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软骨损伤的诊疗进展(一)
painchina
培恩e学
学习锦囊
随时在培恩e学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找学习资料
培恩e学助力疼痛科学习
真正成为疼痛进阶超级利器
距骨软骨损伤的诊疗进展(一)
在踝关节损伤中,距骨软骨损伤较为常见,且越来越被重视,因距骨上接小腿胫腓骨,下接足部跟骨及足舟骨,承载着人体的全部重量,因此距骨滑车关节面这部分软骨很容易损伤,约50%踝关节扭伤和骨折后会发生距骨软骨损伤。此病最常见于20~30岁男性,由于踝关节内翻位损伤较为常见,所以距骨软骨损伤最常见于中部内侧。OCLTs的诊疗对于足踝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距骨软骨损伤的发展历史
对于距骨软骨损伤,最早可追溯到1737年,Monro首次描述了踝关节内游离体,并认为是由创伤引起的;1888年Konig首次提出了剥脱性骨软骨炎这一名词,并认为其来源于膝关节内缺血性坏死的碎骨片;Kappis和Phemister分别描述了踝关节软骨损伤的病例,继膝关节和肘关节后,距骨软骨是第3好发部位;Rendu第一次描述了距骨的关节内骨折。OCLTs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局限性距骨软骨及其软骨下骨病变(无菌性坏死),并逐渐与其周围正常骨分离或者脱落的一种关节疾病。
距骨软骨损伤的分型
创伤被普遍认为是造成OCLTs发生最主要的病因,急性距骨骨软骨损伤一般为高能量创伤所致,慢性损伤的原因则较多,包括骨折后缺血坏死、肿瘤或感染造成骨破坏、剥脱性骨软骨炎后距骨塌陷等。根据X线、CT及MRI的表现,以往的文献报道了多种分型、分期方法。基于X线检查分期:Ⅰ期,小片状软骨下骨压缩;Ⅱ期,骨软骨碎片部分撕脱;Ⅲ期,骨软骨碎片完全撕脱,但无移位;Ⅳ期,骨软骨碎片完全撕脱,且移位。X线可早期发现可疑损伤,但难以发现软骨缺损及隐性损伤。Dipaola等提出了基于MRI的分期系统。Ferkel等提出了CT分期系统,CT分型虽然可以进一步明确软骨的缺损,但对于骨髓损伤难以表现。基于关节镜观察,提出了新型分期,虽然关节镜能清晰显示软骨表面的损伤情况,但对深部软骨及软骨下骨的病变却不能显示。Hepple等提出MRI的修正分期系统:1期,仅有关节软骨损伤;2a期,关节软骨损伤,伴有软骨下骨折和周围骨髓水肿;2b期,关节软骨损伤,伴有软骨下骨折,无周围骨髓水肿;3期,骨碎片分离,但无移位;4期,骨碎片分离,有移位;5期,关节软骨下囊肿形成。MRI对于深部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损伤较为敏感,尤其是对软骨下囊肿的显示较为清晰,但对于软骨表面自身的微小病变却显示欠佳。Mintz等结合MRI和关节镜提出了新型分期系统,但关节镜检查为有创操作,因此多数患者仍难接受。尽管目前分型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还是Hepple分期系统。
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
大部分患者典型表现为创伤后踝关节持续疼痛,也可表现为反复的疼痛伴有踝关节肿胀、松弛及无力感。症状通常在负重和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时加重。有研究发现,OCLTs与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有着密切联系。体格检查最常发现的是踝关节腔积液,或者是位于前外侧及前内侧踝关节的局部痛点,需进行双侧对比。检查者需要评估踝关节及距下关节的力线、稳定性,并进行前抽屉及内外翻试验,以免漏诊及误诊。X线片缺乏检测软骨损伤和软骨分离移位的能力,CT检查同样对软骨损伤敏感性较差,骨扫描可对普通X线片显示阴性的骨软骨损伤进行评价。踝关节CTA可以更进一步明确损伤的程度及范围,但其是侵入性检查,关节腔内注射造影剂,使患者暴露于辐射,因此,难以被患者接受。踝关节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骨髓水肿及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于距骨软骨损伤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骨伤2018年9月第31卷第9期
未完待续