明了中西画之间深蕴看共性和联系。

三,中、西给画艺术之区别。

前面所述,中西画各自的绘画特点,本身已显示其二者之区别。除此以外,西画是用排笔和油彩通过反复地叠加画出来的,而中国画是通过毛笔运用墨色和线条的的变化写出来的。中国画对艺术价值的评审标准也不像西画强调三维空间的层次和形象塑造,而讲究格调上的“层次”,如“精品”、“神品”、“逸的”等。另外,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最核心的是价值观的极大区别,西画追求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快感,重视的是形式美。而中国画艺术追求不但是形式美,而且还追求画家的心灵美,这是东方艺术独特的精神。

四,中西绘画艺术之相融、相通、相互借鉴和艺术创新。

艺术无国界,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的频繁和深入,有很多西方油画艺术家如汉伊理博士所创作的几油幅

这几幅油画不但有强列的形式美,而且具有深邃意境和生动气韵,这是典型的西画融入中国画的意象艺术的创新之举。

前些时间,在今日头条上发表了几幅西方人物油画,不但塑造了独特的形象美,还深刻地刻划了人物性格和精气神,传达了画家情感,具备了强烈的中国画的很高的艺术性。

这里,体现了中西画中深藏的渊缘和情缘,这是改革开放中艺术创新发展成就的表现。

既然西方画家能吸收东方意象艺术融入于西画中,那中国画家为什么不能汲取西方的形象艺术融入于中国画中呢!当然可以。

举例。新疆克拉玛依,从前是连鸟儿都不飞的戈壁荒漠,通过谣远千里引水入城,现在变城了西部的戈壁明珠,世界石油城。

“ 上面两幅画是克拉玛依穿城河的美景图。穿城河的原头《九龙大坝》,宽百余米、高二十多米,九个龙头喷水,形成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成中国明珠城的一通亮点风景区、五A景区。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美丽中国的一道风景线。如何用我们艺术家的画笔来颂扬这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这是赋予我们绘画艺术工作者的新的使命,但如果只固守于“写意不写实”的守旧思维是无法完成创作的,这必须要吸收西方透视、素描和写实的造型艺术和技法,进行艺术的创新。焦墨大师秦国健,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曾无数次去大坝现场来风写生、摄影,历时75天用他创新的“平原风景焦墨画”的创新笔法完成了如下《九龙腾飞图》(125X360cm)的巨作的创作。 再举一例,偶尔的机会画家秦国健去浙江太湖,见了建筑在太湖上的美丽壮观的七星级“月亮酒店 当时兴起,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几十幅此酒店和附近一些景物的照片,回家后创作了一幅《浙江大湖月亮酒店全景图》(125X360cm)巨幅大画。

以上两幅都是运用西方透视、素描和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形象艺术和意象艺术融为一体,歌颂美丽中国的创新画作。

画家秦国健,还受河南漯河市政府邀请,运用中西方艺术共融的艺术手法,历时二年,创作了一幅百米长卷《沙澧风景图》把漯河市沙河、澧河两岸60公里的美景全部收录于其中。(己发表于今日头条,可点击“秦国健”查阅)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共存于“艺术”的共同体中,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但又有共性和联系。是可以互通、互融、相互借鉴的。传统的国画艺术要继承,但也要发扬光大,更要不断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中西方绘画艺术,用我们艺术家手中的笔墨去歌颂美丽的中国,这也是历史赋于我们艺术家的光荣使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